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合水:千里结缘真帮扶 东西部协作助振兴

来源:合水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柴婧 杨安 发布时间:2024-07-11 15:05:33 浏览次数: 【字体:

甘肃合水与天津红桥,一个位于黄土高原上,是革命老区,另一个面朝大海,经济发达,人才济济。两地虽相距一千多公里,但却唇齿相依、血肉相连……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由红桥区对口帮扶合水县。几年来,红桥区与合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会议、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合水所需”和“红桥所能”,全面推进产业帮扶、劳务协作、社会帮扶、人才支援等各项工作,浓墨重彩绘就了对口帮扶、携手共进的斑斓画卷,在助力合水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中作出了红桥贡献、书写了红桥担当。

GXX@T8U@J1ZHG19FSU)72HS_tmb.jpg

近日,记者走进了位于吉岘镇黄寨子村的红桥小学,全新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相继映入眼帘。在各功能室里,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进行书法临摹、舞蹈排练、下军棋……整个校园呈现出一幅朝气蓬勃的景象。

红桥小学,原为合水县黄寨子逸夫小学,始建于1953年,是合水县最大的一所村级小学。学校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教育教学条件落后。为了改善办学条件,红桥区先后投入1758万元,新建了教学楼、综合楼,动员社会力量为学校配备了智慧校园设施。2023年6月,孩子们正式搬入新校园。为了铭记红桥区的帮助,黄寨子逸夫小学正式更名为“红桥小学”,东西部协作友谊之花在合水大地嫣然绽放。

%SW46CD%W%{HOXNCN](~UTW_tmb.jpg

在吉岘镇黄寨子村,天津市红桥区的对口帮扶,惠及的不仅有青少年,还有老年人。今年已经81岁高龄的丑小兰老人在4年前搬到了黄寨子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她告诉记者,在这里,房间里冰箱、饮水机、暖炉等生活设施,应有尽有,村干部还时不时前来嘘寒问暖,像亲人一样。

据了解,黄寨子村互助老人幸福院是红桥区在2021年投资175万元利用旧村部改建而成的,目前拥有房屋17间,并配套建成了阅览室、健身室、文化广场等设施。住在这里的老人们衣食无忧,日子过得很舒心。

吉岘镇黄寨子村党支部书记柳志红说:“我们黄寨子村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东西部对口协作项目帮扶资金,先后开展了乡村规划建设,建成了肉牛养殖小区,红桥小学及互助老人幸福院等,实现了改造提升,全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村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7(HAK0NW]7Y9WH_[DL]2O47_tmb.jpg

和吉岘镇黄寨子村一样,太莪乡关良村也是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三年来,红桥区与关良村广泛开展对接交流,通过产业合作、劳务协作、资金支持等多层面、立体式、组团帮扶,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了关良村农村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双提升”。今后,关良村将进一步密切与红桥区的帮扶关系,进一步拓展帮扶领域、健全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全面建设基层组织明显加强、特色产业明显提效、人才培育明显突破、文明素质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明显优化的幸福美丽新关良。

GCVMROSB8[F~_F3K0]GU7QD_tmb.jpg

东西协作显真情,精准帮扶惠民生。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红桥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担当,全面落实津甘两地部署,始终着眼推动红合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与合水革命老区在帮扶中交流互信、在协作中增进共识、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八年来,红桥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68亿元,社会资金3596万元,捐赠款物3600万元,实施电子商务产业园、奶羊良种繁育中心、现代农业产业园、食用菌生产基地等帮扶项目205个,选派教育、医疗等高层次人才和党政挂职干部212名,新建神志病、中医康复、肺病等重点科室11个,帮助引进企业24家,援建帮扶车间7个,消费帮扶达到2亿元,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技能培训3200人,帮助365名贫困大学生就学就业,输转劳务2万多人次,带动2.7万名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帮助合水建制村通硬化路达到100%,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有力助推了合水县“三元双向”循环现代农业做大做强、新型工业破局起势、文旅康养全域提质、和美乡村内涵发展,合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终审:李娟娟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