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合水县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深化拓展双联行动

来源:双联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7-02 10:35:44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双联行动重大决策部署和成县现场会、省市县直联系合水工作会议精神,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的要领,聚焦落实“六大任务”、打造“三大工程”,融合联动脱贫攻坚,推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拓展双联行动内涵层次,不断健全长效机制,发挥多元综合效应,强化细化实化举措,督促检查完善责任体系,确保了帮扶工作长流水、不断线,推动全县双联行动脱贫攻坚深入开展。
        一、盯紧目标抓谋划,持续推进聚合力。一是及时安排部署。省市双联行动大会及推进会议之后,省市联村单位适时召开了合水县双联行动协调推进会,明确工作重点,狠抓落实。县委常委会4次专题研究双联工作,及时召开全县双联行动工作会议,表彰奖励了2014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全面安排部署了2015年工作,印发了《关于全县双联干部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合水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成效评估制度》等六项工作制度的通知、《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2015年工作要点》等指导性文件,从28个方面对2015年双联行动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年度重点工作。4月14日,召开了合水县省直单位双联行动推进会,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全省双联行动大会和成县现场会精神,省军区副司令员魏泽刚,省农办副主任朱宝莹,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银对推进全县双联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细化了工作任务,推动了工作落实。二是精准扶贫联动。按照目标任务、帮扶力量、项目资金、培训资源“四个融合联动”的要求,构建扶贫牵引、双联助力、融合推进的工作格局,紧盯2016年全县整体脱贫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在全县80个村集中开展双联扶贫核查评估活动,进一步摸清发展现状,深入分析致贫原因,查找制约短板,梳理项目需求清单,倾斜安排扶贫资源,强化目标任务对接和项目衔接配套,修订完善“两规划一计划”,提高帮联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推行图表式管理,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行动同步。目前,制定双联扶贫规划80份、村级小康目标建设规划80份、联系户脱贫致富计划12305份。三是强化督促检查。落实定期督查、专项督查、行业督查、随机抽查等多种形式的督查制度,不断建立健全督查通报制度,及时总结宣传推广表彰先进,严格落实后进单位约谈制度,健全以考评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围绕阶段性工作推进先后开展督查2次。5月11-12日,由县委双联办牵头,县委组织部、纪委、督查室配合组成四个督查工作组,对全县80个村驻村制度落实、人员到岗到位开展工作情况和纪律执行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督查,有效推动工作落实。
        二、聚焦中心抓重点,推动双联见实效。一是切实改善基础条件。从联系村、联系户最紧迫的现实问题入手,统筹做好项目整合,发挥集约效应,同步攻坚“水、电、路、田、房”。全年计划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固城川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丑家川护岸工程、莲花寺水库等重点水利项目工程4处;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农网102千米,安装更新配变35台,户表改造2424户;新修乡村沥青(水泥)路17条190公里;新修梯田8000亩;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6处185户、农村危房改造1200户。至目前,水利项目完成投资3080万元;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农网36千米,安装更新配变11台,户表改造821户;通村水泥路完成2条33.53公里,完成铺水稳层的15条151公里;整修梯田2000亩;完成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主体工程2处,其他工程正在实施之中。二是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的要求,不断壮大苹果、瓜菜、草畜、苗林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鼓励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建办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搞好产品流通、贮运,抓好品牌创建。目前,全县新栽果树8100亩,果园留存面积达到28万亩(挂果面积14.5万亩,幼园13.5万亩);种植各类瓜菜9.5万亩,其中设施瓜菜1.88万亩,建成千亩点4个(2个设施蔬菜、2个高原夏菜)、五百亩点3个(2个设施蔬菜、1个高原夏菜);新建钢架大棚800座;引进名优瓜菜新品种15个,推广综合集成新技术8项;开工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处,新增规模养殖户50户;栽植核桃树6100亩,完成苗林结合培育6万亩;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10.35万亩,拓展水稻种植新基地2处2000亩,地膜马铃薯2.1万亩;规范、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入社农户160户。