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合水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000000000-2020-00012 发布机构: 政府办公室
生效日期: 2020-03-12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统计信息

2019年合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合水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0-03-12 浏览次数: 【字体:

201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提质增效为主线,不断强化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规范企业管理服务,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农业稳定增长,投资稳中有升,市场消费保持稳定,财政金融运行稳健,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2019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生产总值初步核算,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8.6亿元,增长3.6%(按可比价计算,下同),低于县列目标0.4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五。

第一产业增加值全县完成6.2亿元,增长5.4%,高于县列目标0.4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五,占全年计划57.8%。

第二产业增加值全县完成37.1亿元,增长4.6%,高于县列目标2.1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六,占全年计划139%。

第三产业增加值全县完成15.3亿元,增长0.3%,低于县列目标5.7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六,占全年计划10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县完成4653万元,下降9.3%,低于县列目标12.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八。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县完成17.26亿元,增长18.9%,高于县列目标3.5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二,占全年计划120.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县完成15.15亿元,增长7.9%,低于县列目标0.1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三,占全年计划100.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县完成9528元,增长9.3%,高于县列目标0.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三,占全年计划100.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县完成31058元,增长7.8%,高于县列目标0.8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六,占全年计划100.7%。

 大口径财政收入全县完成2.59亿元,增长10.46%,高于县列目标4.4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四。

小口径财政收入全县完成1.54亿元,增长10.84%,低于县列目标4.4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七。

二、2019年全县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全县经济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据初步核算,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8.64亿元,同比增长3.6%,比三季度下降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方面,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同期的9.79:65.18:25.02调整为10.6:63.33:26.07,第二产业比重超第三产业37.26个百分点,尤其是石油增加值占GDP达到62.7%,“一油独大”态势依旧明显。分行业增长情况:营利性服务业增长4.1%,批发和零售业增长5.8%,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长8.9%,住宿和餐饮业增长6.6%,房地产业增长13.5%,金融业增长10.3%,非营利性服务业下降6.5%。

(二)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预计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31亿元,同比增长5.5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3.11万亩,同比下降2.97%,粮食产量7.72万吨,同比增长5.79%。其中,小麦播种面积6.1万亩,同比增长0.55%;小麦产量1.46万吨,同比增长13.64%。玉米播种面积8.3万亩,同比下降0.45%,玉米产量4.27万吨,同比增长8.67%。全县大牲畜存栏2.47万头,同比增长1.76%,其中,牛存栏2.29万头,同比增长2.17%,牛出栏1.11万头,同比下降7.73%;驴存栏0.11万头,同比下降4.07%,驴出栏0.02万头,同比下降5.29%。猪存栏3.61万头,同比增长2.85%,猪出栏3.52万头,同比下降5.85%;羊存栏21.61万只,同比增长20.5%,羊出栏13.41万只,同比下降0.02%;鸡出栏9.96万只,同比增长6.07%,鸡存栏26.47万只,同比增长2.2%。蔬菜园艺类播种面积5.44万亩,同比下降7.85%,蔬菜产量4.49万吨,同比下降7.3%。 造林总面积9.02万亩,同比增长0.24%;育苗总面积1.86万亩,同比增长0.36%。水产品产量89.3吨,同比下降10.7%。

(三)工业下行压力较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7户,完成工业增加值4653万元,同比下降9.3%,增速比去年低9.5个百分点。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644.3万元,同比下降24%,轻工业2008.7万元,同比增长11.94%。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生产农用地膜4732吨,同比增长3.3%;奶粉1433.7吨,同比下降12.3%;商品混凝土136343.5立方米,同比下降46%;粘土砖6345万块,同比增长71%;产销水平衔接一般,产品销售率为91.9%。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6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比上年提高45.9个百分点。从项目投资看,全县在库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68(当年新入库2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较上年同期减少3个,下降16.7%,完成投资10.1亿元,同比增长11.9%,完成占投资总额的58.5%;5000万元以下项目42个,与上年持平,完成投资3.52亿元,同比增长69.5%,完成占投资总额的20.4%;房地产项目11个,较上年同期增加2个,增长22.2%,完成投资3.64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占投资总额的21.1%。从投资构成来看: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16.18亿元,同比增长11.7%; 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0.81亿元,同比增长16倍; 其他费用完成投资0.27亿元,同比增长100.0%。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54亿元,同比增长112.7%,占投资总额3.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亿元,同比增长98.2%,占投资总额12.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52亿元,同比增长10.4%,占投资总额84.1%。

