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合水县2016年冬小麦冬油菜产量结果分析

来源: 作者: 徐丽 发布时间:2016-06-23 08:59:38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期,合水县农技中心抽调技术人员对全县10.36万亩冬小麦(塬地:7.12万亩,川地3.24万亩)和5万亩的冬油菜进行了测产调查,现将测产结果分析如下:
   一、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夏油料减产成定局
根据塬面和川地测产结果:我县10.36万亩冬小麦平均亩穗数31.75万个,平均穗粒数32个,平均千粒重28克,平均株高85厘米,理论亩产241公斤,总产预计24972吨,较上年亩产247.5公斤,减产6.5公斤。全县冬油菜5万亩,平均亩株数3万株,单株结荚数90个,单荚粒数8粒,千粒重6克,平均亩产152.4公斤,总产7620吨,较上年亩产153公斤,减产0.6公斤。
   二、冬小麦减产的原因分析
   1、亩总茎数减少:从去年秋播后(9月20日)到12月底,我县降雨及降雪量较少,对冬小麦的安全越冬造成一定影响,加之今年开春后,低温持续致使冬小麦发生轻微冻害,有死苗现象,使亩总茎数减少了15—25万株(常年45-65万株)。
   2、小穗数减少、千粒重降低:今年冬小麦进入扬花期抽穗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以来,我县阴雨天较多,气温极不稳定,时而高温时而低温,有时出现暴风雨天气,个别乡镇还遭受冰雹灾害,出现小面积倒伏,导致大幅度的减产,使其平均小穗数减少3—4个,穗粒数减少8—10粒,千粒重降低8-10克。
   3、病虫害发生:今年我县冬小麦条沙叶蝉及冬小麦蚜虫、红蜘蛛分别发生面积为8.5万亩、5.6万亩和4.8万亩,个别地块略有白粉病和生理性病害发生,麦田杂草普遍发生,争水争肥等现象对小麦的产量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冬油菜减产原因
   1、今年我县冬油菜生长特点:生长势总体较差,死亡严重,植株矮小、座果率低、分枝少、结荚少、籽粒瘦小、产量低。
   2、品种老化,一直延用以前的老品种延油1号、延油2号、天油2号等老品种。
   3、病虫草害严重,田间管护工作不力。根蛆、地下害虫、菜茎象甲、兰跳甲、糠头等病虫害严重发生,目前仍有一些农民种植冬油菜管理粗放,在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合理密植等方面缺乏一定的防护措施。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