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合水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1060400000068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1-05-10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统计信息

2021年一季度合水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合水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05-10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季度,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继续显现,主要经济指标保持恢复性增长,全县经济总体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实现稳健开局。

 一、完成情况

全县生产总值,全县完成13.24亿元,同比增长2.7%(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占县列目标计划21.5%,低于计划增速4.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六。

第一产业增加值,全县完成0.93亿元,增长4.1%,占县列目标计划12.9%,低于计划增速1.4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六。

第二产业增加值,全县完成7.96亿元,下降2.2%,占县列目标计划21.1%,低于计划增速9.7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六。

第三产业增加值,全县完成4.35亿元,增长12.7%,占县列目标计划25.9%,高于计划增速6.2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五。

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县完成825.4万元,增长8.7%,占县列目标计划17.9%,高于计划增速0.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五。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县完成2.87亿元,增长10.5%,占县列目标计划14%,高于计划增速3.5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八。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县完成2.84亿元,增长32.9%,占县列目标计划28.4%,高于计划增速25.9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三。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县完成9558.16元,增长8.51%,占县列目标计划27.6%,高于计划增速1.51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二。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县完成3237.28元,增长13.1%,占县列目标计划29.1%,高于计划增速5.1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七。

大口径财政收入,全县完成11057万元,增长64.71%,增速列全市第一。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县完成7887万元,增长116.14%,占县列目标计划42.5%,高于计划增速111.14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一。

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8.51亿元,占GDP比重64.3%,比上年同期下降9.5百分点。

二、运行特点

(一)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第三产业拉动明显

全县生产总值全县完成13.24亿元,同比增长2.7%(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全市水平低4.8个百分点,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8.4%,两年平均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全县完成0.93亿元,增长4.1%,比全市水平低3.9个百分点,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全县完成7.96亿元,下降2.2%,比全市水平低3.7个百分点,比2019年一季度下降4.1%,两年平均下降2.1%;第三产业增加值全县完成4.35亿元,增长12.7%,比全市水平低1.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9.7%,两年平均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同期的6.28:64.16:29.56调整为7.02:60.09:32.89,第三产业比重提高3.5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7%、-50.7%、141%,三次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0.26、-1.37和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最高,拉动作用明显。

(二)春耕春播有序推进,畜牧业生产稳定向好

全县农业生产开局良好。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0.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4%,两年平均增长4.1%。

3月底至4月初,农业区出现透雨有利春播,备耕春播有序推进,农资供应充足且补贴到位,农机农技服务下乡入户,耕地保护有力,为备耕春播生产提供有力保障。粮食作物意向种植面积增长。全县已种植小麦53476.8亩,冬油菜籽10518亩,同比分别下降5.7%和4.5%,受玉米市场价格在去年年底高涨幅度达到46%的利好刺激下,农民减少了小麦等作物的面积,扩大了玉米等作物的播种面积,据全面统计的进度数据显示,玉米的播种面积已从去年全年的8.5万亩增长到现在的9万余亩,粮食总播种面积预计会有小幅度增长,粮食安全问题有充分保障。设施蔬菜助农增收支撑力加大。全县种植各类瓜菜17228亩,其中:普通蔬菜1178亩(包含设施瓜菜667亩)、黄花菜16080亩;全县设施大棚已全部扣棚覆膜,启动生产,设施大棚直播的速生叶菜、萝卜等长势良好,水萝卜、叶菜类已上市销售,西、甜瓜全部移栽定植结束。一季度,蔬菜总量1419.6吨,同比增长25.6%。

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季度,全县大牲畜存栏24165头, 同比下降2.4%;其中牛23041头,同比下降1.4%;猪存栏33574头,同比增长20.2%;羊存栏212950只,同比增长5.4%,其中山羊存栏193310只,同比增长4.5%,绵羊存栏19640只,同比增长14.6%;鸡存栏287303只,同比增长18.6%;兔存栏15119只,同比下降7.1%。出栏肉猪8135头,同比增长17.1%;出栏牛3805头,同比增长7.9%;出栏羊49925只,同比增长8.6%;出栏家禽12304只,同比增长19.9%;禽蛋产量249.80吨,同比增长15.1% ;牛奶产量121.90吨, 同比下降24.3%。

