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专业合作之路 架菜农脱贫桥梁——记合水县大众有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水县大众有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农户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积极为社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力地促进了蔬菜产业发展。
顺应市场需求 创建合作社
近几年,高原夏菜的发展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产业之一,但由于市场等因素的制约,零星分散的蔬菜种植和销售势单力薄,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难以规避市场风险。同时,我县种植高原夏菜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系统的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不力,种植技术水平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低。针对这种情况,县蔬菜办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的支持,2015年6月,鼓励朱彦明带头成立了合水县大众有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23人,通过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组成人员,由朱彦明担任理事长,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及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种植户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积极参与合作社管理。同时,合作社还坚持定期例会制度,及时听取社员意见,总结工作,研究发展,为合作社的健康有序发展树立了正确的方向。
走“规模化”之路 增菜农种植信心
什么是高原夏菜?怎么种、卖给谁?大部分菜农都摸不着头脑,处在等待观望的状态,朱彦明看到这样的景象,立即召开股东大会,会上,他语重心长的说到,定西那么干旱都能种好高原夏菜,并卖到了南方大城市,挣了南方人的钱,我们这土壤肥沃,气候条件完全适宜种植高原夏菜,可我们的群众不愿意去尝试开这个头,那么我们合作社就要带头种,而且还要规模化种植,统一管理,利于外地客商前来收购销售,我们合作社要引导农民种植高原夏菜共同致富。经他这么一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经全体股东商议最终决定,以合作社出资的方式在固城乡王昌寺村和董家寺村集中流转土地1200亩种植甘蓝、西葫芦、芹菜、辣椒等高原夏菜,每亩土地流转费500元,租赁各类设施大棚18座集约化育苗500万株,带头种植。同时,引导周边乡村分散种植850亩,并提供相应的跟踪服务指导。就这样,高原夏菜的种植迅速掀起了高潮,还给周边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吸纳的王昌寺村务工农民刘军乐呵呵的说:“在这里打工不但挣了钱,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种菜技术,明年我自己也要种”。合作社的这一举措不但赢得了当地农民的广泛赞扬,还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更增强了当地菜农的种植信心。
走“标准化”之路 提菜农管理水平
怎样才能种好菜,种成商品菜,效益达到最大化?这是合作社最关心的问题,为了降低种植风险,有效防治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减少损失,增加收入,合作社决定走“标准化”路子。去年,合作社邀请了市县蔬菜专家进行授课,培训种菜人员160人(次),印发高原夏菜种植技术资料450份,不定期邀请县蔬菜办技术人员跟踪无偿服务,并派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对当地土壤进行了测土配方试验,以多施有机肥为主,制定了科学施肥配方。在品种选择上,合作社坚持以市场导向为原则,筛选适宜种植品种,采用基质穴盘集约化育苗方式,确保育壮苗、育好苗,提高了品质档次。在病虫害防治上,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高效安全防治原则,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0台,悬挂黄篮板5000张,合作社统一购买低残留、低毒农药,集中打药,确保了蔬菜质量安全。通过专家培训,标准化生产,集中统一管理的办法,不仅种出了高品质的蔬菜,增加了收入,还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水平,使大部分粮农变成了种菜能手 。
走“多渠道”之路 解菜农销售难题
“种菜容易,卖菜难,特别是种了这么多菜,卖给谁,怎么卖?”这又是当地农民最为关心的话题。眼看大批的蔬菜即将采收上市,合作社及时组织人员赴江苏省南通市,与南通广蔬有限责任公司及时衔接,签订了销售协议,并为我县的高原夏菜开通了绿色销售窗口。合作社还派了2名社员到西安蔬菜批发市场进行对接蹲点销售,同时,合作社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通线上销售,拓宽了销售渠道。种植大户段斌说“去年受全国大环境市场因素的影响,虽然,甘蓝每斤只卖了0.3元,亩收入不到2000元左右,但与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相比,甘蓝一年至少种植两茬,收入至少是种玉米的2倍,合作社帮助我卖了5亩甘蓝,收入了9400元”。今年,合作社为了应对近两年蔬菜市场价格低糜情况,决定加大种植绿色蔬菜力度,打出品牌效应,积极申请认定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产地认证,建立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并采用与外商签订订单种植的办法,开拓市场,消除菜农的顾虑,增加菜农收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