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关于《合水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前公示的通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1-17 20:46:23 浏览次数: 【字体:
        为加快推进合水县城市化进程,更好地引导城市建设,我局委托长安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合水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规划方案已通过专家审查,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有关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前应进行公示,充分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县政府审批。现对《合水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公示,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公示时间:2016年11月6日—2016年12月6日(为期30日),网站公示:合水县政府网“http://www.hsxzf.gov.cn/”,反馈方式:信件寄往“合水县惠民巷72号合水县规划局收”,传真可发至5655212,请注明“规划公示意见”字样,并留下相应联系方式,咨询电话:0934-5595568。
 
         规划内容分技术文本、管理文本两部分。技术文本说明书21章、89节,图集37张;管理文本说明书17章、90条,图则3册,主要内容如下:
         ──规划编制目的
         为指导合水县中心城区的开发建设,统筹安排区内土地使用、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环境容量等城市功能,加强该区的规划管理与建设管理,提供该区规划建设的技术依据与措施,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2002)
         《合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7号》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 50293-2014)》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年版)》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GB/T51074-2015)》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庆阳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其他相关规范、标准
         规划区1:1000电子地形图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所确定的合水县中心城区位于合水县城,分南北两片区,其中北片区北起西华北街与环城西路交叉口,南至纬一路,东至城东塬畔,西至城西塬畔;南片区北起纬五西路,南至西合公路与G211交叉口,东至城东塬畔,西至西合公路,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745.52hm2。
         ──用地规模
         规划区内规划建设用地744.10hm2,特殊用地1.42hm2,规划范围总用地为745.52hm2。其中居住用地222.93hm2,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9.96%;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17.91hm2,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5.85%;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20.55 hm2,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6.20%;物流仓储用地10.67hm2,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43%;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60.81hm2,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1.61%;公用设施用地19.08hm2,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57%;绿地与广场用地92.15hm2,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2.38%。
         ──人口规模
         规划区可容纳人口规模8.0万人。
         ──规划结构
         规划区的空间结构为:“一轴两环、五区五心、沟环林绕、绿廊纵横”。
一轴:沿西华街形成城市景观功能复合轴。
         两环:沿环城东路及环城西路形成城市环路,疏解南北交通压力,形成绿色廊道。
         五区:北部生态政务文化区、中部旧城中心区及公共服务复合区,南部工业区及绿色生态区。
         五心:北部生态政务文化区中围绕乐蟠广场形成的政务文化中心;旧城中心区中部形成的商业中心;公共服务复合区围绕公共绿地形成的公共服务中心;工业区内的园区服务中心;绿色生态区内绿地水体形成的生态绿心。
         沟环林绕:指保护城市周边的沟壑,今后建设成为茂密的林地围绕着规划区,作为城市的生态背景和生态安全保障。
         绿廊纵横:指在城市五大城市片区之间通过地形、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地加以分割,形成贯穿城市、沟通城市内外的绿色生态廊道。
         ──功能定位 
         打造合水县域中心城市,庆阳东部产业服务区,陕、甘毗邻地区商贸中心,集居住、商业、商务、综合配套、文体设施、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区。
         ──道路系统规划
         本规划区路网结构为方格网状,规划道路等级规划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级别。
