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合水要闻>详细内容

合水县优化四大产业布局加快精准脱贫步伐

来源:政府办 作者: 张政通 发布时间:2016-04-20 09:38:28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我县按照“人均1亩菜、2亩果、3头(只)畜、4亩林”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四大特色富民产业,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基本形成了“塬面优质苹果、川区特色蔬菜、山地林业经济、因地种草养畜”的农业产业布局。目前全县果园留存面积达到28万亩,年种植各类瓜菜11万亩以上,发展养殖大户4700多户,大家畜饲养量达到55万头(只),苗林结合培育12万亩,四大产业基地不断扩大,效益逐年提升,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率达到70%以上,为整县脱贫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实现了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一、精心种植“一亩”菜,新技术带动农民脱贫增收。我们把设施蔬菜生产作为精准脱贫的“短平快”项目,结合省市蔬菜生产环节物化补贴项目实施机遇,整合扶贫、蔬菜、现代农业等项目资金,优先在贫困村组布点,采取典型带、干部帮、资金扶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动员贫困户积极发展蔬菜生产。邀请省市专家根据贫困户所需和新技术推广要求,进行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免费向贫困户发放《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蔬菜生产实用技术读本》等科技书籍资料,大力推广瓜菜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有效提升设施蔬菜现代化生产水平和产业效益。2015年种植各类蔬菜11.87万亩,其中贫困户种植蔬菜2.7万亩,产量达20万吨,实现产值1.95亿元,为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680元,涉及贫困户8734户,贫困户户均收入2565元,最高收入3500元,最低收入1800元。
        二、用心管理“二亩”果,新措施带动产业提质增效。我们把苹果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铁杆庄稼”,以贫困村户项目需求清单为依据,紧紧围绕果树规模化栽植、示范园项目带动、技术全方位培训,把产业发展规划到具体脱贫村户,加快贫困村户产业升级。在适宜发展苹果产业的贫困区域由政府补助资金配套建设苹果生产基地,尽可能将省市标准化生产管理项目向贫困村户倾斜。凡是贫困户建办的符合标准要求的示范园,按新建园、幼龄园、盛果园,每亩分别安排以奖代补项目扶持资金200元、150元、250元,指定专业人员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定期进行培训指导。在涉果贫困村、贫困户积极开展“果、畜、沼”生态果园建设,发展果园循环经济,创建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依托示范园建立农民专业技术人员聘用管理制度,确保贫困村每千亩果园有1名农民技术员,持续提升苹果生产管理水平和产质效益。2015年新栽果树1.06万亩,其中贫困户新栽2350亩,建成万亩乡镇9个、千亩村54个,全县苹果标准化管理示范区达到40处4.2万亩,10亩以上的大户1708户,其中贫困户21户,产量突破13.5万吨,实现产值6亿元,为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3294元,其中贫困户户均收入7260元、人均收入1815元。
        三、细心养殖“三头畜”,新模式带动产业不断壮大。我们把草畜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充分利用群众养殖积极性高和全膜玉米种植规模大、饲草料充足的有利条件,大力实施秸秆青贮、饲料加工、良种繁育等工程,研究制定了存栏500头(只)以上养殖场每场补助10万元,300头(只)以上养殖场、50头养牛场每场补助6万元,10000只鸡(兔)养殖场每场补助3万元的扶持政策,启动调动民资,加大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力度,全力推进草畜产业向规模化、良种化方向转变。积极落实奖补政策,全力巩固封山禁牧成果,完善基本封山禁牧划定和草原规范化承包,减轻林区放牧压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调整紫花苜蓿种植结构,扩大优良牧草种植基地建设,为发展草业提供物质基础;开展舍饲圈养,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目标。 全县发展养殖大户4700多户,涉及贫困户1854户,家畜饲养量达到4.53万头,贫困户共实现畜牧业收入351.38万元,户均可收入1895元。
        四、专心经营“四亩”林,新思路带动林业提速发展。我们把培育苗林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解放思想,盘活思路,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积极鼓励有经济实力的当地农户流转荒山荒地,广泛吸引各地有实力的客商到县上投资苗林培育产业,全力打造林业产业集群,把“一棵苗”发展成强县富县大产业,助推林业发展增收致富高速度。把苗林结合产业培育与国家生态项目实施、林权产权明晰、精准扶贫、双联行动有机融合,从集中连片贫困区域开始,实行全过程精细化作业和管理,深挖产业效益潜力,有效调动了群众持久投身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5年全县完成苗林结合培育5.5万亩,涉及1310户5544人,户均14.5亩、人均3.4亩,实现潜藏收入10.7亿元,其中贫困户培育1.89万亩,实现潜藏收入1.7亿元,为贫困户户均提供潜藏收入13万元,人均达到3万元。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