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县“十到户”聚合发力助推双联行动 精准扶贫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合水县紧紧围绕省委“1+17”市委“1+20” 县委县政府“1+18”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全县贫困村、贫困户实际,把扶贫措施落实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总抓手,强化十到户措施,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因地制宜、综合施策、聚合发力、助推全县双联行动精准扶贫取得实效。
一是领导干部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帮联贫困户全覆盖的要求,县委、县政府强化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有机融合,统筹推进,在维持省市帮扶干部联系户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县级干部每人联系6户贫困户,科级干部每人联系4户贫困户,一般干部每人联系3户贫困户的原则,对县乡干部帮联贫困户进行了适当调整和补充。目前,省市县乡130个单位4191名干部联系农户12356户(其中贫困户11942户),省级5个联村单位172名干部帮联294户(其中:省级领导1名联系5户,地厅级领导15名联系44户,县处级干部45名联系102户,科级及以下干部111名联系143户);市级11个联村单位674名干部联系729户(其中:市级领导4名联系12户,县级干部119名联系185户,科级及以下干部551名联系532户);县直102个联村单位2330名干部联系7844户(其中:县级干部40名联系242户,科级及以下干部2290名联系7602户);12个乡镇1015名干部联系3489户,做到了每个贫困村有1名县级领导联系和1个帮扶能力较强的单位帮扶,每户贫困户有1名干部结对帮扶,实现了县级领导联系贫困村、强势部门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的全覆盖。
二是驻村工作队帮扶到村到户。根据省市双联扶贫干部驻村工作要求,在全县12个乡镇80个行政村建立了“两队伍、一中心”(驻村帮扶工作队、双联扶贫工作队,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依据“三高三强”(政治素质高、综合水平高、群众威信高、发展能力强、服务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选人用人标准,将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官、专业技术人员、优秀年轻干部作为驻村干部的主要人选,抽调选派驻村干部410名,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80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34个,非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46个),细化《驻村工作安排表》,按照1名领导带队负责,派驻2-3人组成工作小组在联系村常驻指导的原则,明确干部驻村次数、时间和工作内容,确保所有干部轮流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进一步整合了驻村帮扶力量,明确了帮扶目标,细化了帮扶任务,靠实了帮扶责任,严格了考评措施,做到了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
三是帮扶规划计划制定到村到户。按照2015年全县整体脱贫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帮联干部、驻村队员和村干部深入村组逐户调查,全面掌握基本情况,摸清发展现状,深入分析致贫原因,查找制约瓶颈短板,梳理项目需求清单,倾斜安排扶贫资源,强化目标任务对接和项目衔接配套,修订完善“两规划一计划”,提高了帮联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制定完善全县双联扶贫规划80份、村级小康目标建设规划80份、联系户脱贫致富计划12356份,形成贫困村核查评估报告34份、非贫困村核查评估报告46份,列出项目需求清单80份,梳理帮扶项目556个。
四是精准扶贫资料建档到村到户。全县帮联干部、驻村工作队和乡村干部逐村逐户调查了解贫困户的生活状况、测算收入情况,综合各项指标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倒排序,按照“三对面、三签字、两评议、两公示、一公告”(即:入户调查面对面、收入测算面对面、群众评议面对面,入户调查表上调查员与调查户同时签字认可、收入测算表上调查员与调查户同时签字认可、评选出的贫困户本村组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户签字认可,村民小组全体群众评议、行政村村民代表会评议,村委会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公示,县扶贫办在县政府外网公告)的程序,精准识别贫困户9669户,贫困人口4万人,建立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健全完善了乡级30项、村级26项、户级6项资料;对户级安全饮水、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等10项信息进行了详细采集,并录入全省大数据平台系统,为双联行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五是惠农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帮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全面系统学习掌握省委“1+17”、市委“1+20”和县委县政府“1+18”方案,《驻村干部工作职责》、《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考核实施办法》、《“三个防止”和“八个不准”规定》、中央和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政策和新部署。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参加群众会议、村民集体活动,农闲时间发放资料、解答疑难,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法律法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强农惠农政策和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最新政策措施等,开展政策宣讲、法律知识宣讲746场(次),印发宣传资料14.18万余份,建法制文化长廊45处,法制文化广场8处,教育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使党的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帮联单位、帮扶干部紧盯贫困村组水、电、路、房等需求“短板”,积极衔接争取扶贫项目、异地搬迁项目、“一事一议”等项目,着力改善基础条件。目前,水利项目完成投资3080万元,实施重点项目4个;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农网100.11千米,新建35千伏输电站1处,安装更新配变47台,动力电延伸覆盖村民小组53个,户表改造2424户;新修通村水泥路124公里;整修梯田5000亩;危房改造开工建设1320户,建成860户;压埋输水管道4200米;贫困村组基础条件显著改善。
七是富民产业培育到村到户。按照“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的要求,不断壮大苹果、瓜菜、草畜、苗林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鼓励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建办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搞好产品流通、贮运,抓好品牌创建。目前,新栽果树4952亩,全县果园留存面积达到28万亩(贫困户新栽果树2350亩);种植各类蔬菜12.2万亩(贫困户种植蔬菜2.7万亩);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2处(贫困户新建规模养殖场10处),新增规模养殖户720户;培育苗林5.5万亩(贫困户培育苗林2.6万亩);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1个、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农村产业发展资金专业合作社)13个,累计达到80个,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人有增收技能,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八是实用技术培训到村到户。采取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定向培训、按需培训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技术创新型和社会服务型的“五型人才”。全面推广“143”技术到户机制,采取集中办班、以会代训、现场指导、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分阶段对果农、菜农、林农、养农进行技能培训。目前,培训农民8500人,村干部80人,种养大户460人,合作社管理人员68人,实现了“村村有致富带头人,户户有技术明白人”的目标。
九是社会事务保障到村到户。各联村单位、帮联干部紧盯“八个全覆盖”、“五件实事”落实、广泛深入开展双联“百日服务”活动、法律直通车活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和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救助活动,扎实开展送政策大宣讲、送法律进万户、送文化惠民生、送科技广增收、送健康百日行、送温暖暖民心等“六送”活动。对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条件的贫困户,及时给予相应措施救助。做好“一对一、全覆盖”的帮扶工作,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提供法律援助191起,排查留守儿童2966名,留守妇女701名,空巢老人1665名,孤寡及特殊困难群体1982名,帮办实事47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545起。
十是金融资金扶持到村到户。充分发双联惠农贷款、扶贫专项贷款政策的杠杆和引导作用,进一步优化简化贷款的程序,强化贷前调查、贷款审查和贷后管理的各个环节责任落实,努力满足群众发展中的资金需求,积极加强与邮政储蓄银行合水支行协作,探索金融支持产业贷款覆盖范围,集中优势力量向34个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切实解决农户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困难问题。先后共发放各类金融贷款1.61亿元,其中双联惠农贷款1.08亿元,扶贫贷款0.47亿元,互助合作资金贷款602万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