(三)工业生产持续增长,轻工业贡献突出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落实一系列惠企暖企稳企政策措施,出台经济调度服务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确保首季开门红各项措施顺利实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稳健发展。一季度,在企业开复工及时、重点工业产品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带动下,合水县规上工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77194万元(含油田),同比下降4.7%(含油田);规模以下工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74万元,同比增长59.4%;全县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7户,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825.4万元,同比增长7.8%,比全市水平低18.3个百分点。

地方规上轻工业贡献突出。一季度,轻工业增加值大幅增长,按轻重类型分,重工业完成增加值501.5万元,下降3.2%,轻工业323.9万元,同比增长30.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一季度,生产农用地膜1367吨,增长1.3%;奶粉235吨,增长30.6%;商品混凝土8987立方米,增长21%;产销水平衔接较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4.9%。   

(四)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性增长,第一产业投资增势强劲 

一季度,合水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87亿元,同比增长10.5%,比全市水平低17.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快6.1个百分点,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5.5%,两年平均增长7.5%。

从项目投资看:全县在库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38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完成投资1.35元,同比增长27.9%,完成占投资总额的47.0%;5000万元以下项目21个,完成投资1.13亿元,同比增长81.2%,完成占投资总额的39.4%;房地产项目5个,完成投资0.39亿元,同比下降57.8%,完成占投资总额的13.6%。

从投资构成来看: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2.77亿元,同比增长70.0%; 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0.1亿元,同比下降3.7%。

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0.33亿元,同比增长10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0.23亿元,同比下降45.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31亿元,同比增长6%。

(五)消费市场增势明显,多数行业加快恢复

一季度,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亿元,同比增长32.9%,比全市水平低0.3个百分点,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4.1%,两年平均增长6.8%。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867万元,同比增长35.2%,两年平均增长29.6%。

从城乡划分看,城镇消费好于乡村消费,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317.2万元,同比增长35.2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103.5万元,同比增长26.46%。

从行业来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273.3万元,增长13.8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7433.0万元,增长39.65%;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24.2万元,增长128.7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590.2万元,增长64.53%。

(六)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金融存贷平稳运行

    一季度,全县财政总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64.51%,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53.2%,两年平均增长23.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79亿元,增长116.1%,比全市水平高118.34个百分点,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2.2倍,两年平均增长49.4%。其中,各项税收2795万元,增长43.3%,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80.2%,两年平均增长34.2%。完成财政支出4.59亿元,下降38.67%。 

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36亿元,同比增长8.08%,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2.3%,两年平均增长6.6%;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7.65亿元,同比增长2.29%,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6%。存款余额增速低于贷款5.79个百分点。存贷比为1∶0.51。  

(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升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58.16元,同比增长8.51%,比全市水平高0.21个百分点,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1.2%,两年平均增长5.5%,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5712.45元,增长10.81%;人均经营净收入2771.91元,增长4.43%;人均财产净收入193.88元,增长2.67%;人均转移净收入879.92元,增长8.62%;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7.38元,同比增长13.11%,比全市水平低0.4个百分点,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7.1%,两年平均增长8.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649.55元,增长11.51%;人均经营净收入1151.79元,增长17.28%;人均财产净收入78.86元,增长7%;人均转移净收入357.18元,增长9.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11下降为2.95,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811.05元,增长14.04%,其中;城镇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2188.58元,增长14.89%,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32.1%,比上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40.74元,增长15.82%,其中;农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853.15元,增长17.21%,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29%,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速高于城镇居民1.78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

  尽管一季度全县经济实现民开门红,但部分经济平稳运行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与省市目标的差距较大。从庆阳市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通报来看,我县增速均排全市末位、差距较大。主要经济指标中只有建筑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其他指标增速均低于全市水平。(见附表)

   GDP方面: 从横向看,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增速排全县第六位,低于第一名的西峰区10.8个百分点,低于全市4.8个百分点,全省1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5.6个百分点。从自身看,主要影响因素是第二产业下降2.2%、下拉明显。第二产业负增长的主因是工业中石油增加值下降5.3%,按全省平均水平15.5%的增速计算,下拉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17.7个百分点、下拉GDP增速12.8个百分点;按全市平均水平3.6%的增速计算,下拉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1.4个百分点、下拉GDP增速5.3个百分点。从占比看,石油增加值占第二产业92.4%,占GDP55.5%,而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地方规模以下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仅占第二产业增加值6.6%,油田工业一直是左右全县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与其他县区相比我县GDP增长主要依靠原油产值拉动,可谓“长庆油田一着凉,全县经济就感冒”,“一油独大”的产业格局从未改变,已经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增长的瓶颈。