         对外联系道路及联系方向如下:环城东路承担主要城市过境交通功能,其向北联系庆城县、太白镇,向南联系宁县、庆阳市;环城西路承担次要城市过境交通功能,其向北联系庆城县、太白镇,向南联系宁县、庆阳市;唐旗路向西联系唐旗村;富民路向东联系谢家洼;永宁东路向东联系董家寺村;黎庄南路向西联系雷家南咀;营房南路向东联系王家塬;纬三西路向西联系高家沟门;纬六东路向东联系山渠村。规划区主要对外交通出入口两个,向北通往系庆城县、太白镇,向南通往宁县、庆阳市;次要对外交通出入口七个,向东、向西通往县内各村镇。
         主干路:主干路为规划区内各功能区及与周围片区的主要联系道路,规划形成“九横三纵”的主干路系统。
         九横:乐蟠东路和乐蟠西路:三块板形式,红线宽为50m,机动车道宽为16.0m,机动车行与非机动车行隔离带(单侧)4.0m,非机动车道(单侧)6.0m,人行道(单侧)7.0m。
         新民西路和新民东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24m,机动车道宽为12m,人行道(单侧)6m。
         文化西路和文化东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度为34m,机动车道宽为20m,人行道(单侧)7m。
         永宁西路和永宁东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度为20m,机动车道宽为12m,人行道(单侧)4m。
         文景东路和文景西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度为20m,机动车道宽为12m,人行道(单侧)4m。
         黎庄南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度为30m,机动车道宽为20m,人行道(单侧)5m。
         纬一路和塬兴路(工业园区):一块板形式,红线宽度为24m,机动车道宽为16m,人行道(单侧)4m。
         纬三西路(工业园区)和纬三东路(工业园区):一块板形式,红线宽度为30m,机动车道宽为20m,人行道(单侧)5m。
         纬五西路和纬五东路(工业园区),一块板形式,红线宽度为24m,机动车道宽为16m,人行道(单侧)4m。
         三纵:
         环城西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30m,车行道20.0m,人行道(单侧)5.0m。
         西华北街:以新民西路为界,北侧为三块板形式,红线宽为50m,机动车道宽为16.0m,机动车行与非机动车行隔离带(单侧)4.0m,非机动车道(单侧)6.0m,人行道(单侧)7.0m;南侧为一块板形式,红线宽度为34m,机动车道宽为20m,人行道(单侧)7m。
         西华中街为一块板形式,红线宽度为34m,机动车道宽为20m,人行道(单侧)7m。
         西华南街:以文景路为界,北侧为一块板形式,红线宽度为34m,机动车道宽为20m,人行道(单侧)7m;南侧为三块板形式,红线宽为50m,机动车道宽为16.0m,机动车行与非机动车行隔离带(单侧)4.0m,非机动车道(单侧)6.0m,人行道(单侧)7.0m。
         环城东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度为30m,机动车道宽为20m,人行道(单侧)5m。
         次干路:次干路为规划区内各功能区内部的联系道路。规划形成21条次干路。
         南北向次干路
         秦直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24m,机动车道宽为16m,人行道(单侧)4.0m。
         成业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24m,机动车道宽为16m,人行道(单侧)4.0m。
         怡居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度为24m,机动车道宽为16m,人行道(单侧)4.0m。
         经一路(工业园区):一块板形式,红线宽度为24m,机动车道宽为16m,人行道(单侧)4.0m。
         经二路(工业园区):一块板形式,红线宽度为24m,机动车道宽为16m,人行道(单侧)4.0m。
         东西向次干路
         太白西路和太白东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20,机动车道宽为12m,人行道(单侧)4.0m。
         古象西路和古象东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24m,机动车道宽为16m,人行道(单侧)4.0m。
         富民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20m,机动车道宽为12m,人行道(单侧)4.0m。
         富康西路和富康东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16m,机动车道宽为8m,人行道(单侧)4.0m。
         解放西路和解放东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16m,机动车道宽为8m,人行道(单侧)4.0m。
         营房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20m,机动车道宽为12m,人行道(单侧)4.0m。
         营房北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20m,机动车道宽为12m,人行道(单侧)4.0m。
         营房南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20m,机动车道宽为12m,人行道(单侧)4.0m。
         陵园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20m,机动车道宽为12m,人行道(单侧)4.0m。
         黎庄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20m,机动车道宽为12m,人行道(单侧)4.0m。
         黎庄北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20m,机动车道宽为12m,人行道(单侧)4.0m。
         黎庄中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24m,机动车道宽为16m,人行道(单侧)4.0m。
