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合水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政策>政府文件>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索引号: XZF-xzfzcbmzfb--zfwj-2015-0101 发布机构: 政府办
生效日期: 2015-06-02 废止日期:
文 号: 合政办发〔2015〕62号 所属主题: 政府文件

合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 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6-02 浏览次数: 【字体:
 
合政办发〔2015〕62号 
 
合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
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省市驻合有关单位:
        现将《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合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5月10日
 
 
 
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刻汲取临夏州康乐县“4.4”重大交通事故惨痛教训,切实做好全县农村道路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遏制事故多发势头,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县政府决定从5月10日至7月10日,在全县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行动。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的意见》(甘政办发〔2014〕169号)、《关于免费办理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牌证的通知》(甘政办发〔2015〕53号)和省交委会《关于建立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甘交委发〔2014〕8号)、《全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庆政办发〔2015〕77号)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全面建立县政府负总责,乡镇政府主责主抓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体系,全面落实“主体在县、管理在乡、延伸到村”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一落实三提升五到位一减少”的目标(简称“1351”目标);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能力、农村机动车及其驾驶人纳管率和农村道路安全通行条件;乡镇交委会、乡镇交管站、行政村交管室、检查劝导站、乡镇派出所(交警中队)履行职责和作用发挥到位;减少较大事故,不发生重大事故,彻底扭转农村道路失控漏管和交通事故频发的被动局面。
        二、工作任务
        (一)健全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
        1.健全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各乡镇要于5月20日前成立或调整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并尽快明确乡镇交委会和成员单位具体人员及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和管理任务。
        2.规范设置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站。各乡镇要于5月20日前规范设置乡镇交通安全管理站,由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乡镇长兼任站长,工作人员从现有乡镇干部中调配解决,统一称作为“交通管理员”,并按照一类乡镇不少于15人、二类乡镇不少于10人、三类乡镇不少于7人的标准配足人员,不得兼职和随意调换。
        3.规范设置行政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室。各乡镇要督促辖区所有行政村于5月25日前规范设置行政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室,主任由村干部兼任,确定专人专司交通安全监管职责。工作人员统一称作为“交通安全协管员”,按照重点村不少于2人、其他村不少于1人的标准,配足行政村交通安全协管员。
        4.合理设置交通安全检查劝导站。各乡镇要结合各自区域特点按照每乡镇不少于3个、每站不少于5人的标准设置检查劝导站,工作人员统一称作为“交通安全劝导员”。要于5月25日前在乡道、村道的危险路段、主要出入口和事故多发点段交通隘口设置固定劝导站,并竖立标志牌。
        5.规范乡镇交警中队管理。县交警大队要加强对各交警中队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督促各中队依法管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积极查处乡镇交管站、行政村交管室和检查劝导站报告的交通违法行为。
        6.落实保障经费。各乡镇要为乡镇交管站、行政村交管室配备工作必须的装备,财政部门要按照一类乡镇办公经费不低于15万元、二类乡镇不低于10万元、三类乡镇不低于7万元的标准,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乡镇交警中队人财物由县财政全额保障;按照辖区驾驶人每人每年不低于5元的标准,落实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经费;落实交通安全劝导员工资补贴。
        7.落实管理人员培训奖惩措施。县公安机关要负责对交通管理员、交通安全协管员、交通安全劝导员定期开展培训;县交委会要制定相关考核奖惩办法,切实提高交通管理员、交通安全协管员、交通安全劝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严格落实源头管理措施
        8.实行“三包”责任制。各乡镇交管站要建立网格化管理责任机制,按照乡镇交通管理员包行政村、包路段、包车辆和驾驶人的交通安全“三包”责任制要求,务必于5月20日前完成责任书签订,靠实工作责任,开展日常巡逻和安全检查。
        9.落实检查劝导站工作职责。各乡镇检查劝导站要针对农村群众出行规律特点,制定检查劝导勤务计划,在农村集市、生产劳动、民俗庙会、婚丧嫁娶、学生上下学、节庆假期的重要节点,对农用车、摩托车和电动车等农村车辆无牌无证、非法载人、超员、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劝导、纠正、制止,对不听劝阻者要及时向公安交管部门报告,交由公安交管部门依法处理。要建立检查劝导工作台账,工作情况每周向乡镇交管站报告一次。