工业方面:一是石油工业支撑减弱。工业生产对石油产业依赖度过高增速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其他县区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形成的基数较小,今年恢复正常生产,高位增长成为必然。而陇东分公司上年基本未受疫情影响,原油产量增长3.27%,2020年9月入库后基数被同步带入,高基数下今年增速提升难度加大。同时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长庆油田出现增产不增量的现象,直接导致第二产业增加值负增长,影响GDP低速增长。二是石油价格同比下降拉低。一季度原油产量37.24万吨,上年同期36.06万吨,同比增长3.27%,一季度原油产值9.89亿元,上年同期10.86亿元,同比下降8.9%(GDP核算中以原油产值增速为基础数据核算工业增加值),主要原因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本年1季度原油价格2655.75元/吨,上年同期3011.64元/吨,同比下降11.82%;三是地方规上工业拉动增加值增长率后劲不足。全县仅有7户规上工业企业,季节性生产企业就4户,其中合水鼎诚商品混凝土搅拌有限责任公司、合水县双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甘肃金圣洁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2020年12月停产至2021年2月未生产,2021年3月开始正常生产;合水县西华供热公司2020年11月中旬开始生产至2021年3月,其他月份均处于停产期;四是地方规下工业企业规模小,承载风险能力弱。7户样本企业中因停产等非正常样本企业达3户,占样本企业的42.9%,正常报数样本企业仅余4户,使得目录企业数量缩水,代表性降低,在营的个别企业大幅下降即对全县规下工业增速产生较大影响。

投资方面:一是新入库项目少是当前制约全县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一季度,全县上报新入库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0.97亿元。新入库项目数量少且体量小,对投资总额支撑力度弱。二是部分在库项目无法报送数据。南太高速停工,文化东路棚户区改造(才兴苑小区)、宏达建材城建设项目分期建设,一期工程已经竣工,二期尚未开工建设,这类项目不能形成有效投资,无法报送数据。三是部分已经开工的项目入库资料不规范(统计改革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重点强化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新开工项目的入库要件审核力度加大;另一方面对项目验证材料进行了更加严格详细的规定),甘肃合水子午岭国家森林公园太白川片区曹家寺景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4亿元,目前签订施工合同共计3394万元,施工合同额与计划总投资不匹配,导致不能入库统计,目前这类项目无法支撑投资数据。

消费方面:一是限上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目前全县共有限上商贸企业10户,其中住宿餐饮3户,零售企业7户,

11户限上企业对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比小,仅占全部零售额的0.6%。二是住宿业营业虽然已经不太受限,增长较快,但短期恢复能力不够明显。受疫情余温影响,外来人员还是相对较少,全县宾馆虽已全面恢复营业,但缺少客源,仍然不能恢复到正常营业水准。

三产方面:虽然三产增速突破两位数,但部分服务业增速为负增长,影响三产及GDP增长的拉动。一是金融业增加值出现负增长,下降1.6%。其中:3月末,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29%、8.08%,推算出货币金融业增加值下降0.7%;保险业保费收入仅增长8.73%,推算出保险业增加值下降6.2%;二是房地产K门类增加值下降27.8%,原因是本年度三户房地产开发公司已完成所有项目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较上年同期大幅缩减,增速过低导致房地产K门类增速为负增长。三是规上服务业在库企业少。规上服务业涉及9个行业门类31个大类,目前我县在库的规上服务业企业仅有7户,3月份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5894.2万元,下降9.94%,但全县参与GDP核算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总量较小,拉动较弱,无法全面反映全县服务业经济发展状况,第三产业核算缺乏有效支撑。

四、抓促建议

    (一)抓部门强责任,强化行业核算支撑

一是抓好GDP支撑性指标。按照“谁承担指标,谁负责完成”的责任要求,进一步分解细化GDP支撑性指标,压实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责任,对照各项指标任务的核算预期,提前预警,精准施策,力争涉及核算的部门行业指标任务按进度完成,不断强化核算支撑。二是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坚持预报、预警、会商、分析“四项制度”,强化关键指标、薄弱环节、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调度分析,落实好工业、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财政收支、金融保险业、其他服务业类等部门行业调度,准确把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指标,通过观察一些先行指标提前做好经济发展趋势的预警和预测,精准分析形势,找出差距,理清思路,补齐短板,确保全县经济指标保持合理增长。

