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合水:光伏产业照亮乡村振兴路
近年来,合水县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机遇,将光伏产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采取“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光伏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促进了土地集约化利用,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照亮了乡村振兴路。
近日,记者在位于太莪乡邢家坪光伏电站看到,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这些看似安静的“阳光银行”,正源源不断地转化着清洁能源。光伏电站内,一个小型蓄水池已经初见雏形,大型机械正在平整边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为后续光伏电站种植食用菌灌溉水源做着准备。
邢家坪光伏电站运维技术人员郭争悠说:“ 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巡检厂区,看光伏板有没有遮挡,电量正不正常,每个逆变器有没有正常工作,发现问题我们需要及时处理。”郭争悠道出了这份“守护阳光”工作的核心,正是这份细致与坚守,让光伏电站实现稳定运转,为后续收益提供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合水县大力推进村级光伏电站项目,以集中联建的方式,分别在店子乡吕家岘子村、太莪乡邢坪村、肖咀镇铁赵村、西沟村建成了村级光伏发电站,在集中连片开发光伏能源的同时,全面落实光伏产业开发优惠政策,联系专业人员进行重点勘探和技术对接,动员群众积极配合施工、调试、并网等工作,力争做到“应建尽建”“宜建尽建”,让光伏发电成为一个既有“光景”,又有“钱景”的“阳光”产业,为农民增收、产业增效、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全县光伏电站一共有10兆瓦,分为3个板块,占地有400多亩,今年的发电量850万度。
除了建设联村光伏电站,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也成了群众积攒财富的“阳光存折”。记者来到太莪乡罗塬村村民陈小春的家中,屋顶上的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特别耀眼。2016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陈小春一家搬入了罗塬村居民点,政府鼓励支持群众安装屋顶光伏发电设备,通过申请,陈小春便在自家的屋顶上安装了光伏发电板。
“光伏板安到房顶上,没有啥坏事,一年还有2000多元收入,对于农民来说是个好事。”太莪乡罗塬村村民陈小春说。
数据见证着光伏产业的“含金量”。截至2025年7月底,国网合水县供电公司累计核算村级光伏电站上网电量达8642.2035万度,结算电费收益5591.31万元,其中包含上网电费2660.07万元和国家补贴2931.24万元。在收益分配中,税费支出516.27万元,运营管理费453.17万元,剩余收益则实实在在惠及了乡村——累计向34个脱贫村每村平均分配130万元,总分配收益达4420万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