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合水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2090200000199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8-04-08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专项规划

合水县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2019-2021年)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4-08 浏览次数: 【字体: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农业产业产值情况

合水县辖7乡5镇,5个社区居委会,80个村民委员会,4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49万人,总土地面积440.0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9.09万亩、林地面积346.35万亩、园地面积8.52万亩、草地面积32.18万亩。全县农业总产值14.42亿元,农业增加值8.3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74元。粮食播种面积34.7万亩,粮食总产量9.57万吨;苹果园面积28万亩,苹果产量17万吨;牛存栏1.25万头,猪存栏3.19万头,羊存栏18.04万只(奶山羊2385只)。有效灌溉面积4.69万亩,保证灌溉面积2.98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18.12万千瓦。

(二)从业主体情况

全县有农民专业科技服务组织165个,农业科技机构76个。

二、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为目的,通过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着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绿色生态理念;坚持利益联结,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培育主体,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坚持扶持关键,促进全产业链建设;坚持优化布局,突出地方区域特色;坚持科技支撑,注重联合协作共促。

(三)发展目标。通过重点扶持、连续扶持,培育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打造一批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一批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全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水平和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业产业发展财政资金使用效果显著提升。到2021年,全县形成1-2个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较为完善的规模化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

三、优势特色产业确定的标准

合水县本次规划优势特色产业,一是以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2019-2021年)》的通知(甘农发办〔2018〕6号)及《庆阳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全市2019-2021年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工作的通知》(庆市农发办〔2018〕12号)文件精神确定的粮食、马铃薯、蔬菜(含食用菌)、中药材、林特产业、畜类、禽类(含蜂产品)、水果、饮料(茶叶)、花卉、油料、水产等为基础,突出庆阳市苹果、瓜菜、草畜、林苗四大特色优势产业,立足县情实际,结合农业发展规划和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库建设,确定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二是参照优势特色产业主要参考指标,即:区域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能发挥比较优势;产业可延伸性强,市场开发价值高;产品品质具有特色,有一定认知度;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具有明显竞争优势;产业基础扎实,技术比较成熟,有利于形成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并结合脱贫攻坚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和其他有关专业规划。确定3个优势特色产业,即:苹果、畜类(奶山羊养殖)、中药材产业。

四、合水县优势特色产业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一)苹果特色优势产业

市场前景:苹果被誉为水果之王,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大有益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对苹果的消费需求日益加大。近年来,苹果消费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苹果经营和消费市场正在逐步成长为一个理性的、成熟的市场。主要表现在:一是苹果消费总量由十多年前的迅猛增长转变为近年来的稳定增长;二是苹果消费逐步由后续性食品变为营养性食品;三是苹果消费由数量型消费转变为质量型消费,高品质苹果的消费比重不断提高;四是对苹果品质的要求更为具体和严格,如对内在品质要求的同时对外观和包装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倾向于追求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五是消费者更注重品牌和产地;六是消费趋于多样化,需求更加多层次;七是反季节性苹果和进口苹果消费量明显增长。

