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培训拔穷根 输转就业促民富
合水县始终把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转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聚集“六个精准”,夯实工作基础、对接政策落实,统筹工作力量,精心部署,通力协作,集中力量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技能培训,切实提高贫困家庭中适龄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实现贫困户中至少一人参加技能培训的目标任务,助力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一、创新工作机制,确保精准培训有序扎实推进。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劳动力培训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人社部门、扶贫办牵头抓总作用,积极衔接协调农牧、教育、妇联等相关部门,有效利用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就业培训中心等公共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城乡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结合劳动力自身特点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根据市场用工需求、地区比较优势等要素,因地制宜,引导培训对象明确培训需求,科学制定培训流程,在培训项目的开发、实施、组织形式和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建设上不断创新、规范,加快推进“端菜式”培训向“点菜式”培训转型,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把各培训项目整合,按照培训对象、培训资源、培训内容各有特色的原则,统一规划,科学配置,确保精准扶贫培训工作有序推进。
二、认真调查摸排,规范建立培训对象需求台账。根据“扶贫培训对象越具体越精准、扶贫培训内容越实在越精准”的要求,上下联动,以村为单位、逐户逐人开展2016年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户采集表调查摸底工作,对建档立卡劳动力的个人情况、从业状况、技能水平、培训需求和愿望进行了登记造册,有培训需求812人建立实名制培训及输转台账,对号入座,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归纳分析,因户施策,录入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数据大平台系统,确保基础信息完善,基本情况清楚,措施精准到位,动态管理清晰。
三、灵活培训方式,多层次进行“充电”、“造血”。 按照“培训对象各有侧重、培训资源相互补充、培训内容各有特色”的原则,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培训基地为依托,协调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根据各个乡镇区域和产业发展实际,围绕家政服务、饭店服务与旅游、保安员、畜牧养殖、苗林培育、蔬菜种植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和就地转移等培训,不断为广大贫困劳动力提高竞争能力进行“充电”、“造血”。一是以培养青年农业产业化带头人为重点,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农产品营销加工及企业管理知识培训;二是以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建设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为重点,引导和帮助农村青年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增强致富本领;三是本着“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树立自主择业和竞争就业的正确意识,增强创业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培训,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实用的、先进的、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技能。
四、培训鉴定结合,有效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效果。在加快推进“端菜式”培训向“点菜式”培训转型的同时,不断创新、规范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行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模式,做到培训与鉴定紧密结合,针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分散、流动、难集中”等特点,开辟绿色通道,开展上门服务,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鉴定随报随考,提高农民工持证上岗位比例,有效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效果。
五、强化就业输转,不断拓宽富民增收渠道。坚持“区内区外转移并重,异地就地转移并举”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思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为城乡劳动力拓建输转就业的路子。根据我县县域发展实际和劳动力输转就业意愿,重点与煤业集团、建筑企业及餐饮服务行业、商贸流通等行业加强联系,不断做大做强就近就地转移,让更多的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上班”的愿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