同时,聚力马莲河流域、瓦岗川片带脱贫攻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鼓钱袋和活脑袋并举,累计投资3.66亿元,压埋输水管道4200米,修建道路124.5公里,大桥1座,新建小康农宅100座、钢架大棚384座,新修梯田1000亩,建成果菜畜林专业村10个,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三是拓展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双联惠农贷款的杠杆和引导作用,用足用活涉农惠农政策,切实解决农户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困难问题,进一步加强协作,扩大与国开行扶贫信贷合作覆盖范围,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群众金融需求。同时,积极帮助联系村发展村级资金互助社等组织21个,盘活了民间资金,扩大了资金规模和覆盖面。四是深入开展各类活动。各联村单位纷纷围绕双联“百日服务”活动及法律直通车活动,扎实开展送政策大宣讲、送法律进万户、送文化惠民生、送科技广增收、送健康百日行、送温暖暖民心等“六送”活动,抽调80名司法干部和法律工作者在80个行政村挂牌结对,开展法律服务直通车活动,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诉求,增强农民群众遵纪守法意识。目前,全县共召开各类政策宣讲、法律知识宣讲34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4.18万余份,举办法律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培训班356期,开展法律咨询服务3200人(次),法制讲座116场(次),化解矛盾纠纷360起,提供法律援助117起,组织外出考察学习20余次,评选文明村(组)75个,和谐家庭示范户200户,致富能手300人,举办医疗卫生讲座和义诊活动,免费健康检查3200人,赠送药品350盒。元旦春节期间,各级联户干部进村入户,慰问双联户12305户,捐赠现金65150元,大米41886.5公斤、面粉23825公斤、食用油13224公斤、书籍16481册、衣服294件、棉被252床,以及春联、挂历、糖果、酒、蔬菜等物品,现金实物折价共计203.27万元。
        三、联系群众提素质,干部驻村转作风。一是加强科学技能培训。采取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定向培训、按需培训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一批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技术创新型和社会服务型的“五型人才”。全面推广“143”技术到户机制,把技术服务落实到生产环节,靠实到相关责任人,具体到每个农户,示范引导带动群众提高发展产业技能,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目前,培训农民4000人,村干部80人,种养大户460人,合作社管理人员68人,输转贫困劳动力1.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94亿元。二是强化干部驻村落实。组建乡镇双联扶贫工作站,健全“两队伍一中心”,全面落实乡镇干部长期驻村、双联扶贫干部轮流驻村蹲点制度,细化《驻村工作安排表》,按照1名领导带队负责,派驻2-3人组成工作小组在联系村常驻指导的原则,明确干部驻村入户次数、时间和工作内容,确保所有干部轮流进村入户开展工作,认真撰写民情日记和工作日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坚持在整改落实中改进作风,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至目前,帮联干部共驻村25005天,征求意见建议3226条,撰写民情日记6193篇、心得体会3982篇、调研报告212篇,新建村级阵地13处,维修改造10处。三是着力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三严三实”、双联行动“三个防止”、“八个不准”的纪律要求,严禁假借双联行动名义从事损害群众利益的活动,坚决杜绝劳民扰民的行为,全面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发展、带动致富能力。
        四、健全机制促联动,巩固成效求创新。一是着力完善制度机制。制定出台了《合水县双联行动帮联成效评估制度》、《合水县双联行动群众意见征求办理及评价制度》、《合水县双联行动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合水县干部逢提必下制度》、《合水县双联行动干部述职制度》、《合水县双联行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制度》等六项制度和领导干部“五个带头”要求,创新完善“12610”双联扶贫融合工作机制,深化拓展双联扶贫方式方法,推动双联扶贫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化发展。二是树立示范样板村组。及时总结推广联村单位、联户干部在工作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着力培育双联行动样板村。年内重点打造13个市级样板村、20个县级示范点(西华池镇唐旗村、严沟圈村,老城镇庙庄村、赵塬村,吉岘乡宫合村、王咀村,段家集乡王庄村、宜州村,板桥镇刘家庄村、瑶子头村,肖咀乡肖咀村、梅家寨子村,店子乡吕家岘子村、连家庄村,太莪乡黑木村,何家畔镇何家畔村,太白镇连家砭村、安子坪村,蒿咀铺乡九站村,固城乡王昌寺村),树立示范样板,引领推动整体发展。三是坚持资料规范管理机制。加强双联行动档案资料管理,按照“工作部署类、工作制度类、工作宣传类、工作落实类、工作台帐类、工作数据类、工作督查类”七大类,全面、准确收集归档,确定专人负责,确保档案资料管理规范、查阅方便。四是注重整体工作推动机制。不断完善驻村管理、分类指导和工作保障制度机制。督促各联村单位严格履行双联行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发挥联乡(镇)组长单位、乡(镇)党委政府和村组职能作用,形成上下协调、联动推进的强大合力,促进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