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县太莪派出所:以“背包警务”践行“枫桥经验”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太莪乡地处合水县东北部,境内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村居分散,村民平时出门办事极为不便,偏远地区警务资源也难以触及。对此,合水县公安局太莪派出所以“一次不用跑、一个不能少”为服务理念,聚焦“标准化”“精细化”“数字化”要求,采取“背包警务”工作模式,搭建起了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便民桥”,真正把暖心服务做到群众心里、把便民服务送进家家户户。
连日来,太莪派出所教导员曹崇康和同事一大早就整理好走访入户的材料,将制作好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封皮以及宣传资料等物品分门别类地装进双肩包里,随后便开始了一天的走村入户工作。“今天要给赵思聪送新的户口本,他家情况特殊,都是残疾人,出门不方便。”曹崇康告诉记者,他们有时候也会帮老赵整理家务,干农活,有什么需要出门办理的,都会帮着他办理,“他们年龄大了,能帮一点是一点。”
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摞防诈、禁毒、扫黑除恶、户籍、车管业务办理宣传资料,一摞户口本,一张警民联系卡……这是合水县公安局太莪派出所民警“警务背包”中的物品,也是搭建筑牢警民连心桥的重要基石。
“警务背包的主要作用就是让它变成一个流动型的派出所,让比较偏远、最需要服务的群众就能在自家门口办理相关业务,极大方便了当地群众。我们民警入户到哪里,背包就背到哪里,公安服务当然就跟到哪里,实现了警务围绕着民意转。” 太莪派出所民警杨杰说。“背包警务”将户籍证照办理从窗口延伸到“背包”,着力解决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的人员办证难问题;将调解室搬到群众的身边、田间地头,让民警可以边收集边出警,边排查边调解;开展普法入户工作,将反假宣传和安防宣传送到每家每户。
太莪派出所还将平安建设与派出所基础工作深度融合,结合辖区特点,创新推出“背包警务”工作模式,深入群众,持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普法宣传线索摸排,深耕基层警务前沿阵地,切实做好辖区治理。自背包警务开展以来,全所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9起,其中移交乡村治办3起,上门现场调解11起,全年未发生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治安和刑事案件。
今年以来,合水县公安局按照“塬上有亮点、川道有特色”目标任务和最低保障需求,打造“治安打击、矛盾化解、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三个工作专班,组建巡区内多警联勤快反单元,推动“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切实加强人力和财物保障,坚持靶向施治、条线突围,快速补齐工作短板,全面助力质效提升。
合水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韩世才说:“我们将矛盾纠纷纳入社会治理重要内容,加快创建西华池、太莪、肖咀、何家畔、老城镇5个本土‘枫桥式派出所’工作进度,以背包警务为亮点,不断延伸‘民警+干群力量’的多元化解、动态管控工作机制。牢固树立‘不出事是硬道理、不出大事是硬底线、出了事能够稳妥处置是硬本事’的理念,积极主动作为,切实做到以打促防、以打创稳。”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