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乡镇动态>详细内容

托起养老的梦想———合水县幸福院养老模式启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合水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5-01-30 11:22:04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合水,受打工热潮的不断冲击、“养儿防老”传统思想束缚和“421”家庭结构的凸显,留守老人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化养老一直都是个沉重的话题。
        幸福院模式是一个突破口,突破了合水县多年来社会养老的瓶颈,为留守老人打开了一扇幸福养老之门。
借着幸福院建设的春风,合水县老龄干部走遍了全县的每一个角落,深入田间炕头与老年人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达到知老情、解老忧,探索走出了一条社会化养老的新路子。

启示一:走群众路线,干群合力面对养老难题

        幸福院养老模式推行以来,在合水县的每一个村组、社区,都同步开展了居家养老情况的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村组干部、双联干部与老党员、老同志共同探讨互助幸福院养老方式。以老年人能住得起作为办院方向,以“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为模式,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新农村掀起了新建互助老人幸福院的热潮。
        刚开始,老年人很不理解,认为那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人老了就会产生“恋家”情结,也负担不起那一笔养老费用......”面对村民的顾虑和猜疑,县乡两级老龄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幸福院养老模式是政府在社会养老压力过大、机构养老代价沉重的前提下,推行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它是居家养老的窗口平台,居家服务的功能延伸,既能满足老人“故土难离”的思想要求,又能发挥互助养老实效,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老人的思想工作做通了,村民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全力配合支持幸福院建设。有把自家住房腾出来做幸福院的,有租赁新农村住宅办幸福院的,有翻修旧村部、撤并后的村学、闲置房源建幸福院的......一时间,在福利彩票公益金的资助下,在村民的合力推动下,幸福院建设从摸索起步到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引领幸福养老的主阵地,吸引着更多的留守老人走出了个人生活的小圈子,融入了幸福养老的大圈子。

启示二:破服务瓶颈,互助帮扶提升养老水平

        在幸福院运行过程中,合水县把互助养老元素引入了养老服务产业,打破了传统养老重保障、轻服务的观念,有效破解了传统居家养老信息不畅、服务短路、效率低下的难题。
        近年来,合水县结合农村养老工作实际,将幸福院规划在村庄的“心脏”位置,整合利用村上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村卫生室,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健身、学习交流、医疗保健等日间照料服务。同时,积极发挥村老年协会在夕阳维权、纠纷调解、互助养老等方面的牵手引领作用,营造互助和谐的养老氛围。同时,对于居住特别分散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发放亲情服务卡,组织村干部、老年协会工作人员开展上门服务;引导低龄老人、健康老人联手,结对牵手辖区内的留守老人,开展互助服务;对于农村孤寡、病残和高龄老人,由党员干部、志愿者开展“1+1”结对爱心服务;入住幸福院的老人,白天在这里相聚交流、互助互娱,晚上,想住即住、回家自便,开展生活照料服务。“四项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为世间父母解忧、替天下儿女尽孝、为社会和谐服务”。

启示三:建服务队伍,爱心活动托起养老梦想

        实践证明,要实现幸福养老目标,最关键的是要把社会力量动员起来,依托互助老人幸福院平台,只要社会爱心同频共振,就能托起所有老人幸福养老的梦想。
        在吉岘乡政府副乡长项英的不懈努力下,一支爱心志愿服务团队于一年前成立了。利用下乡闲暇时间,她组织乡政府的年轻干部、各村妇女代表、少先队员,到偏远的乡村看望贫困老人,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聊天谈心、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解决生活困难和实际问题。去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吉岘乡的空巢老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项英带着她的爱心团队,以“牵手空巢老人、放飞幸福梦想”为主题,组织开展夕阳红联欢会,给每位老人送去了一份节日慰问品和一张爱心服务卡,开展互助服务,陪同他们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老人节。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