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扶贫 积极作为
心系扶贫 积极作为
—记板桥镇刘家庄村驻村工作队
刘家庄村位于合水县板桥镇东北部,辖4个村民小组, 354户,1783人,耕地面积3800亩。该村由县委统战部、县供电公司、板桥镇派出所、兽医站4个单位49名干部帮联(县级干部1 名,科级干部7名)。2014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157元,贫困户157户637人,贫困发生率35.72%,2014年脱贫29户,返贫11户,2015年初有贫困户139户565人。
驻村帮扶工作队共有5名队员,市农发办科长1名,板桥镇副镇长1名,县委统战部干部1名,板桥镇包村干部2名。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工作队以落实“五个一”责任制为抓手,按照“两个标准、两张清单”要求,围绕 “多方合力攻坚,产业支撑脱贫”的帮扶思路,积极投入驻村帮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摸清底子,找准发展路子。7月16日,驻村帮扶工作队正式入驻刘家庄村,全体队员利用三周时间进村入户,拜访老党员、老支书、致富能人,开展调查摸底和认门认人活动,全面了解村组、农户基本情况。并采用手持“GPS测绘仪”对157户贫困户和村组现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采集坐标数据和拍照,绘制了刘家庄村基本情况和贫困户位置图。先后召开村党支部、帮扶工作队、村民代表座谈会,修订完善“两规划、一计划”,确定了“苹果、养羊、苗林、劳务”四大增收产业,重点扶持苹果产业,采取“合作社+资金互助社+气调库+果农”模式解决果园管理技术落后、发展资金紧缺、销售效益不好的问题,帮助果农向苹果要效益,靠苹果脱贫致富。计划2015年底脱贫122户497人,下剩17户68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81%。
二、倾心帮扶,解决户村需求。驻村工作队制定驻村帮扶工作职责、学习、帮扶、议事、考勤等制度,确定一名队员联系一个自然村。工作队保证每天有日志,每人有日记,每天驻村2-3人,遇到急事全体队员齐上阵, 确保不缺勤、不误事。每位驻村队员,在进村入户时,采取现场讲解、发放资料等方式积极宣传精准扶贫政策,了解群众所盼、所想,做好精准扶贫宣讲员;在完善精准资料时,按照“三对口、三签字、两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的建档立卡工作程序识别贫困户,完善登记表、明白卡、收入测算表、扶贫手册等资料,核对转移支付台帐,确保村户信息、纸质档案、电子数据库三对口,做到政策清、底子清、数据准、资料准,做好精准扶贫资料员;在梳理户村需求时,严格按照贫困村24项、贫困户11项脱贫标准,坚持缺啥补啥的原则,梳理了两张清单。村级需求清单13项,需资金242万元;贫困户需求清单8项,需资金238万元。对每个贫困户制定帮扶计划,其中需要果园管理技术培训155户、技能资格培训129户、养羊87户、危房改造22户、易地搬迁36户、小额贷款32户、劳务输出34户。而且对每个贫困户的帮扶措施均在作战图进行了标注,实行动态管理,采用一张图统揽全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做好精准扶贫服务员。
三、做强产业,助农持续增收。刘家庄村地处偏僻残塬,基础条件差。果园面积达3200亩(幼园1800亩),占耕地面积84%,但管理技术滞后,有产业无效益。驻村工作队成员先后五次,赴县直9个部门积极争取项目5个,总投资达106万元,建成老年活动中心1处,村级卫生室1 个,危房改造22户,规模养殖小区1 个,标准化果园示范项目1个。帮助引进合水县新兴有机果品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80户,其中贫困户150户,开展培训3期380人次,推广有机果园管理新技术3项。同时,采取算经济账、亲情账、名誉账方式,动员当地村民唐阁廷返乡创业,投资1180万元,建成8孔3000吨气调库一座。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进果园管理技术,建设果品保鲜库等,苹果产业发展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市场化道路。据测算,全村今年苹果产业收入可达896万元,户均纯收入达2.53万元,人均5025元。
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融合以来,刘家庄村累计实施项目21个,完成财政投资1015万元,其中双联帮扶投资550万元,精准扶贫投资465万元(已完成需求清单的97%)。经统计部门监测,截至10月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7589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4326元,年底可实现整村脱贫目标。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