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走创新经营模式之路 结壮大富民产业之果——合水县新兴有机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来源:农牧局 作者: 高清龙 发布时间:2017-04-27 15:41:00 浏览次数: 【字体:

        合水县新兴有机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7月,注册资金400万元,现有理事会成员8名,工作人员18名,入社社员1160户,其中贫困户社员526户。固定资产120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建有库容1000吨组装式苹果冷藏库一座,保鲜库2座,四层办公大楼一幢1600平方米,设有办公室、党建活动室、产品展厅、培训室等。

        合作社坚持“以服务社员、谋求全体社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实行社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的管理原则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原则。经营范围主要以生产、加工、贮藏、种植有机农产品(有机苹果)为主,同时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信息推广、生产资料、贮藏加工等服务。合作社建成有机苹果生产基地2000亩、有机蔬菜基地500亩,小杂粮基地560亩。2012年注册了“神陇园”牌商标(注册种类包括苹果、瓜果蔬菜、杂粮、面粉制品、调味品、饲料等共计20个品种),获得了国家有机苹果产品认证,2015年6月获得国际欧盟有机产品认证,具备有机苹果出口资格,是我县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通过国家和国际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生产有机苹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生产的“神陇园”牌西瓜、甜瓜、白黄瓜分别于2011、2012、2013年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证书”,“神陇园”牌有机苹果系列产品被CHC全国高科技质量监督促进工作委员会列入“中国著名品牌”和“中国有机优质食品”目录,被中国安全食品品牌峰会组委会授予“晚宴指定果蔬”、“中国十大有机果蔬”称号,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指定专供产品,获“华标奖”。2012年合作社有机苹果被列入国家12个部委联合建设的“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基地”专供产品,现为合水县中小学校食品安全营养餐长期供应产品。2014年被国家农业部等九部委认定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灵活确定入股方式。合作社资金来源主要方式有土地入股、果树入股及直接出资等三种方式,以土地和苹果树入股为主,直接出资为辅。合作社出资成员共计1160人,成员最多入股达到40万元,农户最少入股2000元,出资成员的身份农民占98%,非农业人员占2%,非资金折股占68%,以苹果树和土地入股通过召开社员大会评估定价为准。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合作社积极响应精准扶贫政策,以有机苹果种植基地为中心,对合作社所在地乡镇的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引导和动员他们加入合作社,有果树的以果树入股,没有果树的利用土地流转政策,鼓励有能力的入社社员流转承包其土地入股合作社进行果树栽植,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共动员入社建档贫困户526户。

        探索创新运行模式。通过探索,合作社在组织建设上,采取“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新模式,合作社向基地负责人负责,基地负责人向农户负责,靠实了人员责任。在生产管理上采取“半托管”的管理模式,即合作社与社员签订半托管种植销售协议,由合作社提供各类技术及物资服务,农户按照合作社要求进行种植生产,产品由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合作社通过半托管的管理模式辐射带动邻近村组、周边乡镇积极发展有机苹果种植,扩大合作社的经营规模。目前已辐射发展到7个乡镇、11个村(贫困村4个),苹果种植面积已达到1.4万亩以上,带动了全县苹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统一提供技术服务。在对社员的技术培训上,合作社依托省农民技工学校、陇东学院、县农广校等院校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对社员的新技术培训。合作社聘请陕西杨凌科技大学1名教授作为合作社常年技术顾问,每年都前来合作社现场开展技术修剪指导,目前合作社已有574名成员取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其中精准扶贫户132户。在技术服务上,合作社在7个乡镇成立了有机苹果示范基地服务中心,对全体社员(贫困户)实行全年果树技术修剪培训、施肥施药、疏花疏果、套袋、收购、销售等全程服务,向社员提供有机苹果生产所需物资,面向社员承担社会服务化职能,解除了社员无技术、无销路的后顾之忧。在种植生产及管理过程上采取“八统一”的管理方法(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采购供应、统一培训技术服务、统一配方施肥施药、统一加工贮藏包装、统一品牌产品认证、统一信息服务平台、统一订单运输销售)。在质量管控上,合作社建立健全了质量安全召回制度和责任追溯制度,从人员培训、技术指导、标准管理、基地建设、产品展示、销售服务等方面开展全产业链、全方位服务。

        党员帮带互动提高。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由理事长谢邦忠担任书记,近年发展党员19名,采取“党支部+农户”的管理模式,积极开展“1党带3群”活动,即发挥党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开展一名党员带动帮扶三户贫困户发展有机苹果生产,制定了“1党带3群”有机苹果园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开展示范园创建活动。19名党员帮带57户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建成有机示范果园种植413亩。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合作社紧紧围绕全县精准扶贫的奋斗目标,围绕精准扶贫“扶持谁、谁来扶、扶什么、怎么扶”的问题,不断探索精准扶贫工作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苹果产业,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入社社员全部得到受益,526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一些贫困户变为富裕户,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总结其成效主要有四点:一是探索出适合合作社产业发展的运营模式。即“党支部+协会+合作社+基地+服务中心+农户”的运行模式,建立了与社员、贫困户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合作社与农户很好地结合起来,有效破解了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对接难题。二是探索出适合当地实际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即“半托管”的管理模式以及“八个统一”的管理方法,通过与社员和贫困户签订“半托管”的生产销售管理模式,在全县建成有机苹果生产基地2000亩,绿色标准化果面积1.4万亩,实现了有机苹果的规模化种植生产,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三是探索创新企业“党建”活动。即通过“1党带3群”的活动,充分带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示范效应,使带动的贫困农户全面受益,生产的产品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年终实行盈余返还,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确保了农户利益。实现了合作社和农户的双赢。通过不断开拓市场和创新发展,合作社销售收入不断提高,社员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合作社和农户实现了双赢。合作社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2600万元,户均4.3万元;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900万元,户均4.8万元;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5800万元,户均5万元。贫困户户均收入2.3万元以上,实现了精准脱贫。四是合作社探索出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成为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助推器,为助推精准扶贫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在带动贫困村农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的。2016年10月11日时任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林铎在合作社调研时给予高度评价:“该社运行管理规范,创新发展模式独特,应在全省推广交流”。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