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红军纪念馆(包家寨革命纪念馆)开展“弘扬革命精神,感悟劳动之美”国际劳动节青少年研学活动
春暖花开季,正是研学时。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培育时代好少年,切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让孩子们在“用脚步丈量家乡”的过程中坚定信念、砥砺品格、磨炼意志,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5·1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陕甘红军纪念馆(包家寨革命纪念馆)组织太白镇九年制学校八年级(1)班师生30余人走进抗大七分校、军民大生产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开展“弘扬革命精神,感悟劳动之美”国际劳动节青少年研学活动。
19日上午10时,在纪念馆讲解员老师的组织下,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有序登上停靠在九年制学校大门外的研学大巴,在前往研学地点的路上,同学们唱起了红歌,一首首歌颂英雄,赞美生活的音符透过车窗飘向春天的田野,也流淌流进同学们的心中。
研学第一站,同学们来到了抗大七分校的旧址,在讲解员的讲述下,同学们了解到抗大七分校是抗日军政大学的第七所分校(简称抗大七分校),校部旧址位于华池县林镇乡东华池村,现存22孔石箍窑和1处院落。从1943年到1946年,仅在华池开办一期,学校学员最多时达5200多人。彭绍辉任校长,喻楚杰任副校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抗大七分校学员一边学习,一边生产,一边战斗,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校部旧址背依东华池砖塔,面临“花池水”,被誉为“陇上小延安”。同学们走过抗大七分校的每一箍窑洞,目光注视着展柜中的文物,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
参观完抗大七分校,吃过午饭,同学们乘坐大巴车又来到了军民大生产纪念馆。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中,同学们了解到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进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使陕甘宁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的经济遇到严重的困难,边区各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几乎没衣穿,没饭吃。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大生产运动中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劳模人物,如李培福、张振才等劳动模范还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表彰。
最后,同学们来到南梁干部培训基地,参加红色游戏,火线运粮、抢救伤员、穿越火线、抢收南瓜,一个个趣味十足且具体验意义的游戏让青春的活力在此刻绽放。
通过此次研学活动,同学们在感受家乡风光的同时,受到了一次深刻、生动的红色教育,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心中播下了爱党爱国的种子,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作风,英勇顽强的精神,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奋力拼搏!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