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00000-2019-00287 | 发布机构: | 政府办公室 |
生效日期: | 2019-08-05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统计信息 |
合水县上半年经济分析
今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提质增效为主线,不断强化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规范企业管理服务,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农业稳定增长,工业生产增速回落,投资稳中有升,市场消费保持稳定,财政金融运行稳健,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生产总值初步核算,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8.49亿元,增长5.9%(按可比价计算,下同),高于县列目标1.9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四。
第一产业增加值全县完成1.26亿元,增长3%,低于县列目标2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四。
第二产业增加值全县完成18.21亿元,增长7.5%,高于县列目标5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五。
第三产业增加值全县完成9.02亿元,增长3.8%,低于县列目标2.2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四。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县完成1964万元,增长29.3%,高于县列目标26.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三。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县完成8亿元,增长17%,高于县列目标11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三,占全年计划51.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县完成7.59亿元,增长6.9%,低于县列目标1.1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八,占全年计划50.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县完成16597元,增长8.86%,高于县列目标1.86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五,占全年计划53.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县完成4400元,增长9.3%,高于县列目标0.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六,占全年计划46.3%。
大口径财政收入全县完成1.23亿元,下降6.96%,低于县列目标12.96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七,占全年计划48%。
小口径财政收入全县完成0.69亿元,下降11%,低于县列目标17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七,占全年计划45%。
二、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
1、总体经济平稳。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49亿元,增长5.9%(按可比价计算,下同),较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6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21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02亿元,增长3.8%。产业结构由上年上半年的2.2:65.3:32.5变为4.24:62.72:33.04。从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看,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50.8%和4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3、3和2.6个百分点。
2、农业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3亿元,同比增长4.5%,比一季度上升0.5个百分点。粮食生产方面,夏粮面积6.1万亩,同比增长0.55%,小麦总产量预计达到14560.7吨,比上年12072.7吨增加2488吨,同比增长17.1%,小麦平均亩产238.7公斤,比上年211.1公斤增加27.6公斤,同比增长11.5%.总体来说今年雨水充足,没有出现极端天气,粮食作物长势喜人,前景较好。蔬菜瓜果生产有升有降,受低温极端天气影响,全县蔬菜面积4.97万亩,蔬菜产量0.49万吨,同比增长15%;水果产量0.13万吨,同比增长18.25%。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大牲畜存栏同比增长1.88%,牛存栏同比增长2.79%,出栏同比增长3.48%;羊存栏同比下降5.6%,出栏同比下降3.7%;猪存栏同比下降3.67%,出栏同比增长5.53%;家禽存栏同比下降3.21%,出栏同比增长1.92%。林业生产下降严重,全县造林面积2.4万亩,同比下降40.86%;育苗面积0.47万亩,同比下降13.41%。禽蛋产量213.8吨,同比下降0.22%;牛奶产量同比下降9.54%;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6.15%。
3、工业生产增速回落。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64万元,同比增长29.3%。比一季度回落32.1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9.9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052万元,同比下降25.7%,轻工业完成增加值912万元,同比增长109.6%。新入库企业带动作用明显,2018年12月份新入库一户企业,上半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7万元,同比增长12%。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生产农用地膜3202吨,增长37.4%;奶粉726吨,增长10.5%;商品混凝土43618.5立方米,下降56.5%;砖1445万块,增长60.5%。产销水平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4.9%。
