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培育蔬菜产业 持续助推农民增收——县蔬菜办双联行动纪实
固城乡董家寺行政村是合水县蔬菜办联系村,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25户2800人,耕地面积6045亩,人均耕地面积2.22亩。水电路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规模,农民增收渠道单一,贫困面大是该村的 基本村情,去年,合水县蔬菜办按照“基础先行、产业兴村、抓点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调优产业结构、争取项目资金、夯实基础“短板”,引领群众脱贫方面出实招下功夫,如今的董家寺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一、抓宣传、提信心,营造良好氛围
县蔬菜办领导班子在调查研究摸清村情民情、社情民意的基础上,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动员和引导村“两委”带头转变观念、思富求变,结合单位职能和农民思想观念,利用科技培训和干部入户工作,采取刷写标语、悬挂横幅、开办专栏等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进行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共开展法制宣传3场次,法律咨询2场次,发放《农村实用法律技术读本》、《蔬菜生产实用技术读本》等230份;组织群众外出观摩学习 2场次。同时,在蔬菜办16名干部联系66户贫困户的基础上,鼓励联系村富裕党员联系贫困党员4名,致富能人联系3名困难群众,还结合“两节”和春耕备耕等关键节点,发动机关干部为66户双联户捐助大米66袋、食用油66桶、二铵66袋、地膜660kg,蔬菜籽种396袋,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提振了贫困户致富信心,扩大了帮扶工作覆盖面,营造了开展双联行动的良好氛围。
二、定规划、理思路,绘就致富蓝图
蔬菜办双联干部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结亲戚、交朋友。在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加强研判分析,寻找突破口,谋划脱贫致富路,提出了“基础先行、产业兴村、抓点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先后指导村“两委”结合实际制定了《董家寺村5年发展规划》、《董家寺村全面建成小康规划》和《董家寺村脱贫攻坚规划》,为66户联系户量身制定了《联系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发展计划》, 并规划了脱贫致富“路线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育产业、增活力,壮大主导产业
从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这个目标出发,动员农户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共对接落实项目3个113万元,引导农户有序流转土地种植高原夏菜365亩,共发放二铵365袋,地膜1825kg,籽种2190袋;投资简易钢架育苗棚30座,营养制钵机8台,精量播种机2台,起垄覆膜机4台,太阳能杀虫灯3台,黄蓝板7000张。为了筛选出适宜该村种植的高原夏菜和设施蔬菜新品种,蔬菜办流转土地8.68亩,新建镀锌钢架大棚2座,建成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1处,引进名优番茄、茄子、甘蓝、西兰花、辣椒等瓜菜新品种9大类51个,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我县及固城川种植的高原夏菜和设施蔬菜新品种12个。
四、夯基础、强后劲,改善发展条件
围绕水、电、路、房等群众最为关心、急需破解工作难题,通过协调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今年共为董家寺村积极协调修建漫水桥2座,土地整理项目一个1800万元,配合实施网络光缆入户300户。协助乡村对符合条件的精准扶贫贫困户的培训对象进行摸底登记,鼓励农民通过培训增强“造血”功能,全面提升劳动技能和致富能力,举办蔬菜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班6期3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00份(册)。同时,为了保证规模化高原夏菜种植种苗供应,在董家寺村建成育苗中心一个,启动日光温室11座,镀锌钢架大棚7座,水泥骨架大棚6座,年可育苗三次,年育苗量1000万株左右,秋茬育苗300万株,主要以甘蓝花椰菜为主。
五、化纠纷、清杂草,建设和谐新村
把矛盾纠纷排查作为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基础性工作,经常深入村组农户开展矛盾纠纷摸底和排查工作,特别在双联行动“大走访、回头看”活动中,结合驻村工作,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台账,走访农户66户,调处矛盾纠纷4起。积极动员农户对宅前院后、作物秸秆、柴草垃圾进行转移、打包或粉碎处理,整治安全隐患5处,设置柴草集中堆放区2处,清理柴草30方。中国(庆阳合水县)乡村马拉松赛事前期,与乡村积极配合,搭建服务点、制作喷绘牌,宣传蔬菜产业成效,营造了浓厚的节会氛围。同时结合乡村马拉松赛道环境营造,指导联系村开展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3场次,解决群众难题2件。“六一”节前参加了固城乡双联单位爱心妈妈(爸爸)结对留守儿童仪式并捐助资金2000元,指导村“两委”开展了“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五星级农户”等评选活动,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和行为标杆,聚集了同心发展、共建新村的正能量。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