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合水>民风习俗>详细内容

太白山区民俗考略

来源:中共合水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作者: 魏巍 发布时间:2020-05-20 17:17:01 浏览次数: 【字体:

太白镇地处子午岭山脉腹地,居陕甘两省交界,不仅景色优美,自然资源丰富,而且历史文化悠久,仍留存有许多不同与前塬地区的风俗。在此,笔者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作一整理。

                  孝    歌

孝歌是葬礼上闹丧守灵时通过演唱歌曲祭告逝者的一种仪式,是传统孝道文化一种,具有寄托哀思,给亡者“免罪”,减轻丧事悲伤气氛,教育后代宣传孝道的作用,早在我国先秦时代就已出现,唐中晚期称其为“挽歌”。这种仪式现常见于南方(特别是流传于两湖、云贵、广西的少数民族中),西北有商洛孝歌(又称陕南孝歌)、陕北横山孝歌(陕北孝歌),甘肃省则仅见于太白山区。

孝歌,是太白山区丧葬仪式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其过程持续从亡者辞世当晚至入土安葬,演唱三至七天不等。入夜起唱,通宵达旦,附近乡邻结队前来围观听唱。

孝歌的议程分为请歌(师)、开路歌、坐夜、还阳四个过程。请歌(师)是亲人去世后,事主打发人上门去请,请时不能说去唱孝歌,而说“坐夜”。天黑前,歌师来到后,事主须早早在家门口焚香跪迎,向歌师们一一磕头礼拜。歌师进门后不入灵堂,稍作休息,就开始第一道议程唱“开路歌”。

所谓开路歌是整个孝歌仪式前奏序曲,类似于文章正文前的引言,戏曲前的“引戏”。其任务是“请灵”,一是请亡者灵魂回来飨祭(享用家人供奉),二是疏通天地上下各路神佛菩萨,三是向远亲近邻表达事主对亡者的怀念,四是接引亡者入殓。有用歌声向亡者通往的极乐世界开路及向方方面面打招呼疏通关系的作用。开路歌在仪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歌师们也此很重视,开路歌唱好了,是开门红,开门彩,若是唱不好,非但不得酬谢,还遭事主责骂。开路歌以说白为主,具体形式有陈述式、对白式、自问自答式,间以歌唱,内容先为开门请将,再是开天、开地、开人、开鬼,有一套完整的程序,一套流程下来需要3个小时左右。其少者开5道门,多着开7至9道门。按照陇东乡俗,亲人亡故,已非家人,家宅非请是不能进入的,歌师要逐门去请,请时孝子孝孙在前跪引,歌师一路念唱,这样几进几出,逐渐引进,最后由孝子孝孙将歌师接引至灵堂,开路歌仪式才算完成。

坐夜(守灵)时孝歌才正式开始。一直要唱到第二天大亮。其形式是由歌师手执锣、鼓、钹、大小唢呐等乐器,环绕灵柩,边走边唱,属于“转丧鼓”形式(多见于湖北、湖南,特别是土家族丧葬仪式)。歌师说唱,孝子孝孙则持引魂杆(幡)在前引导,或跪在灵柩前哀哭。歌师每唱完一折,孝子孝孙都哭一阵子,就这样,唱唱苦苦一整夜。内容有悼念歌、恋世歌、礼仪道德歌、传说故事歌,有时也由歌师即兴编排歌词逗骂孝子。

亡者入土后的夜晚,还要唱还阳曲。所谓还阳曲是与开路歌相对应的,开路为请,还阳是还,就是把请来的亡灵和各路神佛送走,否则会闹得家宅不安。还阳曲较开路歌欢快,吟唱时,歌师鼓点不断加快,步伐陡然增加。还阳曲唱罢,将鼓搁在事主门口,好像亡灵也随着鼓声出了家门,整个孝歌也随之完结。

太白孝歌歌调源于陕北孝歌,兼融合陇东道情某些曲调而成,歌词多为7字短句,中间辅以5字双局调节。孝歌曲调优美,行进平稳,风格几近说唱,第3、4、5、6句一个乐段不等,以“哎”长音起唱,哀婉动人,立时将孝子带入丧亲的忧伤,每句结束又以“哎”字结束,其字音拖腔下滑,让人忍不住为亡者叹息。中间或句尾加“的(音di)”“个”“就”等辅字或随字音相近的“哩”“耶”“噢”“唉嗨”之类的衬字,以连接、补充和推进旋律。节拍多为四一拍、四三拍,也有两种节拍交混使用。

狩  猎

太白位于桥山山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土地解冻较前塬晚一个月余,冬季时间长,自古流传农闲狩猎习俗,现在随着封山禁牧和国家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这一民俗基本绝迹。

太白狩猎从第一年重阳节起就开始做准备。由有经验的猎手号召相熟的人手组成队伍,整备武器用具,寻找训练猎狗。农历十月正式出山狩猎。

狩猎队一般由5个人组成,各队员分工不同。领队人习称“撑山”,负责请山神、敬山神和安排指挥狩猎队的每日活动,另有一名队员负责后勤补给,其余人等带着猎狗寻找猎物。一个狩猎队需要猎狗4至14只,每只猎狗都要训练3个月以上,每个猎狗都有名字或称呼。其中,寻找猎物的沟叫“头子狗”(头子狗必须是未生产的成年母狗),撕咬猎物的狗叫“将”,其余猎狗叫“皮娃子”,指挥猎狗时统一以口哨为号。

人员队伍及猎狗准备停当后,由撑山陈设香堂,焚香祷告,敬拜山神,祈求满载而归,随即出山(俗称“出坡”)打猎。此后,撑山每日出坡前都必须在香案上上香焚表占卜,以卦卜当天狩猎的方向及地点,否则不能出山。出山时间一般为早7时,如果晚了会影响狩猎。狩猎队伍出发后精心寻找猎物,一般到中午时分才能寻见野生动物。头子狗一旦发现猎物就会紧追不舍,并大吠呼叫,其余皮娃子从不同方向将猎物团团围住,猎手上前用枪或矛将动物猎获。

撑山将捕获的猎物杀死后,用刀割下山头(动物头颅)先敬山神,再取出内脏分给猎狗,还要给每只猎狗头上涂抹兽血以示奖励。夜幕降临后,狩猎队员将猎物或抬或扛收坡下山,四村邻里问询赶来祝贺,狩猎队要做丰盛的野味招待村邻。村邻们要边吃边说吉利话儿,吃时看准那块就吃那块,不能挑来捡去,大家饱食一顿,尽心而散。

在狩猎期间,如果接连数日均未找到猎物,撑山就要提着烟酒等礼当登门拜访所谓的封山人,以求指点迷津,请其不再封山,后才能再次出山。捕获猎物后,撑山还要亲自提上山头感谢封山人。

整个狩猎季节,约为4个月,大致为当年十月至次年正月。狩猎活动结束后,撑山要重设香案,上香焚表,拜谢山神,祈求来年狩猎平安丰盛。

终审:李娟娟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