4、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亿元,同比增长17%,比上月上升6.7个百分点。其中:计划总投资500-5000万元的项目34个,完成投资2.29亿元,同比增长112.5%;计划总投资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13个,完成投资4.29亿元,同比下降5.2%;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8个,完成投资1.42亿元,同比增长14.8%。从投资构成来看: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7.52亿元,同比增长10.1%; 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0.25亿元,同比增长128.7%; 其他费用完成投资0.23亿元,同比增长100%。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35亿元,同比增长84.2%,占投资总额4.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2亿元,同比增长6.7倍,占投资总额20.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03亿元,同比下降6.2%,占投资总额75.4%。从重点项目支撑力度来看:上半年,全县500万元以上项目5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累计完成投资4.73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59.1%,是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支撑力量。
5、消费市场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9亿元,同比增长6.9%,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823万元,下降40.5%,限额以下完成13.8亿元,同比增长9.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85亿元,同比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1亿元,增长7.8%。按消费类型分,批发业完成4.39亿元,增长7%;商品零售7.81亿元,增长7.9%;住宿业完成120.7万元,同比增长12.2%;餐饮业完成1.68亿元,同比增长9.3%。
6、金融信贷运行稳健。上半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16800万元,增长12.11%。其中住户存款563156万元,同比增长10.82%;非金融企业存款73603万元,下降3.75%。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63158万元,增长4.72%,其中短期贷款126392万元,下降0.24%;中长期贷款236765万元,增长7.57%。存贷差为35.36亿元,存贷比1.97:1
7、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96.78元,同比增长8.86%,比上年增长1350.79元,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10.60%、4.64%、17.72%和7.5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525.06元,同比增长2.9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00.41元,同比增长9.30%,比上年增长374.42元,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7.51%、14.18%、6.84%和8.2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35.41元,同比增长6.04%。
8、财政收支增速下滑。上半年,全县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2345万元,同比下降6.96%,比一季度下滑13.3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小口径财政收入)完成6862万元,同比下降11.03%,比一季度下滑20.4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692万元,同比下降32.83%;非税收入完成4170万元,同比增长12.58%;乡镇收入完成12万元,同比增长9.09%。财政支出累计完成119850万元,同比增长2.55%,其中八项支出70988万元,同比下降2.38%。
二、问题差距
尽管上半年全县经济实现民开门红,但经济平稳运行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与省市目标的差距较大。主要经济指标中只有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目标任务增速。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口径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增速未完成目标任务增速。
(一)GDP方面。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5.9/%,较上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高于县列目标1.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低于县列目标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7.5%,高于县列目标5百分点,石油增加值增长7.1%,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但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下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仅占第二产业增加值1.8%;第三产业增长3.8%,低于县列目标2.2个百分点,从三季度行业数据来看,各行业发展均低速增长,一是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完成下降40.5%,推算出批零住餐行业增加值仅增长2.8%,住宿、餐饮业行业增加值仅增长4.5%;二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3.6%;三是6月末存贷款余额增长分别增长12.11%、4.72%,保险业在金融行业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小,在17%左右,不足以支撑金融行业的较好发展,推算出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5%;四是营利性服务业拉动弱,6月份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359.8万元,下降9.3%,参与GDP核算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总量较小,只占GDP6.2%,拉动较弱。五是非营利性服务业行业增加值支撑弱,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乏力,在三产核算中占比高达50%的财政八项支出,由于全省统计系统核算方案的调整,增幅将难以支撑三产的持续增长,6月底全县财政八项支出下降2.38%,推算出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下降3.9%。
