老城镇:狠抓整治见成效 魅力古镇换新颜
全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老城镇高度重视,及早安排,倒排工期,压茬推行,在全镇迅速掀起了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热潮,城乡环境面貌在短期内得到了明显改善。一是抓组织领导,靠实“三个”责任。一是靠实党委责任。全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启动后,镇党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老城镇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综合整治、注重长效”的工作思路。二是靠实领导责任。将全镇19名科级领导干部划分到每一个村组,实行领导干部包村、包组责任制,对全村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负总责。三是靠实干部责任。将所有干部分配到段、到户,实行干部包段、包户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措施。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推动了整体工作落实。二是抓宣传发动,用活“两种”手段。一是用活宣传动员手段。充分利用群众会议、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入户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城乡环境集中整治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支持城乡环境集中整治的良好氛围。二是用活示范引领手段。在党员干部层面组织开展了“洁净老城,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各单位、村组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全镇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中来,先后开展党员干部示范整治活动4(场)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响应和广泛支持,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抓重点治理,突出“六项”整治。一是突出“两区”整治。将全镇9处村部集中服务区、12处新农村居民区作为整治重点,破除土墙42米,清理柴堆124处、土堆64处、粪堆18处,拆除简易厕所24处,清理清洁垃圾屋18座,新建垃圾收集点6处。二是突出“两河”整治。以县川河、北川河河道垃圾整治为重点,采取挖、捞、运等方式,动用各类大型机械3台,出动人力200人(次),对河道、河床、河岸的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三是突出“四线”整治。以309国道线、雷西高速线、板杨公路线、寺瓦公路线为重点,先后发动干部群众6000人(次),铲草及整修公路边沟35.5公里,清理高速公路沿线卫生10公里,整修、涂白公路行数78公里,整治公路“三堆”120处。四是突出市场整治。大力整顿规范个体门店和餐饮摊点,督促个体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各类整治活动12次,打击出店经营24户。五是突出交通整治。联合派出所、交警中队协作执法,对车辆乱停乱放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先后开展整治活动8场(次),口头教育12人(次)。六是突出广告整治,突出城村结合部、公共场所、背街小巷、生活小区等关键部位,坚持“一日两扫、巡回拣拾、全天保洁”的清洁制度,对背街小巷、公共场所等重点部位的小广告进行全面清理,并加强日常巡查,先后清除乱贴乱画84处,清理小广告260余处。四是抓制度建设,强化“四项”保障。一是强化人力保障,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了保洁员队伍建设,补充保洁人员5名,目前,全镇组建镇村环卫保洁队伍9个32人。二是强化资金保障。镇党委、政府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经费25万元,专项列支,保障了整治工作的正常运转。三是强化管理保障。修订完善了《老城镇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老城镇保洁员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与保洁员签订了《环卫工协议书》,与个体工商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确保了整治工作有章可循。四是强化考核保障。镇党委把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纳入年终对村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成立由政府镇长任组长的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督查组,对城区、各村的环境整治工作,定期督查,保证了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