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合水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政策>政策解读>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关于贯彻落实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精神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重点任务解读

来源:每日甘肃 发布时间:2015-12-25 09:23:10 浏览次数: 【字体:

落实“七大”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全面同步小康

  ——《关于贯彻落实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精神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重点任务解读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何海峰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精神,深入实施省委“1236”脱贫攻坚行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我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月26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精神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市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脱贫致富基础支撑

  1、交通建设

  (1)大力推进农村道路通达通畅工程建设。行政村道路,两年新修通村沥青(水泥)路总里程3890公里,其中:2015年新修291个建制村沥青(水泥)路3058公里,全市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累计达到1151个,通畅率达到91.3%;2016年新修110个建制村沥青(水泥)路832公里,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自然村道路,三年完成5556个自然村(组)通沥青(水泥)路5700公里,年均新修1900公里。村与村之间断头路、联网路,两年新修1760公里,其中:2016年800公里,2017年960公里。

  (2)积极争取国家、省上增加通村沥青路(水泥路)建设计划,提高补助标准,国家每公里补助75万元,省上每公里补助10万元,取消市县配套。

  (3)二级公路建设上,加快规划的12条二级公路前期工作,力争纳入国家“十三五”交通规划。

  (4)高速公路建设上,力争开工建设环县甜水堡-正宁罗儿沟圈和华池打扮梁-庆城-镇原-平凉高速公路,争取到“十三五”末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

  (5)铁路建设上,积极汇报衔接,开工建设银西铁路,全力做好庆阳至黄陵、庆阳至兰州、庆阳至长庆桥、环县至中卫等4条铁路前期工作。

  2、农电改造提质

  (1)农网改造升级。2015年,全市治理低电压、供电瓶颈自然村(组)236个,治理率达到68.96%;2016年,全市完成284个自然村(组)的低电压、供电瓶颈治理,改造率达到100%。

  (2)解决农村动力用电问题。2015年,通三相动力电自然组447个,动力电自然组覆盖率累计达到97.1%;2016年,完成263个自然村(组)三相动力通电,覆盖率累计达到100%,提高电压质量和供电能力。

  (3)完成2015-2017年20208户易地扶贫搬迁配套电力设施建设任务。

  (4)完成25个国营林场电力提质改造,其中2016年完成14个,2017年完成11个。

  (5)供电网络建设。加快推进5个110千伏变电站(正宁周家、镇原金龙、西峰西庄、合水、环县)、3个330千伏变电站(环县木钵、庆城驿马、宁县长庆桥)建设,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6)积极向国家争取政策,将庆阳老区农村电网建设投资国家资本金比例由20%提高到50%以上。

  3、水利建设

  (1)提高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一户二场四窖”、“一户一口小电井”和“千吨万人”供水工程,三年解决14.64万户、65.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其中:2015年解决9.503万人,2016-2017年55.8万人。到2017年,全市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98%,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5%以上。

  (2)2015年开工建设小盘河水库、葫芦河莲花寺水库、巴家咀水库新增调蓄工程,争取国家、省上资金支持;加快马莲河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

  (3)积极争取实施白龙江跨流域调水工程。

  4、易地扶贫搬迁

  以自然村、中心村、重点小城镇、县城为依托,按照“农民自愿、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对居住在塬边咀梢、就地脱贫无望的20208户、94138名贫困群众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其中:2015年计划搬迁4801户、22051人;2016年7704户、36044人;2017年7703户、36043人。争取国家提高易地搬迁补助标准,人均达到2万元,并协调落实贴息贷款。

  5、告别危房(窑)工程

  积极推进告别危房(窑)工程,从2015年开始,每年改造危房(窑)2万户。到2020年,完成12.78万户。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并提高补助标准,每户国家补助5万元,省上补助2万元。

