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蔬菜产业 助推双联精准扶贫
今年以来,县蔬菜办紧紧围绕全县“1+18”扶贫工作方案,以培育多元化富民产业为主要任务,以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抓产业,送技术、提信心,有效的推动了精准扶贫和双联行动顺利开展。
一、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坚持推进精准扶贫、双联行动与瓜菜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较好的贫困村辐射。建成千亩设施蔬菜生产示范点2个(马莲河扶贫片区、吉岘丑家川和九顷湾村);五百亩设施蔬菜生产示范点2个(固城乡董家寺村、板桥镇瑶子头村);千亩高原夏菜示范点1个(固城董家寺村、王昌寺村)。
二、抓好育苗中心建设。采取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集中育苗为主,农户育苗为辅,引导支持瓜菜专业合作社在瓜菜生产集中区建成集约化育苗基地,在每个瓜菜产业贫困村扶持培育1-2个瓜菜生产育苗大户。今年,全县完成集约化育苗273万株,主要品种为辣椒、西甜瓜、白黄瓜等,保障了早春设施大棚用苗;制作简易钢架育苗棚86座主要用于春、秋两茬高原夏菜育苗。
三、抓好科技培训工作。根据贫困户技能培训需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学得来、用得上”的办法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瓜菜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2个规模化蔬菜生产致富带头人,每个从事蔬菜生产的贫困户有一个技术明白人,并能熟练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农民及技术骨干2100人(次)。
四、创新生产经营机制。通过探索创新,引导贫困村的种植大户建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开展种苗供应、病虫害防治、产品包装、信息服务和销售流通等,菜农入社社员达到90%以上,提高了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开展“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和品牌化销售,建立有效的营销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抓好标准化生产。按照“有标执标,无标制标”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瓜菜生产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加快推进了瓜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通过推广轻简化设施、育苗移栽、机械化耕作、清洁化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本增效节水、水肥一体化等标准化建造和栽培技术,大力开展瓜菜标准化创建活动,示范带动瓜菜产品质量效益全面提升。
六、强化产品推介销售。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鼓励扶持贫困村瓜菜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注册商标,推介使用全县已有的6个绿色、1个地标、2个省优产品,不断培育地方特色瓜菜品牌,争创全省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建立联动机制,对“庆阳香瓜”、“板桥白黄瓜”等特色瓜菜进行统一销售包装、统一推介宣传,提高市场竞争力。引导和支持贫困村瓜菜专业合作组织与县内外超市开展“农超对接”,参加省、市举办的农产品推介会、交易会,强化产销对接,提高贫困户瓜菜生产效益。利用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和移动信息平台,及时分析、预测、发布瓜菜市场供求信息,为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
七、抓好新品种引进。在贫困村积极示范推广高产抗病新品种新技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示范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培育典型进一步激发群众务菜的积极性,提高群众的致富热情。引进名优番茄、茄子、甘蓝、西兰花、辣椒等瓜菜新品种9大类51个;推广穴盘基质育苗、全膜双垄三沟施肥起垄覆膜打孔一体机、植物营养制钵机、半自动精量播种机、病虫害生物防治等综合集成新技术10项,有效带动了群众发展的积极性。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