         生态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20m,机动车道宽为12m,人行道(单侧)4.0m。
         纬二路(工业园区):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20m,机动车道宽为12m,人行道(单侧)4.0m。
         纬四西路和纬四东路(工业园区):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20m,机动车道宽为12m,人行道(单侧)4.0m。
         严家沟路: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20m,机动车道宽为12m,人行道(单侧)4.0m。
         支路:支路为规划区内各功能区内部的联系道路,缓解主次干道的交通压力。其中万象路为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14m,机动车道宽为8m,人行道(单侧)3.0m;何家路、广场路、花园路、北头巷、西一巷、问天巷、东南路(工业园区)、华东路(工业园区)为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16m,机动车道宽为8m,人行道(单侧)4.0m;文景路、兴业路、裕川路、安民路、康新路、康乐路、武装巷、永宁南路、兴隆路、烟厂路、体育路、馨居路、唐家一路、唐家二路、农兴路(工业园区)、庙嘴路(工业园区)为一块板形式,红线宽为20m,机动车道宽为12m,人行道(单侧)4.0m。
         ──绿地系统与广场规划 
         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绿地系统规划框架,依据指导规划区规划的“四个理念”、规划原则和规划构思特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规划区的基质应该是“生态、绿色”的,景观应该是“规划区建筑掩映的绿树之间,绿色穿梭于各功能区或建筑之中”的意象。因此,根据创建“生态园林宜居城区”的发展目标,以绿色廊道、公园绿地、城市广场为依据,形成带状和块状的公共绿地,以道路绿化和绿化隔离带形成的绿色景观通廊为线,以单位内部绿地为点,形成“点、带、面”有机结合的规划区绿地规划结构体系。
         1、规划结构 
         依据“一轴两环、五区五心、沟环林绕、绿廊纵横”的规划结构及“生态园林宜居城区”的发展目标,规划区绿地系统结构可概括为“一轴两带、两翼五核、多点随行、绿廊连城”。其中:
         一轴两带:一轴指沿西华北街、西华中街、西华南街形成的城市绿化主轴线,该轴线串联了乐蟠广场及南区休闲文化广场;两带指沿环城西路、环城东路形成的城市绿化带。
         两翼五核:两翼指东西两侧山塬绿化;五核指五处城市公园。
         多点随行:指遍布规划区的多处街头绿地。
         绿廊连城:指沿城市道路依托道路绿带、带状绿地形成的纵横规划区的绿色廊道。
         2、布局规划 
         (1)公园绿地
         规划公园绿地包括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带状绿地以及景观水体,用地面积76.74hm2,占规划用地的10.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9.59m2。其中:
城市公园:本次规划共安排5处城市公园,便利市民使用的同时也能提高片区的居住环境品质。
         带状绿地:主要分布在环城西路、西华北街、西华南街、成业路、环城东路、黎庄中路、黎庄南路、生态路沿线,与广场结合布局。
街头绿地:规划结合道路和用地布置街头绿地,包括新民西路、富民路、广场路、兴业路、富康东路、烟厂路、营房南路沿线均设置了一定的街头绿地。
         (2)防护绿地
         规划的防护绿地主要布局在污水处理厂、110KV变电站等公用设施周边以及工业用地两侧,绿带宽度20-40m,具体指标详见相关图则。规划防护绿地总用地面积约7.46hm2,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00%。
         广场规划
         规划区现状广场共三处,分别为北区乐蟠广场、中街人民广场和南区休闲文化广场。考虑到合水县城带型城市特点,本次规划保留现状广场,并在旧城区结合边角用地增设小型街头广场,同时新建区域依据具体设计可增设城市广场,与公园绿地结合以构建规划区开敞空间系统。规划广场用地总用地面积约7.95hm2,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07%。
         ──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目标
         继承、保护和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突出人文景观建设,注重塑造特色,提升形象,使规划整体环境景观呈现和谐美好、生机勃勃的“塬衬城景”的城市景象。
         规划原则
         强调规划区景观规划与规划结构、绿地系统的关联性与延续性。
         努力创造吸引广大市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和建筑群体空间。
         充分利用与发扬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把自然要素引入规划区,使规划区建设与自然景观融于一体,促成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与发展。
         创造高品位的现代城市景观形象,同时建设、发掘、利用其地方文化景观,建立独特的城市形象特色。
         严格控制近期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地区。集中力量高标准地对规划区景观影响最大、改造效果最显著的局部地段进行改造,由易到难,由外向内。
         景观系统规划
         景观格局
         规划形成塬、沟、林、城相互交融的景观格局。具体可以概括为:“一轴两带连四区、两核五心伴多点、景廊纵横满全城、塬衬城景共相融”的规划区景观总体结构,形成“沟环林绕,绿色贯穿”的空间格局。
         一轴两带连四区
         一轴指沿着城市的南北(西华北街、西华中街、西华南街)主要发展方向所形成的规划区景观主轴线。两带指沿环城西路与环城东路形成的规划区景观次轴线,四区指规划区四个景观分区,自北向南分别为:政务文化景观区、旧城风貌特色景观区、现代服务景观区、生态湿地景观区。
         两核五心伴多点
         两核指乐蟠广场、南区休闲文化广场,此为规划区人文景观核心。五心指城北公园(太白西路以北)、城中公园(污水处理厂以南)、生态公园(生态路以南)、生态湿地公园(严家沟路以北)、南区公园(环城东路东侧),此为规划区自然景观中心。多点指遍布规划区由街头绿地、街头广场等组成的多处景观节点。