(五)消费市场平稳发展。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5亿元,同比增长7.9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0.55亿元,同比增长5.64%,限额以下完成1.46,同比增长7.9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8亿元,同比增长8.1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5亿元,同比增长7.44%。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61亿元,同比增长7.04%;商品零售8.66亿元,同比增长8.34%。住宿业收入0.096亿元,同比下降12.41%;批发业完成3.79亿元,同比增长7.41%。

(六)金融存贷总体平稳。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02772万元,同比增长11.17%。其中住户存款592069万元,同比增长14.25%;非金融企业存款63669万元,同比增长7.46%。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62091万元,同比增长3.93%,其中短期贷款128350万元,同比增长7.55%;中长期贷款229038万元,同比增长2.05%。

(七)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8810.68元,同比增长8.8%,比上年增加2330.2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9.55%,7.33%、5.75%和6.4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962.49元,同比增长15.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717.49元,同比增长9.09%,比上年增加726.38元,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9.28%、9.86%、5.01%和7.1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703.78元,同比增长11.19%。

(八)财政收支稳中向好。全县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6980万元,同比增长10.4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小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6139万元,同比增长10.8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787万元,同比下降4.72%;非税收入完成9352万元,同比增长25.75%;乡镇收入完成48万元,同比增长45.45%。财政支出累计完成180921万元,同比增长8.66%,其中八项支出109245万元,同比增长3.19%。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GDP方面。全县生产总值增长3.6%,低于县列目标0.4个百分点。从四季度行业数据来看,部分行业发展均低速增长,第三产业出现短板弱项,对生产总值增长拉动力弱,三产增加值占比下降,个别行业增速呈现负增长,其中,非营利性服务业行业增加值下降6.5%,而非营利性服务业行业增加值占三产增加值50.75%,严重影响了三产增速。

(二)农业方面。一是农业“三新”覆盖率有待提高。由于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价格下降,致使今年部分农民购买农资意愿不强烈,在新品种选定、农资投入上持观望态度;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部分农民因习惯种植管理粗放的玉米,造成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滞约了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应用。 

二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业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随着农民收入渠道的拓宽和农资价格的上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日趋显现,“种地不如打工”观念在农民心中已根深蒂固。同时,为了确保社会稳定,国内长期奉行的低粮价政策,使粮食价格上涨速度远落后于物价指数增长幅度,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而非农行业劳动力价格的逐步攀升使农民打工收入大幅增加,最终形成务农收入远低于务工收入。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也增大了农业种植风险,同时国内当前对农业风险的经济补偿机制还不健全,致使农民因灾损失往往无法弥补,且相关农业保险的缺失以及农民参保率低等现象均不能从根本上起到降低农业种植风险的作用。

(三)工业方面。规上工业中的混凝土行业供应基本饱和,竞争激烈,致使合水3户混凝土企业销售不景气,产量大幅减少,产值下降。规下工业共34户,由于停产关闭(关闭6户,停产5户,注销1户)影响,全县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完成2902万元,同比下降8.5%。

(四)投资方面。主要是在库项目小,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力弱。新入库项目是衡量投资动力的重要标志,是促进投资增长的新动力。2019年的新开工项目数量少、项目进展缓慢,对投资增长的拉动力减弱,直接影响投资的持续稳步增长。全年我县5000万元以上项目进库仅3个,计划总投资为2.98亿元;5000万元以下投资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为3.64亿元;房地产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为2.95亿元,20个新进库项目计划总投资仅9.57亿元,新入库项目数量少且体量小,对投资总额支撑力度弱。

(五)消费方面。限下抽样占我县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限上企业太少,导致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太小。限下样本户采集数据难,数据随意性大。有的调查户由于经营业务本身季节性很强,季度之间营业额起伏大,季与季之间发展不平衡。限上企业由于节假日的影响,季与季之间相差很大。限下样本户的稳定性差。样本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开业、停业、转让、倒闭等情况时有发生,样本户单位不稳定,难以反映样本单位的长期经营趋势。

(六)进库方面。2019年共培育入库企业1户,其中:零售业1户(新华购物广场),全县在库统计调查单位退库4户。企业退库严重影响了我县的经济指标,必须要有新增企业入库,才能保证合水县“四上”企业库的容量,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确保经济运行质量。