(二)抓关键补短板,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一是以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坚持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精准推进农业生产短板补齐,提升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二是围绕大力兴办牛羊养殖这一主导产业,依托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通过强化管理,技术跟进,提标提质、延伸链条、增加效益。三是抓政策扶持,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发展。从维修启动日光温室、新建设施大棚、基地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蔬菜基地有机肥替代化肥、白瓜籽种植、高原夏菜种植、板桥白黄瓜种植、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品牌培育、农业保险等十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推动规模发展。四是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扶持发展农业保险,鼓励经营主体投保,努力化解经营风险,助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抓产能挖潜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一是抓好企业帮扶服务。坚决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推动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最大限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石化部门要加强与长庆油田陇东分公司协调对接,解决油田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力争全年原油产量达到150万吨,确保生产总值实现7%的目标任务。工信部门要加大对地方工业企业,特别是油田辅助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积极争取金融贷款、减税降费等支持,全面做好地方工业企业的生产保障工作;二是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根据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在抓4户季节性生产企业复工复产、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现实问题的同时,也要做好疫情后的主要行业运行情况监测,及时了解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遇到的突出问题,确保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三是抓好工业企业培育工作。对摸底排查即将达成入库的甘肃省康纳斯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合水县亚泰利冶炼有限责任公司2户企业开展经常性生产经营监测,一旦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及以上,及时督促和帮助企业申报入库,尽早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四)抓好项目建设,确保投资迈上新台阶

一是靠实责任抓入库。发改、工信、住建部门应继续强化巩固联动机制,加强统计衔接,认真梳理投资、房地产项目信息,做好项目排摸,加强项目对接,精准帮扶,提前做好项目统计入库准备,帮助并指导企业收集整理统计入库资料,并及时向统计部门报送,做到新开工项目应入尽入,应统尽统。二是完善凭证抓进度。各项目主管单位要及时跟进项目进度,同时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最新投资项目审核规定准备相关要件和凭证,以确保项目及时入库,有效报数,提高投资数据质量。三是要抓企业入统。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指导建成企业尽快试产投运,完善入统手续,以增量促发展。

(五)抓复商复市,力促消费稳定增长

一是千方百计稳定消费增长。继续完善市场运行监测体系,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变化,努力适应新形势下商业环境和营销方式的深刻变化,及时掌握市场发展动态,激发消费需求,继续投放消费券等补贴打折促销措施,挖掘消费市场潜力,拉动全县消费增长。因地制宜发展地摊经济,激活限下消费、挖掘县乡消费、增加公共消费,让市场活力能够通过限下样本数据充分体现出来。二是扩大限上企业规模和数量,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支撑力度。针对合水限上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等特点,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大限上商贸企业的清理、排摸、个转企以及培育限下企业成长,发展为限上企业的工作力度。将已达到限额以上标准且符合要求的企业纳入统计范围,做到应统尽统。三是完善便民消费网络。优化便利店网点,充分发挥经营灵活、贴近社区居民的优势。主管部门针对网络对实体店面冲击大的问题,建议不断上门引导企业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住餐企业采取网上、手机客户端订餐等多种便捷服务来提高营业额,确保住餐业营业额实现较大增长。

(六)抓企业培育力度,增添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行业主管部门要全面梳理,制定明确的培育计划,靠实主体责任,细化落实措施,按行业培育、按部门推动、按时序落实,以进库数量确保经济增量,扩大总量,提高增速。二是在切实加强已入库企业强筋壮骨的同时,持续加大对全县“四下”企业摸底调查力度,加强对拟入库企业的监测和培育。重视对住宿餐饮业大个体户“个转企”的工作,建立个体户动态监测库,督促每年能有一定数量的大个体通过“个转企”纳入限上统计,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三是抓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入库,相关主管部门要制定培育服务业企业上规入统的政策措施,给予入库企业相关政策扶持,让入库企业在税收、费用减免,金融贷款等方面得到实惠,提高企业入库的积极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