        10.建立健全基础工作台账。各乡镇交管站、室要对农村机动车和驾驶人情况逐车逐人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按照“一车一档、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基础台帐,乡镇交管站对有牌、无牌机动车类别、数量等基础信息认真汇总,于5月30日前上报县交委会办公室,县交委会办公室审核整理后,于6月5日前上报市交委会办公室。
        11.提高车辆驾驶人纳管率。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积极落实辖区农用三轮车、摩托车免费办理牌证的惠农利民政策,免收农用三轮车、摩托车挂牌入户费,包括号牌工本费、行驶证工本费、机动车登记证书工本费;免收申领农用三轮车、摩托车驾驶证各科目考试费和驾驶证工本费;免费组织农用三轮车、摩托车驾驶证培训等多种优惠政策,解决农村机动车及其驾驶人无牌无证问题。对因特殊情况确实无法办理正规牌证的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只要车辆来源合法且未达到报废年限,都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乡镇交管站负责一律喷涂管理识别号牌。管理识别号牌以县区乡镇为单位,由“县区名”第一个汉字+“乡镇名”前两个汉字+五位数字序列号组成,如“合店子00001”,农用三轮车还要在车厢尾部喷涂该放大号。6月底前,农用三轮车、摩托车及其驾驶人有牌有证率达到60%以上,10月底前达到90%以上,年底前达到100%。农村面包车喷涂、粘贴核载提示语率达到100%。自2016年起,凡无证无牌或无管理识别号的车辆,一律不得上路行驶。
        12.落实源头管理措施。各乡镇及公安、工商、交警、安监等部门要积极落实四项源头管理措施。一是在农村地区逐步推行农用三轮车和摩托车带牌销售;二是出售两轮摩托车应当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头盔,出售农用三轮车所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应当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标准;三是未办理农用三轮车、摩托车注册登记和未取得驾驶证的,不得上路行驶;四是石油销售企业禁止给无牌车辆加油,对违规销售油品的,予以责任追究。
        (三)积极改善道路安全通行条件
        13.开展道路隐患排查。由交通、公路部门牵头,各乡镇及交管部门积极配合,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国办发〔2014〕55号)、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公路建设的意见》(甘政发〔2014〕105号)要求,参照交通部《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严密排查农村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平交路口标志缺乏和通行客运班线、接送学生车辆集中的安全隐患点段,按“一路一档”要求进行登记造册,逐路、逐段、逐点提出整改建议,5月底前形成排查报告,并将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全部纳入治理范围。
        14.落实隐患治理任务。各乡镇、交通部门要落实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资金,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按照先易后难,分批次、分重点完成农村公路隐患路段的治理任务;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安全隐患短期内无法完成治理的,6月15日前要设置减速带、太阳能发光爆闪灯、反光镜、警示提示标牌。按照《甘肃省农村公路条例》规定,及时修复损毁路段和安全设施。
        15.积极发展农村客运。运管部门牵头建立农村客运政策性补贴制度,将运行农村线路的客运车辆全部纳入成品油价格补贴范围,推行以公司化、规范化、集约化为主导的管理模式,重点发展县到乡镇、乡镇到乡镇、乡镇到行政村、行政村到行政村的支线客运,建立农村道路客运网络。2015年底前,实现乡镇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100%,行政村通达率达到90%以上。
        (四)有效组织农村道路执法检查
        16.开展联合执法。各乡镇交管站要主动联合辖区派出所、交警中队及运管、路政、公路、农机等部门,针对重点节点、时段、路段,经常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督导检查行政村交管室、劝导站工作情况,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17.严查重点违法行为。县公安机关要针对农村交通违法的规律特点,加强分析研判,在依托交通技术监控等科技管理手段的同时,科学布控,合理用警,深入农村地区,严查车辆无牌无证、农用车和电瓶车违法载人、面包车超员、骑摩托车不戴头盔、客货车辆超速、酒驾、黑校车接送学生、客车和危运车辆违法通行等违法行为,对查获的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车辆一律报废,对查处的交通违法行为一律按法律上限处罚。通过“集中整治”,使农村道路交通违法率低于10%。
        18.加强执法督导检查。整治期间,县公安机关要联合安监、交通运输部门,采取“四不两直”的办法,深入农村重点路段开展执勤执法督导检查工作。
        (五)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19.加强农村广播站室建设。宣传部门要按照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公安厅、省广电局《全省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广播宣传站(室)建设三年规划》要求,落实辖区70%的行政村(村委会)、60%的自然村建立交通安全广播宣传站(室),并开展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20.落实“六个一”交通安全宣传措施。“集中整治”期间,各乡镇建立农村大喇叭的行政村要每天一讲,县电视台、广播电台要每天一播,每个行政村至少建一处墙体标语、板报或挂图、村口至少设一处警示提示标牌,每个学校、幼儿园至少办一处宣传栏或板报,每月讲一次交通安全课。