四、抓促建议

(一)抓部门强责任,强化行业核算支撑。按照“谁承担指标,谁负责完成”的责任要求,进一步压实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责任。对照各项指标任务的核算预期,提前预警,精准施策,力争涉及核算的部门行业指标任务按进度完成,不断强化核算支撑;坚持发展理念,强化责任意识,对于达不到行业核算预期的指标,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按行业制定抓促措施,全力补短板、强支撑。

(二)抓关键强弱项,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相关职能部门应继续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增强蓄水能力和浇灌能力,推广耐旱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尽可能早发现、早防治,力争把病虫害控制在萌芽状态,推广现代植保机械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二是全县农业经营模式应继续深化从“分散”转向“集约”的经营方式。由分田到户的分散种植形式继续转向以农业生产规模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的集约经营方式转变,农产品生产采取土地入股、“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三是农业生产品种从“单一”转向“多元”。农业生产品种在原来单一传统的小麦、玉米、蔬菜基础上广泛引进更多新的特色种植品种,如:红城系列甜瓜、早康西瓜、冰糖麒麟西瓜、齐达利番茄、荷兰布丽塔茄子、寒秀黄瓜、翠玉黄瓜、豫艺2号加工型辣椒等;特色养殖有梅花鹿、杜泊羊、珍珠鸡、香醇雁等。四是引导现代农业更多的产品销售模式进入“e+”时代。随着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经营商业模式的普及。现代农业大量出现设施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网络订单农业,市场需求正在引领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也在影响市场需求。

(三)抓工业强培育,增强工业发展新动力。一是积极培育新的工业经济主体。建立准规上工业库,对辖区全部工业企业进行全面筛查,将发展势头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纳入准规上工业库,加大对这些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支持力度,使其做大做强,并使其成熟后尽快纳入规上企业统计,为工业经济增长增添有生力量。二是狠抓技改促转型。坚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并重,在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全力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动工业转型发展。三是加强技术引领,抓好动能培育。要积极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引领工业转型升级。当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大力气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发展前景好的重点项目,加大对项目的策划、储备和服务,使其尽快落地,引领带动更多企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从而增强竞争力。 

(四)抓投资稳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积极化解投资资金压力,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尤其是缓解环保类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压力。二是以重点项目、重点领域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主动服务。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的责任单位要进一步积极主动抓好项目报批工作。三是紧盯投资入库,确保项目应入尽入。各有关部门要强化项目建设的领导责任,加快市县列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按日抠进度、算投入,按月核形象、抓增量,尽快形成投资实物量和作业量。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促意向项目及早落地(运营)。积极参加省政府组织的各项招商引资活动,抓好转型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和循环经济项目的招商选项工作,重点引进新型工业、新兴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项目,积极引进社会资本。

(五)抓三产稳发展,补齐三产短板。要抓好新增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的培育,进一步加大对全县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的挖掘工作,继续培育发展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重点扶持有品牌特色的企业,同时加强对新开业企业及个体户的监测,及时掌握、收集新增企业入库材料,做到应统尽统。抓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入库,相关主管部门要制定落实培育服务业企业上规入统的政策措施,给予入库企业相关政策扶持,让入库企业在税收、费用减免、金融贷款等方面得到实惠,提高企业入库的积极性。

(六)扩消费活市场,促进商贸业健康发展。一是培育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结构。在满足居民基本消费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拓展消费领域,大力培育绿色、健康、休闲、养老、医疗、教育等服务性消费,在消费产品个性化、多样化上下功夫,多层次、多渠道激发新的消费热点。二是创新商业模式,促进消费升级。积极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创新商业服务模式,积极引导并扶持有实力的商贸企业打造具有特色的本土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补和应用协同,促进消费市场繁荣。三是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本土产品销售。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努力降低产品成本和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合水消费品走出去。

(七)抓入库强动力,持续续抓好“四上”企业培育。继续把“四上”企业培育新增作为调结构、补短板、稳增长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实。健全完善“准四上”企业对象库建设,充分利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相关资料,摸清重点对象,加强重点监测、重点支持、重点培育。加强“四上”企业相关政策宣传和服务,坚持问题导向,做好重点帮扶,着力破解企业入规难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部门联动,加大“四上”企业在争资争项、税收等方面奖补,充分调动企业入规积极性,推动我县经济持续健康向好发展。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