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双联助推精准扶贫 唐旗村今非昔比

来源:扶贫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0-09 16:52:43 浏览次数: 【字体:

        唐旗村辖6个村民小组,481户2144人,耕地面积5735亩,属川塬结合带。近两年,这个黄土塬畔的小村庄正在悄然发生着巨大变化。村组道路硬化了,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安全水,25户二层小洋楼居民点坐落于村部对面,有机苹果和优质瓜菜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的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增长。这些喜人的变化得益于干部群众的辛勤努力,得益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实施,得益于双联行动如火如荼的开展。
        水泥路、砂石路,路路畅通。三年前的唐旗村,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落后贫困村,弯弯曲曲的一条土路就是该村通往外界的主要交通干道,每逢雨雪天气,便积水成滩、泥泞不堪,群众出行,苹果、瓜菜等农产品运输较困难。双联行动伊始,联村单位积极协调资金新修通村水泥路1条1.2公里、砂石路13条19.1公里,打通了村里通往外界的主通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为了确保2015年底全村实现整体脱贫,按照贫困村整村脱贫指标,双联单位协调争取各类项目资金845万元,硬化村组水泥道路7条12.4公里,栽植行道树12.4公里,实现了自然村水泥路覆盖率95%以上,同时新修2条通往马莲河川底的砂石路5.5公里,实现了村组道路网格化汇集,彻底解决了全村及马莲河扶贫片带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路通了,雨雪天气出门再也不犯愁了,更让村民高兴的是自家产的优质苹果、蔬菜也能买出去了,外地客商纷纷争着抢着前来订货,农产品的价格也翻了一番。
        自来水、小电井,户户甘甜。以前村上只有一个水塔供给全村人吃水,遇到旱情,水位一下降,很难保障全村人的正常生活用水,更别说农业灌溉和养殖用水了。双联单位把解决人畜安全饮水作为帮扶工作重点,采取办公经费挤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25万元,新打小电井19眼,铺设自来水管道22.6公里,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85%,农户安全饮水率达到了100%,实现了生活生产用水基本无障碍。当清澈的自来水、井水流进每户群众的家中、流进每一块果园、农田时,就如同一股股暖流浇筑在心里,使这里的群众真正的感受到了双联行动的温暖、精准扶贫的好处。
        塬面果、川区菜,果菜飘香。双联单位、驻村工作队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根据地形及资源优势,形成了“塬面栽植果树、山间种植苗林、川底种植瓜果蔬菜”的产业发展模式,并针对各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宣传引导、扶持“果园管理核心示范户”、捐赠配方有机肥示范引领发展绿色有机苹果。如今,苹果已成为了村里的主导产业,全村果园达3600亩,其中盛果园2530亩,扶持新栽苹果树700亩,巩固培育省级标准化规模示范园300亩;新栽优质核桃树200亩;流转土地60亩,建成早春钢架蔬菜大棚种植示范点1处60座,种植地膜商品菜600亩;扶持发展林下种植示范点3处,实施山毛杏改造535亩;指导扶持成立了兴林林业专业合作社、利民农机农资专业合作社、兴源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3个。产业能助农,产业更能富民,如今正是苹果采摘出售的季节,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喜开颜笑,因为今年是个丰收年,村里的一位老人高兴的说:“双联好啊!扶贫好啊!我们几辈人都没能在这土地上种出的收成,如今却让我们实现了”。
        拔穷根、摘穷帽,家家幸福。农村富不富,关键看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村级集体经济就是一头领头羊,它带动着全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双联扶贫开展以来,双联单位鼓励引导该村采用“集体+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扶持新建660吨苹果冷藏库1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据统计,该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达16万元。紧盯县“1+18”精准扶贫方案,落实到村项目,新建标准化卫生所1处,成立农村产业发展资金专业合作社1个,落实到户项目危旧房(窑)改造10户,新建、改建卫生(简易)厕所14户,农户安全住房率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