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聚焦重点攻坚突破 融合联动全力推进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26 16:03:27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以来,合水县认真贯彻落实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议、六盘山片区脱贫攻坚座谈会议及省市双联行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的要领,聚焦落实“六大任务”、打造“三大工程”,紧紧围绕“六个精准”要求、突出“三大贫困片带”(马莲河贫困片带、瓦岗川贫困片带、子午岭林缘区贫困片带)攻坚,努力构建扶贫牵引、双联助力、融合推进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了全县双联行动精准扶贫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一是突出精准扶贫抓联动。按照目标任务、帮扶力量、项目资金、培训资源“四个融合联动”的要求,围绕建档立卡的34个贫困村、11942户贫困户、4.96万贫困人口,紧盯2015年全县整体脱贫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在全县80个村集中开展双联扶贫核查评估活动,通过组织双联干部、乡村干部逐村逐户调查了解贫困户的生活状况、测算收入情况,综合各项指标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倒排序,按照“三对面、三签字、两评议、两公示、一公告”(即:入户调查面对面、收入测算面对面、群众评议面对面,入户调查表上调查员与调查户同时签字认可、收入测算表上调查员与调查户同时签字认可、评选出的贫困户本村组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户签字认可,村民小组全体群众评议、行政村村民代表会评议,村委会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公示,县扶贫办在县政府外网公告)的程序,精准识别贫困户,推行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管理,对贫困户安全饮水、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等10项信息进行了详细采集,进一步摸清发展现状,深入分析致贫原因,查找制约短板,梳理项目需求清单,倾斜安排扶贫资源,强化目标任务对接和项目衔接配套,修定完善“两规划一计划”,梳理了县乡村户资料,推行图表式管理,提高了帮联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做到了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行动同步。
    二是紧盯基础建设改条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1+18”方案落实,从联系村、联系户最紧迫的现实问题入手,统筹做好项目整合,发挥集约效应,同步攻坚“水、电、路、田、房”。新打小电井380眼,新建水塔11座,解决了1535户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县安全饮水率达到92.3%;大力实施农电提质改造工程,通动力电490个村民小组,新建居民点通照明电40户,动力电通组率达到98.4%,照明电入户率达到100%;新修通组砂石路6条36.4公里,村通水泥路、组通砂石路达到了100%;新修梯田4780亩;完成农村危房(窑)改造865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6处185户,贫困村组基础条件显著改善。
    三是培育富民产业促增收。按照“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的要求,不断壮大苹果、瓜菜、草畜、苗林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鼓励组建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建办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搞好产品流通、贮运,抓好品牌创建。新栽果树4952亩,全县果园留存面积达到28万亩(贫困户新栽果树2350亩);种植各类蔬菜12.2万亩(贫困户种植蔬菜2.7万亩);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2处(贫困户新建规模养殖场10处),新增规模养殖户720户;培育苗林5.5万亩(贫困户培育苗林2.6万亩);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个、电子商务孵化基地1处,发展电商138户,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农村产业发展资金专业合作社)13个,累计达到80个,富民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效益逐步显现。
    四是强化干部驻村转作风。严格执行“三严三实”、“三个防止”、“八个不准”和关于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全面落实驻村干部长期蹲点帮扶、双联干部轮流驻村工作制度。研究制定了《关于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考核的实施办法》,在全县80个村组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实现了全覆盖,健全“两队伍一中心”(驻村帮扶工作队、双联扶贫工作队,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进一步整合了驻村帮扶力量,明确了帮扶目标,细化了帮扶任务,靠实了帮扶责任,严格了考评措施,做到了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进一步细化《驻村工作安排表》,按照1名领导带队负责,派驻2-3人组成工作小组在联系村常驻指导的原则,明确干部驻村次数、时间和工作内容,确保所有干部轮流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至目前,驻村帮扶工作队帮办实事520余件。双联干部驻村86127天,征求意见建议3726条,撰写民情日记9786篇、心得体会3982篇、调研报告282篇、帮办实事47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545起。
