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县老城镇党建助力乡村振兴显成效
今年以来,老城镇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扎实推进“四抓两整治”和党支部分类晋级工作,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把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在抓好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多措并举,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提质增效。一是聚焦支部建设,持续建强乡村治理战斗堡垒。聚焦分类晋级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基本规范,专题研究部署党支部分类晋级工作,采取支部申报、党员群众评议、镇党委初评、县委组织部评定的办法,对全镇10个党支部进行了分类定级,评定四星级党支部3个、三星级党支部4个、二星级党支部2个,后进党支部1个,根据分类定级结果,结合各党支部建设实际情况和存在的弱项短板,采取一个支部一个方案的办法,给每个支部都制定了提升措施,明确了责任人,全面提升了基层党支部引领社会治理、推动农村发展能力水平。二是深入推进“四抓两整治”,着力夯实乡村治理工作基础。结合村“两委”换届和村干部“三化”试点工作,储备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16名,调整村党支部书记3名,全镇8个村100%全覆盖实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选聘专职化支书3名,公职化文书2名,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1处,规范悬挂“党群服务中心”标识牌,建成寺塬、小塬子党建示范线1处,牧家沟村党建文化长廊1处。完成赵塬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全面提升了党组织和党支部带头人工作水平,为乡村治理奠定工作基础。三是积极探索村民自治,合力构建乡村治理工作体系。全面推行村级事务公开制度,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全面梳理公开事项清单,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持续推广村级民主管理、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村民自治制度,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和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乡村治理主体的智慧力量,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治理工作体系,为推动乡村治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多方联动,推动党建助推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一是整合资源,规范建设文明实践“主阵地”。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正气银行、爱心理发屋、老年人日间照料室等现有资源,率先在镇机关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处,在寺塬、小塬子、水沟3个村各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处。严格按照“六有”建设标准,配齐了活动设施和设备,为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提供了阵地支撑。二是识贤纳士,科学组建文明实践“服务队”。针对文明实践覆盖面宽、需求各异的实际,为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实效,提升群众参与度,老城镇充分挖掘本土人才,将“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先进模范、科技能人和致富能手等最大化的纳入志愿者服务队伍体系,建立宣讲人才库。通过百姓讲、讲百姓、百姓听等通俗化、大众化的形式,引导党员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三是因地制宜,全面激发文明实践“内生力”。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宣教作用,通过乡村舞台、农家书屋、文化长廊、党建文化广场等场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采取“讲”“评”“帮”“乐”“议”等实践形式,结合“主题党日”“精神扶贫”等活动,通过宣讲好家风好家训、立村规定民约、展示文明成果、培树典型人物等方式,大力营造文明氛围,推进乡风文明入脑入心。
三、多向发力,推动党建助力环境整治稳步推进。一是模范带动抓推进。结合“主题党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群一心、干群齐力,按照“两河碧水长流,两线特色鲜明、两塬干净整洁”整治标准,全面对交通干线、塬边咀稍、入户道路和农户房前屋后柴草杂物、积存垃圾、残垣断壁等进行清理,形成上下联动的格局。二是形式多样抓宣传。利用标语、漫画、微信平台等形式,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努力营造全民关心、全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三是移风易俗抓转变。坚持人居环境整治与转变观念相结合,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改变传统不良生活习惯,培养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从源头减少垃圾乱丢乱扔、柴草乱堆乱积、污水乱泼乱倒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