  2、培育脱贫致富特色产业,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1、扶持发展特色富民产业

  (1)草畜产业。三年更新种植紫花苜蓿300万亩,新增肉绒羊586万只、肉牛17.5万头、生猪86万头、肉鸡8310万只,建设养畜棚圈10.5万座。到2017年,紫花苜蓿留存面积达到500万亩,肉绒羊、肉牛、生猪、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000万只、85万头、200万头、1亿只。畜牧业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2017年达到900元以上。(2)苹果产业。全市每年新栽苹果10万亩以上,改造老果园3万亩,到2017年,苹果面积累计达到178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到71万亩,产量90万吨,储藏能力达到35万吨,苹果产业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800元以上。(3)蔬菜产业。争取省上将我市列为全省蔬菜发展重点区域,大力扶持贫困群众发展设施种植,加强农超对接,推广订单种植,建设高原夏菜和设施蔬菜基地,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到2017年,全市建成设施蔬菜、高原夏菜和特色瓜菜三大类生产基地,蔬菜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其中设施瓜菜累计面积达到16万亩,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780元以上。(4)苗林产业。争取省上将苗林产业培育列为林业工程试点项目,持续推进“再造一个子午岭”生态工程建设,每年利用宜林荒山完成苗林结合培育面积100万亩,走“生态致富”的路子。2017年,累计完成苗林结合培育400万亩,2020年累计完成700万亩。

  2、农产品精深加工

  (1)把“中盛模式”向肉羊、肉牛、生猪产业链推广,加快推进200万只肉羊屠宰分割项目,协调推进福润生猪屠宰生产线正常运营,论证考察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培育肉鸡、肉羊、肉牛、生猪四个全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2)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扶持,积极创建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加大苹果、蔬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建设力度,延长产业链条。(1)积极探索建立技术培训到校、到村和入社、入户新机制,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万人,到2017年完成培训30万人。(2)加大对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力度,每年培训1000名,到2017年培训3000名。(3)紧盯劳务技工市场需求和科技创新前沿设置专业和课程,加强外出务工群众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不断提高就业层次和劳务收入。

  3、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

  1、落实教育扶贫

  (1)以就近入园入学、方便群众、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布局,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片区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教师周转宿舍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力争2016年,实现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每个建制村有1个幼儿班;2017年,贫困村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以上,学龄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83%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5%以上。(2)实施片区县定向招生、定向培训计划。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到贫困乡村任教,有计划组织贫困乡村教师进修深造。(3)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费和助学金政策,使有意愿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免费中职教育。(4)建立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制度。

  (5)积极争取国家对革命老区高中阶段和学前教育实行免费政策,设立庆阳老区职业教育扶贫专项基金。

  2、实施卫生扶贫

  (1)加快乡镇卫生院和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新建村级标准化卫生室266个,构建覆盖贫困乡村的医疗服务体系,力争到2017年,建制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

  (2)充实乡村医护力量,组织村医轮训,放宽普通高校医、药、护、技专业毕业生招录条件,有计划地充实基层紧缺医务人员,到2016年,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全科医生。

  (3)全面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建立完善农村贫困家庭医疗优惠政策,逐年提高报销范围、比例和补助水平,解决贫困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到201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参合农民住院实际补偿比例达到60%以上。

  (4)全面落实计生扶贫政策,实施“少生”快富工程,优先向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贫困家庭倾斜安排各类扶贫项目和资金。

  (5)争取国家、省上支持化解卫生基础建设负债。

  3、开展文化扶贫

  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乡村舞台、中心村文化广场,巩固提升“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户户通”成果,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2015年,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36个和“文化集市”8个。2015-2017年,共建成“乡村舞台”754个,其中2015年240个,2016年257个,2017年257个,实现乡村舞台全覆盖,建制村有综合性村民活动中心。

  4、加强农村社会保障

  (1)加强农村低保、养老保险与扶贫有效衔接,优先解决重残、重病、单亲、生活极度困难扶贫对象及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争取国家逐年提高保障标准,做到应保尽保。

  (2)加快贫困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孤残儿童救助力度。依托学校、文化中心等场所,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管理工作。健全覆盖贫困人口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临时救助制度和外出就业农民的社会保障跟进机制。

 4加快贫困乡村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加强生态建设

  (1)造林绿化。争取省上扩大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规模,到201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到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

  (2)荒漠化治理。争取国家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治理包括环县北部靠近毛乌素沙漠边缘的11个乡镇沙化土地,逐步恢复林草植被。

  (3)争取董志塬区“固沟保塬”生态项目得到国家支持。加强生态脆弱区流域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百万亩土地整治和百万亩梯田工程建设,到2017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00平方公里,其中:新修梯田90万亩,完成贫困片区生态治理100平方公里。

