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菌菜“双轮驱动” 绿色农业链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全力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浪潮中,合水县紧扣“设施瓜菜增效、高原夏菜稳量、特色瓜菜扩规”与“建基地、育龙头、延链条、强科技”双核战略,精心绘制现代农业发展新蓝图,全力构建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菌菜产业发展蹄疾步稳,以蓬勃之势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近日,记者在位于固城镇王昌寺村的合水县李菊香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内看到,卷心菜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栽植露地大葱,为十月份的上市做足准备。
近年来,王昌寺村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以打造千亩高原夏菜种植基地为目标,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蔬菜品种,打造以香菜、茼蒿、菠菜为主导,大葱、卷心菜、红笋等为补充的高原夏菜生产布局,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蔬菜种植合作社2家,通过土地流转和辐射带动效应,全村50%的群众投身蔬菜产业发展。2024年,全村蔬菜产量达到420万斤,实现产值1200万元,群众务工收入60万元,户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村集体年增收6万元,真正实现企业、农户、村集体三方受益。
在蔬菜产业发展中,合水县深耕三大川区,创新推出“钢架大棚春提早秋延后、夏季露地、冬季日光温室”三种高效种植模式。通过改造老旧设施、扩大高原夏菜、集约化育苗及配套高新技术,成功打造板桥白黄瓜、老城黄瓤西瓜等五大特色产区。目前,全县已建成日光温室200亩、各类钢架大棚1.67万座,认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9个,建成千亩级蔬菜基地3处、高原夏菜基地2处。2025年,全县计划稳定种植瓜菜10万亩,目标产量24.5万吨,产值突破5亿元。
在太白镇连家砭村,200多座现代化食用菌大棚整齐排列,其中60座大棚已完成菌棒上架,棚内香菇长势喜人,一片生机勃勃。这些承载着黄土高原水土精华的香菇,已成功叩开国际市场大门。新禾菌业合水基地负责人孙德库告诉记者,这些香菇经基地冷库统一分选后,由公司组织发往全球25个国家。小小香菇,已成为太白镇连家砭村打开山门、拥抱世界的金钥匙。从黄土高原的温差沃土,到25个国家的百姓餐桌,这条跨越山海的产业链,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更铺就了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道路。
近年来,作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的关键纽带,合水县通过引进鑫旭、新禾农业、瑞菇园等6家龙头企业,培育6家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建成7大生产基地,构建起从菌棒加工、大棚种植到露地栽培的完整链条。全县已建成预冷库8座、菌棒车间6处、食用菌棚970座,发展露地木耳1600亩,并成功研发菌片、菌酱等新品,“乐菇园”“花疙瘩”品牌及绿色平菇认证为产业提质增效。今年重点推进太白低碳菌业产业园、马莲河川千亩黑木耳等“五大基地”建设,计划种植菌菇4500万袋、露地木耳1800亩,冲刺万吨产量目标。当前,平菇、香菇等产量2300万袋。
合水县菌菜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更以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实践,为黄土高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合水样本”。随着产业链条的持续深化与科技要素的密集注入,这片土地正孕育着更加丰饶的希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