竞争力分析:合水县境内粱峁交错,沟壑纵横,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无霜期长,雨量适中,有机含量低,环境无污染,平均海拔1278米,是优质苹果生产最佳适宜区之一,所产苹果以形正、个大、色艳、质脆、味香、含糖量高、绿色无公害、耐贮运而久享盛誉。先后有9个苹果品种20多次荣获国家、省、市鉴评奖,1997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林果支柱产业十强县”称号。2002年合水县“董志塬”牌苹果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2005年被命名为全省第二批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创建县(认证面积10000亩),同年11月“董志塬”牌红富士苹果取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认证面积10000亩)。2011年我县新兴有机苹果专业合作社取得国家有机苹果认证,认证面积2000亩,于2015年取得国际欧盟认证证书,并签订意向性出口协议6000吨,是甘肃首家取得欧盟苹果认证的合作社。同时,我们依托合作社,积极注册苹果商标,目前全县已注册了“神陇园”、“董志塬”“林海红”牌商标,尤其是新兴有机农产品合作社注册的“神陇园”牌商标,从2011年起连续多年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是全市首家取得国内有机苹果认证,也是全市唯一拥有销售有机苹果资质的专业合作社。至目前,我县苹果生产基地已经取得无公害认证1万亩,绿色认证1万亩,有机认证2000亩,拓宽了两个渠道(线下客户签订合同、线上互联网销售)。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我们在线下采取客商收购和签订合同的销售模式基础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采取线上互联网销售,拓宽苹果销售渠道,我县部分合作社已建立自己淘宝销售网点,个别果农大户也利用微信、QQ平台,对外销售苹果,2016年全县苹果产量的5%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特别是合水县云中来电子商务公司与京东商城合作,采取“秒杀”方式,日销售苹果1.2万多件。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重要城市建立了苹果直销窗口。同时,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多方衔接,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四国建立了长期的苹果销售关系。为了解决苹果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先后聘请以色列、荷兰等国内外专家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科院和陇东学院教授来我县开展技术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果树技术员也定期进行技术指导,从源头上破解了专业技术推广难的问题。为扩大苹果销售市场,先后在国内大中型省会建立销售窗口8个,在哈萨克斯坦设立销售集散中心1处、建立1000吨气调库1个。并按照“能人牵头、大户参与、农民受益”的思路,在不断探索创新模式,以村为单位建立基地,创立了“联合社+合作社+基地”的半托管管理模式,土地和苹果树所有权归农户,农民负责生产,收入按照《合作社法》进行返利分红。目前基地建设突破原有的区域限制,已辐射全县10个乡镇30个村共13000多亩。

(二)畜类(奶山羊养殖)特色优势产业

市场前景:羊乳被誉为可与母乳相媲美的优质奶产品,随着广大城乡人民营养和保健意识的增强,羊乳产品将供不应求。据业内专家估算,我国未来市场的开发潜力在5000亿元左右,羊乳制品的市场两份潜力在1500亿元以上,目前全国还不足200亿元人民币,市场开发潜力很大。合水县目前拥有百跃古象羊乳业集团和那拉陇塬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两个羊奶粉加工企业,主要生产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和功能性成人配方羊奶粉。因产品特色明显,功能显著,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竞争力分析:合水县植被良好,森林茂密,水草丰茂,为主要林牧区,发展奶山羊养殖业的条件十分优越。全县现有天然草地面积128.37万亩,年可生产青饲草10万吨,年种植紫花苜蓿1万亩,留存面积达到13万亩,试验推广种植了阿尔冈金苜蓿、串叶松香草、杂交高粱草、籽料苋等优质新品种牧草3万多亩。年种植粮食作物39万亩,其中:玉米11万亩,小麦10万亩,糜谷、豆类作物6万亩。年可提供作物秸秆25万吨,依靠青贮氨化技术,年青贮玉米秸秆14万吨。采取银行担保信誉贷款、政府贴息、购羊补助、奶价补贴、整合项目资金等办法,扶持养殖户舍饲畜牧业。合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奶山羊产业发展,出台一系列促进奶山羊产业的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将有力支持奶山羊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三)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

市场前景:我国目前中药材种植品种达200多种,其中六七十种已形成较大规模生产能力;三七、人参、地黄、白术、川芎、红花等大宗品种已不再使用野生药材。从供给来看,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中药饮片行业发展迅速,市场供给较为充分。但是,部分野生药材尚未实现规模化种植、繁育,且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易受产区自然灾害、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这将直接影响中药的市场供给。从需求来看,我国人口总数继续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稳步增强,我国中药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新医改政策逐步实施到位等各因素的影响,国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同时城市人均药品消费远远高于农村药品消费水平,这样一来就使得对药品的需求量增加。由于新农合的不断深入推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在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使得更多的农村人口看得起病,这也带来了对药品的需求。

竞争力分析:甘肃省是中药材资源大省,当归、党参、黄芪、大黄、甘草等道地药材在全球负有盛名,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到全国五分之一。2016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405万亩,产量110万吨,形成了驰名中外的中药材优势品种——如岷县当归、渭源党参、陇西黄芪、礼县大黄、宕昌红芪、民勤甘草等。全省现有200多家中药材加工企业(规模以上加工企业63家),年中药材加工量超过20万吨,约占全省药材总产量的23%。近几年,甘肃省中药材加工方式已由传统的拣选、清洗、切制等方式,转变为中药材饮片精制、浸膏提取、挥发油萃取和精深化加工。加工增值效益明显,中药材产业占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

