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合水县板桥镇:发展特色养殖产业 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合水县板桥镇立足资源禀赋,将特色养殖作为强农富民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培育出一批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养殖专业户,走出了一条“小群体、大规模”的特色养殖增收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近日,记者走进板桥镇阳洼村养殖户贾居琪的羊舍,贾居琪正在为羊羔投放饲料。2020年,贾居琪专程赴西峰学习考察,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2021年他投资3万多元资金,从太白镇购买了24头辽宁第三代绒山羊进行养殖。四年来,他持续优化辽宁绒山羊种羊选育和繁殖技术,通过科学管理和良种培育,不断提升绒山羊的产绒量和肉质品质。
“我一共养了110只羊,繁育母羊有40多只,一年产两茬羊羔,养半年时间就能出售。目前市场上羊羔一斤14元,一个羊羔大概30多斤,四年时间能收入11—12万元。另外,羊一年能产一次羊绒,一只羊有200元左右收入。”板桥镇阳洼村养殖户贾居琪说。
在板桥镇另一处特色养殖基地——合水县金涛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贾锦涛正忙着检查蛇类的生长情况。早在2012年,贾锦涛就敏锐洞察到蛇类养殖的市场潜力,远赴福建在专业蛇类养殖场系统学习养殖技术。2016年,他率先开展规模化养殖,成为当地蛇类养殖的“先行者”。为适应市场需求升级, 贾锦涛不断优化养殖技术,引进眼镜蛇这种高附加值品种,通过改善养殖环境、研究专用饲料、升级温控系统等措施,不断提升养殖效益。目前,合作社存栏蛇类3000余条,为当地中药材市场提供了稳定、优质的蛇类原料供应。
合水县金涛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贾锦涛说:“现在蛇主要卖给制药厂,每条蛇的价格是200元左右,一年的纯利润就是十几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合水县板桥镇立足实际,在巩固传统养殖业的基础上,精准培育特色养殖产业,积极挖掘、发挥特色养殖业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养殖大户和养殖合作社辐射带动产业发展作用,不断发展壮大特色养殖规模,努力形成“多点开花”的产业发展格局,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助力群众实现增收。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