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合水: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对乡村产业而言,特色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目标,两者有机结合形成的特色优势产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合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因地制宜、创新驱动、绿色生态、融合拓展,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
吉岘镇九顷湾村的连栋钢架大棚是2020年由庆阳市军分区投资建成的,隶属于村集体。今年大棚内总共种植了六亩甜瓜和五亩西瓜。这几天,瓜苗长势喜人,工人们也正忙着进行掐秧工作。村文书全海东告诉记者, 这些甜瓜到六月份就可以上市,预计村集体收入可达十万元左右。
吉岘镇九顷湾村共辖四个村民小组,307户1111人,当地产业开发滞后,增收渠道单一,群众主要靠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收入低,生活条件一直得不到改善。为了增加群众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吉岘镇积极探索,立足川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九顷湾村建起了各类蔬菜大棚220座,成为群众脱贫致富主导产业。现在,全村以蔬菜产业为主,蔬菜种植面积约800亩,其中:设施蔬菜130亩,地膜商品菜和高原夏菜种植670亩。
板桥镇瑶子头村位于青兰高速雷西段,309国道穿境而过,瑶子头村的白黄瓜也尤为出名。这里光照充足,气候温润,临近县川河,灌溉方便,为白黄瓜的种植和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记者在板桥镇瑶子头村的蔬菜大棚里看到,白黄瓜长势良好,村民们正在大棚里忙着除草、浇水,为白黄瓜的上市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板桥镇瑶子头村村党支部书记刘照川说:“我们瑶子头村现有蔬菜大棚367座,通过种植白黄瓜等特色瓜菜,村民收入全面提高,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000元左右。”
2007,在政府的牵头申报下,板桥白黄瓜获得农业农村部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证书,2009年,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板桥白黄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这让合水蔬菜从此有了一张进入市场的“身份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合水板桥牌白黄瓜产品也一举打入兰州、西安、银川等大城市蔬菜市场销售。板桥镇为了进一步育强、育熟、育名板桥白黄瓜种植产业,还在锦坪村规划实施了百亩板桥白黄瓜种植基地,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此来全面带动、带活、带强板桥镇蔬菜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据了解,今年合水县计划新建连栋钢架大棚72560㎡、日光温室5座、生产日光温室34座、育苗日光温室2座、食用菌大棚50座、镀锌钢架大棚26座。2022年计划种植各类瓜菜9.5万亩,其中:高原夏菜5.8万亩、设施瓜菜1.2万亩、特色瓜菜2.5万亩,实现年产量21万吨,产值3.3亿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