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县烈士陵园
1947年2月,蒋介石调集25万军队大举进犯陕甘宁边区。28日,胡宗南整编二十九军十七师四十八旅进占西华池。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3月4日,陕甘宁野战集团军集中三八五旅、新四旅、独立一旅和警一旅三团、警三旅五团等部,分两路发起了西华池战斗。经五小时激烈战斗,解放军当场炸死国民党第四十八旅旅长何奇,歼灭敌军1500余人,俘敌100多人。西华池战役是国民党胡宗南部大举进攻延安的侦察战,也是国民党军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以来,解放军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边区保卫战的序幕。
为西华池战役及其它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952年,中共合水县委、县政府在县城北街建立烈士纪念碑一座。1955年,在西华街中心什字西北角初建烈士公墓,把分散各地的烈士遗骸迁葬。1973年,扩建县烈士陵园,将原烈士公墓、纪念碑迁移至唐沟圈自然村。2000年,县委、县政府对烈士陵园进行全面维修改造。2012年以后,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152万元,多次对县烈士陵园维护修葺。 2015年9月,中共庆阳市委、市政府在合水县烈士陵园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市县主要领导,企事业单位,抗战老战士、烈士家属等500人参加公祭活动。
合水县烈士陵园占地17亩,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为来宾休憩区,建有景观石,仿明清四角亭一座,单顶六角亭两座,曲径文化回廊45米。景观石刻有著名书法家龙开胜亲笔书写的“思源励志”四字。后半部为瞻仰纪念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骨灰厅、革命文物展厅三间,全园绿地面积6080平方米,安葬兰州战役、西府战役、镇原屯子镇战役中牺牲的合水籍烈士165具。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陵园中心,整体呈方柱形,塔高16.5米,塔座宽6.6米,高2.99米,东南西北各有8级台阶通向纪念碑,周围有汉白玉护栏。碑身下端有表现渡江战役、保卫延安、陇东全民抗战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合水军民团结奋战、英勇对敌的汉白玉四面雕,碑身正面镌刻毛体“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铭刻记录西华池战的碑文600余字,两侧为毛主席语录。
碑文如下:
巍巍子午岭,洒遍了人民英雄的鲜血;滔滔马莲河,满载着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怀念。
合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手创建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一九三六年解放,一九三九年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中,英雄的合水人民,密切配合人民军队,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为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解放战争出现新高潮,获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国民党反动派日暮途穷,行将灭亡,垂死挣扎,于一九四七年疯狂地进攻我延安和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敌四十八旅侵入合水,到处烧杀掳掠,残害人民。为保卫革命根据地,解放全中国,我人民解放军同地方游击队,革命干部和群众,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针锋相对,寸土不让,先后在合水城、西华池、营房子、三塄咀、双柳树等地浴血奋战,痛歼敌人。不少革命志士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在屠刀下英勇就义,用生命赢得了一个个伟大胜利,用热血谱写了一页页光辉史篇。
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千难万险脚下踩,乐于其中;枪林弹雨不后退,勇往直前;镣铐锁身志不移,大义凛然;奔赴刑场色不变,视死如归。他们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先烈们,你们虽然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献出了宝贵生命,却迎来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你们的功绩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你们的英名永远铭刻在合水人民的心中,你们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
合水县革命委员会
一九七六年八月重修
自县烈士陵园开园以来,平均每年接待参观凭吊者1.5万人(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风廉政教育12次,是合水县重要的党史学习教育和革命教育场所。2002年,合水县烈士陵园被中共庆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合水县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合水县双拥共建单位”。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