合水境内地势山川相间,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1298.7米。全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总日照时数2376-2492小时,无霜期为155-160天,年均降雨量560-590毫米,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中药材种苗基地位于太莪乡、固城乡、太白镇、老城镇,种植基地分布于12个乡镇,中药材产业将逐步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

五、目标与任务

(一)本县发展苹果优势特色产业的思路、目标与任务

发展思路:以鲜食品种为主、加工品种为辅,保持面积适度增长,主攻果园管理,提升单产和质量,加强营销,扩大出口,增加效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布局和品种结构,建设标准的良繁基地;以实现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强化技术培训,建立现代栽培技术规范,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以产业化经营为核心,加大保鲜贮藏设施和商品化处理能力建设,加强加工新产品研发,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走优势、高效、绿色的果业之路,努力实现果业强县目标。

发展目标与任务:按照“人均二亩果,亩均一万元”的奋斗目标,到2021年力争全县果品产量31.3万吨,实现产值15.7亿元,商品果率达90%以上,优质果率达70%以上,鲜果贮藏能力达到9.2万吨,商品化处理能力达到9万吨,加工能力达到2.5万吨以上。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由2013年的1378元提高到6000元,使苹果真正成为富民增收的基础性产业。

(二)本县发展畜类(奶山羊养殖)优势特色产业的思路、目标与任务

发展思路: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把奶山羊产业作为富民强县和脱贫攻坚的战略产业,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学化、高端化、国际化为方向,以全产业链协同、全产业链创新为核心,按照“市场引领,科技支撑、公司带动,规模发展,体系保证,农民增收”的要求,创建“政府+科技+龙头企业+产业扶贫”的发展新模式,着力构建“种养循环、产销一体、质量并重、三产融合”的奶山羊产业发展新格局,把合水县打造成享誉全国的奶山羊产业基地。

发展目标与任务:建设10吨收奶站1处,建设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处,建成示范养殖合作社10个,规模养殖户50户,养殖规模30000只。

(三)本县发展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的思路、目标与任务

发展思路:以合水县地理位置和环境资源优势,计划2018-2020年在合水县全县建成5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品种以葛根、黄芪、黄芩为主,主要选取大面积连片地块,以100亩为最小建设单元便于机械化操作;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采用新技术培育优质种苗,建设自主运营的规范化、标准化的种植基地,采取先易后难、示范带动、稳步推进、全面发展的战略,通过努力,规范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进行规模化和规范化种植,提高产品质量,形成品牌优势,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产品优势、规模化优势转变,增加当地农民收入。项目牵头、组织单位合水县政府将组建种植、管理、加工、仓储、销售等专业化中药材团队并负责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购置设备,2018年建成5000亩、2019年建成20000亩、2020年建成25000亩,3年共建设50000亩育—种—销一体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发展目标与任务:计划建设中药材种苗基地5000亩,其中太莪1000亩,固城2000亩,太白1000亩,老城镇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壤深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喷灌设施、遮阳网、地膜5000亩,育苗大棚100座,单座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渠道衬砌75.0公里,整修田间道路75.0公里,管理用房10座,单座建筑面积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0平方米,引进各类中药材种子25000公斤。项目建设期3年,2018年计划建设种苗基地500亩,种植基地4500亩,百草园100亩;2019年计划建设种苗基地2000亩,种植基地18000亩;2020年计划建设种苗基地2500亩,种植基地22500亩。新增劳动定员2799人,其中技术人员58人,管理人员21人,种植人员2710人,其他人员10人。

六、区域产业布局

(一)苹果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布局情况

近年来,我县把苹果产业作为第一大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抓,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创建“绿色优质无公害苹果示范基地县”为目标,以六大塬面(何家畔塬、店子塬、西华池塬、肖咀塬、定祥塬、太白坳塬)为重点,采取政策扶持、市场引导、科技推进、示范带动的办法,抓栽植扩规模,抓管理提品质,抓宣传创品牌,抓龙头求效益,使全县苹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县苹果留存面积达到28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4万亩;现有省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园13处7500亩;建成万亩乡镇9个,千亩村54个;10亩以上果农大户5978户,年苹果收入10万元以上果农户391户;建成大中型冷藏库12座,年贮藏能力6万吨以上;组建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个。2017年苹果产量17万吨,产值达6.8亿元。

