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乡镇动态>详细内容

用真情守初心 用行动践使命——记固城乡王昌寺村“第一书记”王大勇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9-25 21:12:04 浏览次数: 【字体:

王大勇,男,汉族,中共党员,1970年2月出生,大学文化程度,合水县委政法委科员,2015年7月担任王昌寺村第一书记。覆职以来,他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守纪律,扎实工作,团结村“两委”委会一班人,克难奋进,王昌寺村的社会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唱响红色旋律,建强堡垒扬党旗。“作为第一书记,抓党建就是抓主业”,这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到村之后,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带领村“两委”班子大力推进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打造了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健全完善理论学习、民主议事等制度21项,协调争取电脑等办公设备10余台。大力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党旗在我心中”等活动,组织38名乡村老党员先后赴延安、南梁等红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全域无垃圾整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精神文明建设等中心工作,村党支部核心引领和党员模范表率作用有效发挥。

5d7efc004af54469b9b31e2ffc9cf556.Jpeg

王昌寺村“红梅”广场舞蹈队

 

坚持绿色主导,产业兴村拓富路。始终把发展主导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村“两委”班子,积极投身农村“三变”改革,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招引企业2户,流转土地2000亩,新建蔬菜大棚200亩,配套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智能设施,带动群众种植高原夏菜3000余亩,人均年增收1300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均收入10.7万元,成为合水县首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区;采取“党支部+企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结合村级生态资源,新建生态农谷旅游景点一处,修砂石路11公里、水泥路2公里,漫水桥2座,休闲广场3000米,栽植金叶榆、红叶李等景观树100万株,培育梅花、菊花等花卉100亩,成功举办了金秋菊花节等文化活动,是集种植养殖、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62abfb80c0d849b6b35da7ac345db569.Jpeg

王大勇在生态农谷大棚劳动

 

永葆本色奋进,扶贫济困暖人心。驻村一开始,他就一心扎根基层,把村部当家、把村民当亲人,立志不摆脱贫困不返回县城工作。在全面吃透村情户情基础上,同村“两委”班子、广大党员和群众代表制定了《固城乡王昌寺村2018一2020三年帮扶规划》,为全村20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了“一户一策”脱贫(巩固)方案,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1户81人、住房提升改造39户,投放湖羊19户57只、黄牛4户4头、仔猪16户64头、乌鸡400只,新打小电井64眼。累计协调争取帮扶资金57万元,邀请市县单位开展法治讲座、健康义诊、科技服务等46场(次),为贫困户子女协调落实助学金9300元,为多户贫困户协调争取潜水泵、轮椅、移位机等生活用品120余件,解决复杂矛盾纠纷14起。

5b9eb046db2f415f9092796d3cc712fc.Jpeg

王昌寺村村民陈小社在正气银行兑换生活物品

 

带头筹建了王昌寺村“正气银行”、“扶贫车间”、“爱心理发屋”、广场舞蹈队,上门服务空巢老人27人次,吸纳50余人参与舞蹈文化活动。邀请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到村开展了“让爱回家”中国书画名家助力贫困留守儿童甘肃行活动,引领党员群众共同拟定了《王昌寺村村规民约》,让良好家风成为乡村文明的新风尚,推动了乡村文明建设和村域经济快速发展。

终审:李娟娟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