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百科》太白镇图文信息
《地名百科》图文百科 | |||
地名:太白镇 | |||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太白镇 | |||
概况综述 | 太白镇地处子午岭腹地,位于甘陕两省四县(合水县、华池县、富县、志丹县)交汇之处,是甘肃东大门,自古有秦汉之“要塞”、隋唐之“咽喉”、元宋之“关卡”、明清之“重镇”的称呼。全镇现辖6个村委会、1个社区和3个国营林场,总人口1.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58人,总面积1192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68万亩,森林覆盖率94.6%。4A级景区子午花溪谷和3A级景区陕甘红军纪念馆地处于太白镇。 | ||
中文名 | 太白镇 | 电话区号 | 0934 |
别名 | 无 | 邮政编码 | 745407 |
行政区类别 | 村庄 | 气候条件 |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行政区划代码 | 621024102 | 人口数量 | 1.17万人 |
所属地区 | 庆阳市合水县太白镇 | 著名景点 | 花溪谷 |
面积 | 1192平方公里 | 耕地面积 | 23290.14亩 |
主要民族 | 汉族 | 方言 | 以陕北、庆阳话为主,兼有四川、河南、安徽等方言 |
(一)地名故事 | 太白镇是秦汉以来塞要地之一,古时在此建有太白庙,故取名太白。 | ||
(二)发展历史 | 清朝时期,太白属合水县东华池里九甲。民国元年(1912年),属合水县第一区。陕甘宁边区时,为合水县太白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国民党占领后,为太白绥靖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为太白区。1955年10月,为太白乡。1958年底,属庆阳县。1961年1月,属子午岭农垦局管辖。1961年12月,复属合水县,更名太白公社。1983年4月,改太白乡,2002年,改太白镇。 | ||
(三)民族文化 | 太白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有秦汉之“要塞”、隋唐之“咽喉”、元宋之“关卡”、明清之“重镇”的美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老一辈革命家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同志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著名的太白起义、莲花寺整编、倒水湾整编和习仲勋“两请”徐治贵等事件事迹均发生在这里。 | ||
(四)传统习俗 | 一年一度的插秧节、美食节、康养旅游节等节会活动,是太白特有的乡风民俗。犹如诗画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独具风格的农家小院,恬静舒缓的生活方式,风格独特的土家美食,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热情好客的民风民俗,展现了黄土高原上别具风格的江南风光。 |
||
(五)姓氏宗族 | 太白镇姓氏繁多,常见的有张、王、李、赵、刘、孙、杨等姓氏 | ||
(六)名人事迹 | 边金山(1898年至1955年),太白镇王帽庄人,祖籍陕西横山县固城涧。边金山13岁丧父,自幼挑起家中生活重担,饱受官绅豪门欺压,十分向往革命。1928年陇东大旱,颗粒未收,边金山随郑德民、朱子清、赵连璧等人打富济贫,开仓放粮,救活饥民甚多。1930年秋季,刘志丹在太白一带组织武装斗争,边金山积极响应。受刘志丹委托,秘密护送游击队一名伤员到葫芦河川崖寨石窟养伤。金山应付警巧,顺利通过敌方关卡。1933年,边金山正式参加游击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2月,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南梁成立,边金山当选为军事委员长。5月,任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同年11月,赤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又当选为主席。1935年3月,国民党三十五师进攻南梁,边金山随南梁政府迁移到洛河川下寺湾。年底,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随边区政府重返南梁根据地。1936年3月,调任庆北办事处主任。4月,根据都在形势需要,任华池县林镇区政府主席。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开始谈判,边金山随红军民运工作团赴合水县西华池区盘马乡开展工作。