         景廊纵横满全城
         指沿城市道路由带状绿地、道路隔离带、街头绿地等构成的景观廊道,纵横分布于规划区,形成规划区景观通廊。
         塬衬城景共相融
         规划区东西两侧山、塬、沟、林形成的生态景观背景,衬托城景,与之相融,最终形成“城凭塬而更美,塬因城而更活”的意象。
         建筑轮廓线
         对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在建筑物的高度、色彩、体型等方面加以引导。形成良好立面效果的同时,创造优美的天际轮廓线。
         街道轮廓线
         对城市主轴线两侧,如西华北街、西华中街、西华南街、环城西路、环城东路等,进行规划区轮廓线形象的研究,主要针对分区、分段的感受性,构成轴线大道的各个区段分具特色并相互影响。
         开敞空间
         规划区开敞空间主要由城市广场及公园绿地构成,其作为规划区的公共活动空间,是规划区的客厅及标志,规划增设城市公园、街头绿地等,并在保留现状广场基础上,在旧城区结合
         边角用地、在新建区域依据具体设计增设交通性、文化性、休闲性和观赏性等不同功能城市广场,以形成规划区的景观核心与节点。
         出入口
         出入口是规划区的门户,在城市的南、北出入口分别设置景观绿地及广场,强化城市出入口的综合环境整治,形成印象深刻的门户空间。
         标志性建筑
         在规划区北、中、南部建设城市大型建筑、雕塑以及构筑物,以形成规划。
        ──城市设计总则
         1、建筑实体 
         (1)建筑高度 
         规划区内建筑高度的确定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保护好主要道路沿线的整体环境,二是形成良好的塬边区景观,三是确定高层建筑分布区域。 
         ① 设计原则 
         与城市格局协调:城市天际线应同山塬轮廓有良好呼应,形成高低起伏天际轮廓。同时为保证塬边景观得到最大利用,其沿线的建筑应有人性化尺度,减少建筑对外围空间的压迫感。 
         有标识性城市立体空间:在适当的位置建设高层建筑,增加城市空间标识性,突出城市形象。控制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建筑高度,强调高低变化的空间序列和空间感受。
         ② 建筑高度分区 
         规划将规划区建筑高度划分为严格控制区、一般控制区以及标志性建筑3大类。 
         严格控制区:距塬边100m区域,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 
         一般控制区:除严格控制区外区域,建筑高度控制在56米以下。 
         标志性建筑:根据实际情况及城市天际线控制要求,其高度可突破56m。 
         (2)建筑色彩、风格 
         本规划提出整体色彩,应该是以“点、线、面”相结合的配色原理,采用“主色调统一法”、“辅色调统一法”“主辅色调置换法”的配色方案。 
         “点”是以重要建筑和景观显赫点的建筑实体、广告、招牌、铺地等为对象,建议主导色选择中高明度、中低彩度的赭石色系和浅灰灰色系,慎重使用高彩度色彩。 
         “线”是以商业街区或行人系统的建筑、铺地、招牌、广告等为对象,以适当面积或尺度交替使用暖色系,作为“辅色调”,以形成线形的色彩,视觉走廊和这类空间的特性。 
         “面”是以街坊或居住组团以及城市其它空间实体为对象。其中城市公共建筑墙面主导色建议选用中等明度的灰色系,调节色建议选用白色和黑色,点缀色为红色系;居住建筑主导色建议选用中高明度、中低彩度的土黄色系或赭石色系和浅灰色系,调节色建议选用白色、浅暖灰色,点缀色为暖色系,但应避免建筑立面色彩自下而上的简单一致,在建筑底段和顶端应有近似色或白色、浅灰色的变化。总体以彩度较低的调和色和灰色形成城市的“主色调”。在和谐的配色中,各街坊或居住组团也允许其采用独立的辅色调,以加强归属感和可识别性。主要文化街道界面建筑色彩以淡雅明快的中性色系为主;主要传统街道界面辅以暖灰色调,单体建筑一般不得大面积采用强烈浓重色彩;主要现代街道界面建筑物辅以暖灰色色调,采用稳重、大气的建筑风格;主要生态街道界面在保持主色调不变的基础上形成与绿化相协调形成环境色。  
         ──规划区“四线”控制规划
         自2002年至2006年3月,建设部相继发布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黄线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要求对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城市绿地与广场用地、城市公用设施用地、文物古迹用地等用地划定范围确定界线,进行控制管理。
         一、规划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居民生活安全,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2、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条件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条件,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四线划定
         本次规划划定“四线”包括城市红线、城市绿线、城市黄线和城市紫线。
         1、城市红线
         指规划确定的城市道路及交通设施的边界控制线。本次规划城市道路按照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道路体系进行控制;交通设施按照交通枢纽、交通场站、其他交通设施三类进行控制。
         2、城市绿线
         指规划确定的绿地与广场用地的边界控制线,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范围的边界线。
         3、城市黄线
          指规划确定的公用设施用地的边界控制线,包括供应设施用地、环境设施用地、安全设施用地及其他公用设施用地范围的边界线。
         4、城市紫线
         指规划确定的文物古迹用地的边界控制线。
 
         四线控制、控制指标、给水工程规划、污水工程规划、雨水工程规划、电力工程规划、电信工程规划、供热工程规划、燃气工程规划、管线综合规划、环卫工程规划、人防工程规划等规划详细内容请到合水县规划局(惠民巷72号405室)查询。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