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红桥区对口帮扶甘肃合水县:山海情深 携手共进
九载光阴,渤海潮涌润旱塬;千里携手,津陇情深谱新篇。2016年,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天津红桥区与甘肃合水县紧密相连。从破败校舍到智慧校园,从荒芜土地到现代产业园,从养老困境到幸福晚年,1400公里的距离被初心与汗水浇灌成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这是一场跨越山海的深情对话,更是一曲新时代的扶贫壮歌。
清晨的阳光穿透落地窗,在黄寨子红桥小学的书法教室洒下金辉。孩子正专注地在智能临摹台上练习毛笔字。这所始建于1953年的村级小学,曾因设施陈旧面临发展困境:冬天漏风的教室里,孩子们要裹着棉袄上课;夏天漏雨的屋檐下,书本常常被打湿。如今,红桥区投入1872万元重建的校园焕然一新:三层的教学楼里,智慧黑板、VR实验室、电子阅览室一应俱全。斑驳的水泥黑板被智慧教学系统取代,漏风的砖瓦房变身现代化综合楼。逸夫小学的旧匾额更换为“红桥小学”的金色校牌。东西部教育协作的基因已深植黄土高原。
红桥小学校长张万信说:“多亏了天津市红桥区在软硬件方面的帮助,让我们村的孩子不出校门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让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更足,希望他们以后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天津市红桥区的对口帮扶工作不仅惠泽青少年群体,更为老年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79岁的罗凤兰老人便是这一惠民工程的受益者之一。五年前因宅基地征迁,她从破旧的窑洞入住黄寨子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冰箱、饮水机、暖炉样样都有,再也不用为出门路不好走、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而担忧。
这座让老人们安享晚年的幸福院,是红桥区2021年投入175万元专项资金,将旧村部精心改造而成。如今,院内17间舒适的房间错落有致,配套的阅览室书香四溢,健身室器材齐全,文化广场更是老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这里,老人们不仅衣食无忧,更享受着精神上的富足,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生活。
在板桥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栋栋温室大棚整齐排列。镀锌钢架大棚折射出金属光泽,这几天正是到了甜瓜、黄瓜的采收季节。作为东西部协作天津红桥区对口援建项目之一,2023年以来,红桥区先后投资1630余万元,新建日光温室49座,镀锌钢架大棚65座,通过“村集体建棚+农户承包”的模式,带动周边三个村庄2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实现了村集体和群众共同受益。
“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持续帮扶下,板桥现代农业产业园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已成为带动我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板桥镇瑶子头村党支部副书记董世聪说。
九载春秋见证着帮扶路径的嬗变。从初期单向输送资金的“输血”,到如今培育特色产业的“造血”;从零散的民生援助,到构建教育、医疗、养老的体系化支援。从“给钱给物”到“赋能培优”,红桥区累计投入3.2亿元实施274个帮扶项目,在合水大地织就立体协作网络。在新的征程上,红桥与合水的情谊必将历久弥新,共同书写更加灿烂的明天!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