(二)农业方面。一是农业生产风险较高。由于受极端天气、病虫害、畜禽疫病、市场供需影响及农户保险意识不高等原因,农业生产仍存在较高风险,制约着农业生产发展。二是蔬菜生产销售渠道单一。设施蔬菜规模小,种植区域分散,菜农生产用苗以自育自用为主,管理以各管各棚为主,销售以自产自销为主。三是苹果产业市场化运作能力有限。果品销售网络不够健全、服务设施不够配套,生产、销售、加工之间存在脱节问题,产业关联度小、拉动力弱,市场化运作水平较低。没有果品专业批发市场,果农坐等客商收购,受市场约束价格波动较大。缺少加工运销龙头企业带动,还没有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四是畜牧产业链条较短。畜牧加工屠宰销售企业还处于空白状态,产品收购和副产品出售全靠小商小贩,产业链没有形成。畜牧养殖生长周期较长,需要周转资金多,规模养殖户发展资金不足。五是农村缺少青壮劳动力现象较突出。全县农村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劳动力短缺,制约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工业方面。一是由于环保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规下企业关停,规下工业发展潜力不足。二是重工业个别企业生产状况不好,同行业竞争力大,市场销路不佳。
(四)投资方面。一是新开工项目数量不多,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力减弱。新开工项目是衡量投资动力的重要标志,是促进投资增长的新动力。今年的新开工项目数量少、项目进展缓慢,对投资增长的拉动力减弱。新开工项目数量少,直接影响投资的持续稳步增长。二是部分已开工建设项目无法入库。如北郡首府、子午家苑、西华池镇庙咀新村项目因手续不全,项目入库所需的资料无法提供,导致不能入库统计,这类项目无法支撑投资数据。
(五)消费方面。一是限额企业总体增长不强,限上市场对整个消费品市场的带动力弱化。从1-6月份数据看,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回落明显直接影响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排名。二是一些大个体户虽然销售额达到限上标准,但受税收、统计制度等因素影响,不能及时纳入统计范围。三是农村市场开发不够。我县农业人口多,农村消费品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面对市场的诸多不稳定因素,农村居民在消费方面有一定的顾虑,不敢花钱的思想仍然存在。四是县城拆迁造成商业实体减少,影响整体消费市场疲软。
(六)城乡收入方面。一是城镇居民增收亮点不足。今年全县城镇居民增收能力有所下降。从实际形势来看,城镇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起主导作用的科学发展绩效奖虽然进行了落实,但都是补发欠账,而其他取暖费、晋级晋档、考核奖等均为持平或略增,对人均收入的整体增长贡献不大。二是受经济发展大环境和县城整体改造影响,大量外来人口减少,本地居民相继搬迁,商业实体减少,商铺租金持续增加,对从事商业活动的城镇居民带来了一定冲击,致使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大幅减少。三是转移性支出过快增加农民负担,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起交点是200元/年,新型合作医疗起交点是220元/年,学生全额缴纳,农民转移性支出负担逐年增加。四是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差。受干旱、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加之自身抵御灾害能力差,相关保障措施不到位,农作物减产幅度较大,产品品质及产量明显下降,产品价格走低,收入明显减少。
三、抓促建议
(一)抓部门强责任,强化行业核算支撑。按照“谁承担指标,谁负责完成”的责任要求,进一步压实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责任。对照各项指标任务的核算预期,提前预警,精准施策,力争涉及核算的部门行业指标任务按进度完成,不断强化核算支撑;坚持发展理念,强化责任意识,对于达不到行业核算预期的指标,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按行业制定抓促措施,全力补短板、强支撑。
(二)抓关键补短板,促农业增产增收。一是坚持以推进精准扶贫为抓手,以“331+”产业发展为载体,提高农业合作化程度,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产业脱贫。二是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果、畜、菜、林”四大特色产业和小杂粮、中药材、黄花菜、水稻等特色农产品。三是依托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通过强化管理,技术跟进,提标提质、延伸链条、增加效益;以奶山羊、湖羊等规模化养殖为重点,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集体资产合作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创新机制,提质促效抓发展。
(三)抓好项目建设,确保投资迈上新台阶。一是进一步狠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储备。要继续强化项目储备,加快推进新项目落地开工进度,增加项目开工数量,尤其注重大项目的贮备,加快新开工项目投资进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快推进续建项目的投资进度,确保在建项目按期完成投资进度任务,确保计划完工的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及早发挥投资效益。二是着力紧抓新开工项目入库工作。发改、工信、住建部门应继续强化巩固联动机制,加强统计衔接,认真梳理投资、房地产项目信息,做好项目排摸,加强项目对接,精准帮扶,提前做好项目统计入库准备,帮助并指导企业收集整理统计入库资料,并及时向统计部门报送,做到新开工项目应入尽入,应统尽统。
(四)加大监测力度,力促消费增长。一是通过第四次经济普查排查出2018年10月以后新成立新开业的企业,排查出能上限额标准企业,加强平时监测力度,达到限额标准,立即入统,加强部门协作,税务部门可提供数据,筛选和排摸出来的营业收入达到限上标准和接近限上标准的服务业及时掌握企业情况,积极引导企业做好新增准备,将达标企业应统尽统。二是增强消费力度促增长。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围绕促消费稳增长,拓展消费重点领域,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空间,着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消费热点,加强消费力度,促进增长。不断要落实增加居民收入各项政策,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来源,改善居民消费力度。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