        21.强化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要以环县“9.6”、临夏康乐“4.4”重大交通事故及今年以来我省发生的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典型违法事故为案例,通过大喇叭、新闻媒体、微信短信、印制宣传材料等方式进行立体式广泛宣传,深刻吸取教训。鼓励农村群众积极举报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对查处的典型违法案例,迅速通过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微信短信和农村大喇叭等进行发布、宣传。
        三、工作职责
        (一)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要求,完善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体制和机制,加大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保障力度,做好“集中整治”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督导检查,严格落实并督促企业落实好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
        (二)公安机关要加强源头管理,进一步深化路面交通秩序管控,依法从严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并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农村机动车辆及其驾驶人纳管率。
        (三)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大客运、货运、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监管力度,按照《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运输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和动态监控工作情况的监督考核,督促企业严格内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处罚措施,确保重点车辆运行动态监管24小时专人值守到位,适时提醒到位,管理处罚措施到位。
        (四)农机部门要规范和加强拖拉机等农用机械的牌证核发,强化源头管理,强化农机安全联合执法,严肃查处无证驾驶、无牌上路行驶等违法行为。
        (五)教育部门要切实落实校车监管责任,全面掌握校车运行动态,实施有效监控。并监督指导学校加强学生出行交通安全教育,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做好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监督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六)安监部门要强化协调、指导和检查、督促工作力度,协调、督促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强重大隐患问题的排查整治,认真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属地监管和直接监管责任,落实责任追究措施。
        (七)宣传部门要牵头督促有关部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在电视、广播、微信等主流媒体的重要时段、重要版面滚动播出、连续刊载交通安全公益广告、交通安全法律知识、交通安全基本常识、典型案例播报等内容,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
        (八)县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要按照《庆阳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庆阳市人民政府令〔2014〕第9号)的规定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开展好“集中整治”行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公安局局长任副组长,县交委会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集中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交警大队,孙财源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等工作。各乡镇、各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深入动员发动,制定周密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任务责任,精心组织实施。
        (二)加强督导考核。整治期间,将实行县级党政领导包乡镇、乡镇党政领导包行政村的责任制,督导问效。同时,县政府将依据《甘肃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和考核考评办法》,对各乡镇、各相关部门“集中整治”进行考核考评和排名,考核结果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严肃责任追究。依据国务院和省、市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县上将严查严处不作为、慢作为及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对乡镇及相关部门未按要求履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的,由县政府责令整改;发生一般、较大交通事故被认定为安全责任事故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和党纪政纪责任。
        (四)培育推广典型。以农村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为契机,县上将培育推出3个以上乡镇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典型,在全县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并上报省、市从中选优,力争获得省级、市级先进典型。
        (五)加强信息报送。集中整治期间,各乡镇、相关部门要确定一名信息联络员,负责每周一上午9时前上报上一周《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进展周报表》及工作小结,7月6日前上报工作总结。信息联络员姓名、职务及联络方式于5月11日前报县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管理大队。
        传真:0934-5523879        电话:0934-8864231
        联系人:黄家勤(18294068006)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