他四处奔走,发展了一批地下共产党员,为合水建党建政做了大量工作。1937年3月,调任太白区抗敌后援会主任(实为区委书记)。1940年1月,与秘书万青山劝降国民党太白镇联保主任黄有发,收缴步枪32支、手枪1支及部分弹药、物资。事后时任合水县委书记的朱敏曾在全县活动分子嘉奖会上高度表扬了边、万二位同志的工作,并趣称二人是太白的“两架大山”。1940年2月,合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建立,边金山任太白区委书记兼区长。1941年5月,任西华池市市长。在任6年,为市政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使此镇作为边区通往国统区贸易集散地,对边区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1947年4月,复任太白区委书记。1949年7月,陇东分区全境解放。8月,边金山调任陇东专区合作办事处主任,忠于职守,认真工作,1955年2月病逝于任上,终年58岁。边金山逝世后,中央领导同志,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发来唁电,《陇东报》刊登了他的生平事迹。 | ||
(七)轶事传说 | 传说,元朝忽必烈初年,子午岭山中经常有老虎下山伤人,吓得百姓隍惶不安,无心耕田经商,四处奔逃。这事早有地方官报知朝廷。皇上就命当朝孟逸将军率兵前往陇东歼虎。这孟逸自小生在子午岭山下,对这里的地理环境,民情风俗完全了解。当年,元军占领他的家乡时,因他自小习弓演箭,练就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的硬功夫,被元军收用。在军中,他勇敢上阵,连打胜仗,很快被提拔重用。五年中,从士兵直升到将军。朝廷命他回乡除虎,那真是瞅准了人啦。孟逸领命后,带领八干人马,人不下鞍,马不停蹄,来到子午岭山下。这子午岭山大沟深,南北五百余里。孟逸带着兵丁,钻人密林,日夜搜寻,半月有余,连个老虎的影子也没见到。一日,他因跋山涉水日久,感到身体非常乏困,便斜靠在一棵大松树上,闭着眼睛歇缓。忽然,听见山风呼呼吼,松树哗哗响,震的山崖上的泥土碎石哗哗落地。盂逸连忙爬起,只见一只红底黑斑纹老虎向自己猛冲过来,孟逸马上打弓放箭。这箭不偏不倚,正中老虎左眼,老虎疼得大叫一声,四爪腾空,向坡下猛扑过去。这一扑又恰巧夹在坡下一棵大柳树杈中间。这时老虎的屁股正朝着孟逸。孟逸站在山坡上,向虎屁股一连射出十多支箭,箭箭射中屁股门。手下人役听见虎吼声,赶来帮打时,老虎早被孟逸射死了。大家一看,老虎左眼上插着一枝箭,屁股上竞有十多枝箭,个个惊得目瞪口呆,都说孟将军是神箭手。孟逸射死老虎,回朝交旨,皇上大喜,封孟逸为宣命符信武将副督都。孟逸的家乡陇东一带百姓,都称他是“金箭元帅”。孟逸箭箭射老虎屁股的事在西北各地广泛流传,越传越奇,从内地传到边关,从关内传到关外。一年,早已被元朝灭亡的西夏党项族后代反叛朝廷,在陇东北部聚众闹事,朝廷又命孟逸带兵攻打叛军。 叛军一听是孟逸挂帅,知道他箭射老虎屁股的厉害,都不敢和他交 战。后来,叛军想出一个办法,为了不让孟逸的箭头射中屁股,就在每个 士兵的屁股上绑一面小铜锣,当作盾牌。一日,两军在胡麻和黄豆地里交战,这时胡麻和黄豆已结了荚,快成熟了。孟逸带兵猛冲猛杀,叛军招架不住,返身逃跑。这一跑,地里的豆荚和胡麻豆就在叛军屁股后的铜锣上叮叮地打着,叛军以为是孟逸射箭,便越跑越快。结果,人踏人死,马踩马伤,死伤的不计其数。回到营地的叛军都互相庆幸地说:“多亏屁股上绑了铜锣,要不,人人都变成了那只该死的老虎”。后来,世人夸赞说:“孟逸射老虎,箭箭中屁股”。 | ||
(八)风景名胜 | 拥有子午花溪谷景区、子午瞭望台、塔儿湾宋塔、碧落霞天摩崖石刻、薛王稻庄体验园、陕甘红军纪念馆、范公山、红色记忆园、莲花寺石窟、莲花寺水库等景点。 | ||
(九)名产名物 | 北地水乡自秦汉以来就有种植水稻的历史,但由于战乱连绵、兵匪不绝,水稻种植曾一度陷入广种薄收之困境。1935年初夏时节,红二十五军先头部队途径太白,部队中的南方将士,看到当地群众正在插秧,他们挽起裤腿、脱去外衣,赤膊走进稻田手把手教群众选种、插秧,当年水稻再获大丰收,为铭记红军战士的这份深情,当地群众亲切的称太白水稻为“红军稻”。水稻不仅是太白人民喜食的食物,更是陇东地区独有的农作物。 | ||
(十)荣誉称号 | 太白镇2014年被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七部委命名为“全国重点镇”,2019年被省林草局命名为“省级森林小镇”,被誉为“庆阳后花园”“天然氧吧”。2023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乡镇”。 | ||
(十一)地名的由来 | 太白镇因古时在本地建有太白庙而得名。 | ||
(十二)视频素材提交 | 视频素材提交邮箱地址:dmbk@hrtv.cn | ||
(十二)政府链接 | 政府链接样式案例:http://www.hsxzf.gov.cn/manage2018/login |
终审:李娟娟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