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农经工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切入点

来源:农手局 作者: 高清龙 发布时间:2016-08-18 15:22:21 浏览次数: 【字体: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选择的经济治理良方。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而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的重点则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重要任务则是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发力,还需要在体制机制等方面着力。这就要求通过农村土地制度等改革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经工作是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并长期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农经部门作为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一级机构,是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和助手,要围绕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发挥作用,抓好工作落实,我们认为其切入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服务主体培育。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因此要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支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发展区域优势作物、优势品种,鼓励采用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种植方式,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一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三级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的意见》精神,积极培育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创建。二要推进示范社和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按照编制的全县2015--2018年示范农民合作社创建工作计划,新增示范社40个以上。三要积极探索互助资金、产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三社合一”的农民合作化新模式,到2017年底,三分之一以上的村实现组建“供销合作社、资金互助社(扶贫资金互助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社合一”的村级农民供销互助产业合作联合社。

        二、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因此,一要完善产业培育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合作社引领、种养大户示范、群众主体”的原则,积极推广土地流转“双换”(经营权转换和受益权互换,即农户流转土地给合作社、种养大户,产业培育成熟后转卖给群众,实现互惠互利)、股份合作经营(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种养大户、农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分红,实现双赢发展)、财政奖补带动(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鼓励种养大户、专业技术人员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推动产业发展)等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好县乡村三级流转服务平台,实现互相联动、信息共享,抓好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的发布、流转大户的培育、土地流转合同的规范、流转合同签订手续的完善、流转合同档案的备案管理。二是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销售品牌化”的要求以及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新形式和新任务,立足强化服务、规范管理、有效引导,全力推动农村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经营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流转,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村土地依法、合理、有序流转。2016年确定全县流转土地10000亩,推广“海升”模式或“北国春”模式,建成矮化密植果园千亩示范点1处。充分利用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种植大户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乡镇土地流转进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示范点项目。三要加强指导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全面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和工作规程,确保流转规范有序,并及时调解土地流转纠纷,维护各方利益;坚持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原则,通过示范带动来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流转土地。

        三、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 “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服务”。就我县来说,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种植、养殖、农林布局结构,大力推广“中盛模式”,推进肉羊、苹果优势主导产业和蔬菜、苗木区域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让“中盛模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鼓励扶持农民创办农机、病虫害防治等专业队伍,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为取向,实行统一生产规程、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品种种养、统一渠道销售。二要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通过制定和完善仲裁程序、仲裁庭庭审程序、仲裁员工作守则、仲裁庭纪律和档案管理制度等,推动全市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

        四、健全农经队伍建设制度体系。要强化注重调查研究和注重工作创新,着力培育新亮点、新特色,推介先进典型和经验发扬善于思考、决策参谋、开拓创新、勇于担当、服务基层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围绕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制度、勤政、廉政、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农经干部整体素质和水平。

终审:李娟娟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