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合水:农文旅多元融合发展 新业态绘就振兴图景

来源:合水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陆洋 发布时间:2025-05-14 11:19:40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日太莪乡的黑木崖生态康养农庄,游人络绎不绝;特色“乡味”,触电飞入“云端”;特色民宿,农家饭菜摆满餐桌……

近年来,合水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精心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产业培育、品牌营销、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实,按照景区带动、农业观光、主题民宿、民俗文化、红色赋能、特色餐饮等类型,全力打造产业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特色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941b3ff68a984f05a9ba0f79c35440e9.png

坚持红色引领

打造农文旅融合新引擎

合水县蒿咀铺乡张举塬村红色资源、自然景色、人文景观丰富,有“圣地”包家寨子会议革命旧址、“圣水”姊妹湫、“圣树”千年古槐、“圣境”槐抱榆、“圣山”金鸡山。近年来,蒿咀铺乡立足张举塬村“五圣”等资源禀赋,按照“红色引领、以文塑旅、以旅兴农、能融尽融、红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路,加快实施张举塬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村百千万工程,持续依托当地红色资源、自然景色、人文景观,以田园风光、生态观光、古树村落、红色历史为重点,打造了包家寨子、姊妹湫、千年古槐、槐抱榆等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5000人次。

同时,为了不断推动形成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格局,蒿咀铺乡以现代农业为基、以旅游休闲为形,以乡土文化为魂,不断拓展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依托张举塬村红旅资源,积极培育具有乡土特色的农特产品,并将农家美食与农特产品完美结合,由红军食堂推出的土鸡、饸饹面、手工面等农家菜,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到独具特色的农家美食。鼓励引导农户积极参与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网络直播带货,自主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致富增收产业,参与农户达到50户以上。辐射带动周边17户群众经营售卖农家土蜂蜜、土鸡蛋、野生黑木耳和羊肚菌等农特产品,积极培育“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观乡村景”的乡村旅游产业链,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逐步形成了民营民富、共享旅游发展“红利”的良好局面。

“今年,我们蒿咀铺乡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上持续发力,在景点打造与线路规划上,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故事,对包家寨子会议革命旧址进行全方位的展陈升级,对周边基础设施进行提质改造,让游客更深层次地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同时,以千年古槐为核心,打造开放式厨房,推出特色农家饭,围绕火炬水塔打造黄土塬风情观景台,推出巨型网红收音机休闲打卡,艾灸养生体验等设施。并将各个景点串联成‘红色记忆探寻之旅’‘自然生态探秘之旅’人文历史品鉴等多条特色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合水县蒿咀铺乡综合执法队副队长胥卯胜告诉记者。

c394c07cb0314961a4c69d7d04d67256.png

挖掘特色资源

做活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合水县太莪乡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黑木崖生态康养农庄,并支持手工制品和人民公社食堂等产业发展。这些举措不仅有效盘活了当地的闲置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也为村民拓宽了更多增收途径。

“五一”小长假期间,太莪乡黑木崖生态康养农庄热闹非凡,前来采摘、观光、休闲、研学的游客络绎不绝,为了让游客不仅能“来得了”,更能“留得住”“玩得好”,太莪乡不断探索创新,结合当地特色种养资源和传统手工艺,甄选全乡酸羊奶、黑小米、燃面、鹿茸、鹿血酒等涵盖传统食品、农特初加工、“非遗”工艺品的3大类42种农特产品,统一注册“子午黑木崖”商标,设计统一包装,持续做好“线上营销”。并挖掘打造了“文韬武略”“黑木崖养鹿娃”“村花小姐姐”等产品推荐形象代言组合,共同打造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我们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农文旅深度融合’思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全力推进‘医、养、康、健、游’生态康养为特色的乡村游业态。积极推进黑木崖亲子农庄建设,按照3A级标准打造黑木崖生态康养农庄,提质升级草甸星空露营地、安集古堡等现有景点,优化运营模式,同时,依托一村至少一处旅游景点的资源优势,持续开发生态康养游、亲子研学游、美食品鉴游、生态观光游、农事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断丰富‘一日游’‘两日游’路线内涵,并积极连通太莪-蒿咀铺-太白旅游网络,丰富全县旅游路线内容。”太莪乡党委副书记刘泽含说。

同时,为了更好地绘就农庄缤纷业态。太莪乡还通过升级改造采摘园、梅花鹿鸵鸟投喂园与野猪林观赏区,绘制黑木崖生态康养农庄导览图,将农庄划分为农特产品营销展示中心暨传统手工作坊、游客接待及餐饮中心、亲子农庄、采摘园、野猪林五大功能区,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齐全,乡村旅游活力进一步激发。

01655c924de6404aa1b69a342f784aae.png

培育多元产业

创新农文旅融合新场景

合水县太白镇继续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来抓,将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作为核心发展战略,创新推行“党建引领、社企村办、干部入股、群众参与”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立足镇情村情、盘活闲置资产、发挥优势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合力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新业态。

近日,记者走进太白镇连家砭村新改造的子午客货铺,眼前焕然一新,各式各样的本土农特产品摆满了货架,工作人员正忙着连接设备、调试声音,为接下来的直播带货做好充分的准备。连家砭村子午客货铺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为太白本地的20多种农特产品销售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村上还鼓励群众参加电商培训,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增收。

近年来,合水县太白镇连家砭村聚焦太白红色康养小镇和子午花溪谷景区建设,以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为契机,融合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加快民宿建设项目,采取村办子午山舍与群众民宿联营合作、抱团发展的模式,形成村集体派单、分散户接单的互融共享,构建起集体带农户的乡村文旅民宿产业发展新格局。

“下一步,我镇将持续深化‘农业研学+文化体验+体育休闲’消费生态圈建设,推动民宿农家乐向高端化、精品化转型,建设露营基地、网红打卡点、研学基地、电商直播厅等配套设施,预计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增收3500元,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合水县太白镇人大主席刘巧宁说。

c353d36561374298aeb5de8155e5ef14.png

数字赋能转型

开辟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合水县西华池镇唐旗村抢抓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机遇,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创新实施“本土资源活化、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业态升级”三大行动。

针对本土能人匮乏、群众参与不足等发展瓶颈,唐旗村构建了“三级联动”工作体系,组建由包村工作组牵头,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共同参与的“唐Q大队”助农团队,建立“人才孵化+产品开发”双轨机制。并同步成立合水县云上雁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159种农特产品,构建“村级审核+食药备案”质量保障体系,推动碱土豆腐、燃面等特色产品实现“触网”增值。

在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唐旗村打造了“云端+实地”双轮驱动模式,线上构建“唐Q大队”直播矩阵,培育“庆阳马记老味道杂粮”等6个特色IP账号,设计“唐Q大队”专属品牌包装,通过短视频数字赋能转型推介、直播带货实现48种农特产品“云上出圈”。线下建成共享农场、非遗课堂等6大体验场景,推出农耕研学、围炉煮茶等特色项目。创新“合作社+小作坊”联营机制,恢复蔬菜大棚178座,改造老果园330亩,连片种植张旗甜瓜、瑞雪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

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唐旗村更是探索提出了“支部‘搭台’、党员‘摆摊’、群众‘赶集’”的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开辟了一条“流量引燃乡村、自治带甜生活”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终审:李娟娟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