    五是注重农民培训强技能。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按需培训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一批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技术创新型和社会服务型的“五型人才”。全面推广“143”技术到户机制,把技术服务落实到生产环节,靠实到相关责任人,具体到每个农户,示范引导带动群众提高发展产业技能,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同时,加强农民法律知识普及。县委双联办、县司法局、县普法办编发《农村实用法律知识问答及典型案例选编》43000余本,做到农户户均一本,双联干部人手一册。目前,培训农民39600人(次),村干部80人,种养大户460人,合作社管理人员68人,输转劳动力3.8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49亿元。
    六是推广典型示范树样板。及时总结推广联村单位、联户干部在工作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着力培育双联行动市级样板村,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年内打造市级样板村13个(西华池镇严沟圈村,老城镇庙庄村、赵塬村,吉岘乡王家咀村,板桥镇刘家庄村,店子乡吕家岘子村,太莪乡黑木村,太白镇安子坪村,蒿咀铺乡九站村,固城乡王昌寺村,肖咀乡铁赵村,何家畔镇柳家川村,段家集乡北头村)、县级示范点20个(西华池镇唐旗村、严沟圈村,老城镇庙庄村、赵塬村,吉岘乡宫合村、王咀村,段家集乡王庄村、宜州村,板桥镇刘家庄村、瑶子头村,肖咀乡肖咀村、梅家寨子村,店子乡吕家岘子村、连家庄村,太莪乡黑木村,何家畔镇何家畔村,太白镇连家砭村、安子坪村,蒿咀铺乡九站村,固城乡王昌寺村),通过树立示范样板,引领推动整体发展。
    七是围绕制度落实建机制。制定出台了《合水县双联行动帮联成效评估制度》、《合水县双联行动群众意见征求办理及评价制度》、《合水县双联行动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合水县干部逢提必下制度》、《合水县双联行动干部述职制度》、《合水县双联行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制度》等六项制度,明确了领导干部“五个带头”具体要求,严格落实成效评估、逢提必下、干部驻村、意见征求及办理、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制度,创新完善“12610”(紧盯“一个”关键:精准扶贫<实现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围绕“两个关注”:关注联系村群众思想动态;关注各项工作推进情况;注重“六个结合”:一是宣传政策的任务与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相结合;二是反映民意的任务与教育实践活动的任务相结合;三是促进发展的任务与加快脱贫攻坚的任务相结合;四是疏导情绪的任务与加强社会治理的任务相结合;五是强基固本的任务与提升能力素质的任务相结合;六是推广典型的任务与凝聚强大力量的任务相结合;履行“十项职责”:政策法规宣讲;村情民意调研;组织建设督导;矛盾纠纷调处;促进发展引导;计生管理监督;民主制度规范;项目跟踪服务;便民服务代办;典型示范推荐)双联扶贫融合工作机制,确定了合水县精准扶贫“1221”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确保2015年底实现全县整体脱贫;拟定两个标准:贫困村24项脱贫标准、贫困户11项脱贫标准;梳理两张清单:贫困村项目需求清单19项、贫困户项目需求清单15项;完成一份任务书:各乡镇、相关部门年底前必须完成目标责任书所列各项指标任务,完成投资4.7亿元)和“5321”精准脱贫工作模式(在贫困村:实施安全饮水、农电提升、道路通畅、危房改造、通信网络“五大工程”,建成幼儿园、卫生室、文化中心“三项设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合作社“两类组织”,培育增收明显的“一个产业”;在贫困户:发展“五大产业”:川区人均1亩菜、塬区人均2亩果、山区人均3头畜、林缘区人均4亩林;户均5000元以上的稳定劳务收入;强化“三大支撑”:技术培训、扶贫贷款、干部帮联;突出“两大保障”:上学有资助、药费能报销;实现“一个目标”,就是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3300元以上)不断深化拓展双联扶贫方式方法,推动了双联扶贫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推进。
    八是聚焦抓实见效重督查。落实定期督查、专项督查、行业督查、随机抽查等多种形式的督查制度,不断建立健全督查通报制度,及时总结宣传推广表彰先进,严格落实后进单位约谈制度,健全以考评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围绕阶段性工作推进先后4次组成督查工作组对全县80个村驻村制度落实、双联行动市级样板村创建和县级示范点建设、人员到岗到位开展工作情况和纪律执行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督查,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有效促进工作落实。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