  5、加强贫困地区生态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2、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争取国家支持我市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饮用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区监管、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环保宣传教育、土壤污染防治,创建环境优美乡村,持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3、调整环境容量指标

  争取国家、省上对庆阳总量减排实行差别化政策,调整和放宽庆阳市总量减排目标,为新建项目预留总量指标。

  6、大力推进能源基地建设,增强脱贫致富带动能力

  1、加快资源开发

  (1)石油开采及炼化。实施年新增100万吨原油产能建设项目,争取原油产量到2017年突破1000万吨。加快推进600万吨升级改造项目合资合作建设,争取原油加工量到2020年达到1000万吨以上,实现境内原油全部就地加工。

  (2)煤炭勘探开发。按照《陇东能源基地开发规划》,积极争取地质勘探基金投入,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力度;加快刘园子矿井达标达产,推进甜水堡2号、核桃峪、新庄、马福川4个矿井建设,全市原煤产量争取到2017年达到1000万吨以上;到2020年形成亿吨级大煤田的生产能力。

  (3)天然气开发。加快3个区块(宁县-合水、马岭-环县、镇原北部)天然气勘探开发,争取到2015年产能达到1.5亿立方米,实现管道输气到市区;2020年产能达到30亿立方米,实现管道输气到县城。推动庆阳能源化工集团与长庆油田合作开发天然气,全力支持晋煤集团煤层气勘探开发,争取省地勘探单位开展页岩气资源预评价工作。

  (4)风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庆阳北部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加快风电项目建设。2015年,力争环县毛井一期40万千瓦、甜水堡5万千瓦2个项目建成并网发电;毛井二期40万千瓦和山城、紫坊、乔河各5万千瓦4个项目开工建设,风电总装机达到100万千瓦。“十三五”期间,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

  2、延伸产业链条

  (1)石油化工。在完成庆阳石化分期改造的前提下,采取乙烯、丙烯、碳四、苯链式和油煤耦合转化5种模式,对下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转化,实施80万吨大乙烯、50万吨PX等重点项目,加大下游产业链延伸,力争2020年建成西部地区石化产业聚集中心。

  (2)煤炭转化。煤转电方面,积极争取开工实施庆阳至徐州、陇东至江西2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解决好庆阳电力外送通道问题。力争到2017年火电装机达到604万千瓦;2020年达到1700万千瓦。煤化工方面,加快建设60亿立方米煤制液化天然气、300万吨煤-油炼制清洁燃料油、60万吨煤制聚烯烃及下游加工、300万吨低阶煤提质、80万吨煤制尿素等煤化工项目,推动煤炭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煤冶材方面,对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硫渣等进行综合利用,制造新型建材,形成以“原煤-环保发电-热电联产-粉煤灰-建材”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

  3、争取扶持政策

  (1)积极衔接争取国家对我市谋划的油煤气开发转化项目,予以优先核准实施。

  (2)争取省政府提高我市煤炭资源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分成比例,更好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3)争取国家部委在我市开展石油、煤炭开采生态环境补偿试点,出台生态环境补偿费征收具体规定,保障能源开发中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

  (4)争取国家部委将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增加的3项税收按一般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成,更好地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5)争取中石油、中石化等开发企业,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与我市合作开发优势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6)研究探索适合我市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具体意见和办法,并争取国家部委在转移的产业上优先向我市布设。

  7、扶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贫困群众增收新亮点

  1、红色旅游产业

  争取国家把以南梁为中心的红色旅游景区与延安、照金、马栏等红色景区统一规划。重点建设提升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红色旅游区、山城堡战役遗址纪念园、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馆、合水太白陕甘红军纪念园、南邑红色旅游景区(包括关中特区习仲勋旧居)等8个(点)。维修保护包家寨子联席会议旧址、倒水湾整编遗址等12处红色旅游景点。

  2、特色文化产业

  充分发挥我市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扩建周祖陵、北石窟寺、潜夫山、唐宋古塔、秦直道等文物景点,建设子午岭生态景观区,开发陇东窑洞民居、农耕体验等风情景观,形成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历史文化游、黄土风情游、生态风光游、农家体验游、油田景观游等多元发展、相互促进的特色旅游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