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合水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政策>政府文件>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索引号: XZF-xzfzcbmzfb---2018-0414 发布机构: 政府办
生效日期: 2018-05-25 废止日期:
文 号: 合政办发〔2018〕78号 所属主题: 政府文件

合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水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5-25 浏览次数: 【字体:
合政办发〔2018〕78号
 
合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合水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省市驻合有关单位:
      《合水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合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5月25日
 
合水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加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庆阳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地质灾害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我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位于东经107 º 51´—108 º 42´之间,北纬35 º 38´—36 º 26´,东与陕西省富县接壤,西连庆城县,南与宁县接壤,北与华池县、陕西省志丹县为邻。全县总土地面积2933平方公里,共辖12个乡镇,80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8.05万人。
        (二)主要地质灾害: 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及水土流失,多数分布在塬、梁、峁、边坡及沟边和河谷陆地斜坡的无人居住区域,对地形地貌、农耕生产、水土保持、自然植被以及交通运输的危害影响较大。2017年全县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20个,主要以滑坡、地裂缝、崩塌、地面塌陷为主,全县无地质灾害发生,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我县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分布特征、汛期气象趋势分析,预测2018年我县将成为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区域,降雨量比往年偏多,5-9月为地质灾害的高发期。结合往年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预测我县地质灾害诱发的主要因素以集中降雨为主,其次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直接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一)地质灾害诱发的因素分析
        1、降水趋势预测。据气象部门预测,5-9月是地质灾害主要发生期,尤以6、7、8月最为严重;加之我县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发育特征较脆弱,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辖区内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时进行预测和预报,尽早安排,妥善做好防治工作。
        2、人类工程活动。近年来,我县在建的项目较多,工程强度大,对地质环境冲击强烈。主要是公路沿线边坡、城区高层建筑、石油建设工地及县城辖区削山填沟,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此外,山区居民在陡坡地段削坡建房、陡坡耕植加大了水土流失,也易诱发地质灾害,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加强滑坡和崩塌隐患点的监测防范。
        (二)地质灾害特征分析:一是活动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虽然爆发时间很短,但有漫长的演变过程。二是破坏性。地质灾害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都会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害。三是相关性。地质灾害的破坏程度和其发生的规模不完全相适应,越是人口密集的城区,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大。四是缓变性和突变性。如滑坡、泥石流和天然集中降雨有关,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坍塌与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有关。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及防范区域
        (一)重点防范期。根据我县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形成特点及主要诱发因素,确定防范期在5月至9月5个月。其中6-9月为主汛期,由于这一时段降雨较多,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应重点防范因强降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人类工程活动,易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应当全年防范。
        (二)重点防范区。根据我县地形地貌及地质结构四个断层区域,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作为本年度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及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防治重点。一是县城以西长约20公里的区域;二是县城以东长约25公里的区域;三是县城以南长约15公里的区域;四是太白镇向西,长约45公里的区域(该区域太白镇连家砭村1997年发生过地裂缝宽0.2—0.3米,裂缝长100米,雨季威胁民宅安全,活动性有增强趋势);五是固城乡高台村康家沟和王昌寺村姜子沟泥石流易发区域。六是雷西高速和国道309线、211线等交通干线沿线。
        三、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一)建立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排查制度。各乡镇要在汛前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险情进行调查,核实危险点和危险区的位置、类型、规模、成因、危害等情况,积极开展防灾责任落实、监测任务安排、防灾预案编制、警示标志牌制作、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填写发放等工作。同时,根据调查情况编制辖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划定重点防护区段和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提出防范措施,落实防灾责任,建立和完善乡、村、组点群测群防网络,明确监测责任。
        (二)监测与巡回检查。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要防护区段,由所在乡镇、村委会负责监视监测工作,并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监测内容和方法;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监测与工程设施直接有关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各乡镇尽快落实监测点的监测人员及联系电话,上报县国土资源局备案。各乡镇、基层土地和规划管理所要加强对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重点保护区段的巡视检查工作。汛期巡检一般每月不少于3次,重要地区、重要时段要加强巡检,如发现重大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
        (三)预防、预报、预警。地质灾害重在预防,各乡镇要积极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规划农村建设用地、避免新建农宅受地质灾害的威胁。
        1、所有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凡是有条件进行治理的,各乡镇要立即进行治理;暂时没有条件治理的,要采取防范措施,避免灾害发生,并制定治理规划。由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及时督促并监督有关建设单位进行治理。
        2、做好灾情速报工作。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后,灾害所在乡镇应在2小时内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并迅速组织调查和应急处理;发生中型地质灾害后,灾害所在乡镇应在1小时内报县人民政府,由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局及时组织调查,做出应急处理,并将调查情况上报县人民政府;发生大型以上的地质灾害后,灾害所在乡镇应在1小时内报县人民政府,并根据灾情进展情况,随时续报,直至调查结束。报告时要尽可能详细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伤亡和失踪人数、地质灾害类型、灾害规模、诱发的因素、成灾原因、发展趋势及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3、做好人员撤离,财产转移和重要设施保护工作。出现异常级险情,地质灾害地段及灾害主要方向临近地段的人员要立即撤离,重要财产要尽可能转移;出现临界级险情,灾害影响范围内人员要立即撤离,重要财产要尽可能转移,并作好抢险救灾临战准备,对临界险情不好判断的地质灾害险情,按临界险情方案运作,对灾害影响范围内的重要设施,如重要交通线路、水利水电和通信设施等,要做好保护工作。
        (四)抢险、救灾。灾情发生后,各乡镇要立即按既定方案分工组织抢险救灾并按速报制度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灾情,如有人员伤亡,必须核实名单。县国土资源局要迅速查明灾害范围、活动情况、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加强现场监测,参与指导抢险救灾工作;抢险救援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卫计部门要迅速组织急救人员抢救伤员;交通、水务、通信、电力、住建等部门要保证抢险救灾的交通、通信、供电等后勤急需,并尽快恢复被破坏的有关基础设施;民政部门要做好灾民转移安置抚恤工作;公安部门要做好灾害发生地公共秩序的维护工作;灾害发生乡镇要迅速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四、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灾的具体管理工作。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的其他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的要求,做好有关工作。
        (二)加强监测预报,健全监测体系。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实行村组抓第一线,乡镇抓辖区管理,县局抓重灾区域,随时上报灾害发展情况,建立和完善县、乡、村、组四级群测群防网络和工作制度。各乡镇要加强同气象、民政、水务、水保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切实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左右沟通,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把灾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隐患排查,突出排查重点。各乡镇要会同住建、水务、交通等有关部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细致的拉网式核查和排查,重点排查城镇、乡村、医院、学校、集市、旅游景点等人员聚集区、雷西高速和国道309线、211线等交通干线沿线。要坚持按照“谁核查排查,谁签字负责”的原则,逐点填写核查排查日志,逐点落实核查排查责任人,逐点建立核查排查档案,于5月25日前将当年排查结果书面上报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四)加强监督管理,营造良好氛围。县国土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对可能诱发和加重地质灾害的违规工程活动,要及时给予制止、纠正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已经发生并造成危害的,要依法督促责任单位负责治理。文广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科学防灾减灾能力,有条件的乡镇要适时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五)加强物资储备,提高应急能力。县民政、财政、国土部门要提前储备救灾物资,确保汛期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所需的交通、通讯等物质和工作经费及时到位,以保证汛期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抢险、救灾等工作正常运行。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