(二)畜类(奶山羊养殖)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布局情况

合水县拥有百跃古象羊乳业集团和那拉陇塬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两个配方羊奶粉加工厂,主要生产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和功能性成人配方羊奶粉,因产品特色明显,功能显著,市场开发潜力很大。在合水县西华池镇、吉岘乡试点建设10吨收奶站1处,建设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处,建成示范养殖合作社10个,规模养殖户50户,养殖规模30000只。(1)选育出1个优质高产奶山羊新品种核心群;(2)建成10个存栏1000只的大型奶山羊规模养殖场;(3)建成100个存栏500只的中型规模化奶山羊养殖场;(4)建成1000个存栏100只以上的家庭羊场;(5)推广10大奶山羊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6)创建支撑10万只奶山羊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7)配套种植10万亩优质饲草;(8)建成1个省级的奶山羊产业示范园;(9)创建1个奶山羊产业精准扶贫的新模式;(10)实现奶山羊产业的总产值10亿元。

(三)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布局情况

计划建设中药材种苗基地5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45000亩。项目建设期3年,2018年计划建设种苗基地500亩,种植基地4500亩,百草园100亩;2019年计划建设种苗基地2000亩,种植基地18000亩;2020年计划建设种苗基地2500亩,种植基地22500亩。2018年主要在店子乡、太莪乡、固城乡、太白镇、老城镇试点,然后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七、扶持方向与环节

(一)苹果产业扶持方向与环节

目前,我县苹果产业贮藏能力只有5万吨左右,占苹果总产量的60%,冷藏不到30%。其它全靠地下式砖窖贮藏,贮存时间短、标准低。且全县苹果没有统一的包装,苹果包装箱靠外地供应。产后清洗、分级等商品化处理更是底下。没有果品专业批发市场,果农坐等客商收购,价位低,客商欺行和压级降价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果农利润流失。缺少加工运销龙头带动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还没有真正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

针对这些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县将在未来三年重点突出扶持加工运销龙头带动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力度,通过扶持运行良好的专业合作社。将以扶持建立优质苹果基地为方向,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中连片,规范栽植,科学管理”的原则,提前做好栽植规划、预留地块和苗木准备工作,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推广矮化集约栽培,确保矮化栽培,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全力推进“北国春”和“海升”苹果现代矮化栽培模式,以形成优质鲜食苹果生产基地。申请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支持,力争让合作社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果品批发市场和运销体系。

   (二)畜类(奶山羊养殖)产业扶持方向与环节

一是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争取中央各部委的产业扶贫资金、示范园区建设资金、粮改饲项目资金、良种场建设资金,国家和省、市对口产业扶贫资金,资助规划的实施。二是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落实百跃集团公司羊奶湿法生产线建设,确保农民养殖奶山羊的原料奶以每公斤不低于6元高价收购,切实带动农民增收。三是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良种引进200万元,新品种选育300万元,羊场建设500万元,共需要投资1000万元,其中企业投资700万元,争取中省项目资金300万元。四是整合扶贫资金,采取政府贴息、农户贷款、企业投资兴建机器挤奶站、农户交奶还贷的方式,投资建设10个千只规模化奶山羊养殖场。每个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投资500万元,10个大型养殖场需要投资5000万元,其中县财政配套1000万元(每个千只羊场养殖1只良种奶山羊补贴1000元),争取中省市良种场建设资金1000万元,企业投资1000万元,农户贷款投资2000万元。五是整合扶贫资金,采取政府贴息、农户贷款、企业投资兴建机器挤奶站、农户交奶还贷的方式,投资建设100个分别存栏100只的家庭羊场。每个家庭羊场投资20万元,100个家庭羊场投资2000万元。其中县财政配套1000万元(每个家庭羊场养殖1只良种奶山羊补贴1000元),整合扶贫资金1000万元用于农户贴息贷款1000万元。六是每个养殖大户投资2万元可平均养殖10只奶山羊,1000个养殖大需要投资2000万元,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建立银行放贷,企业担保,政府贴息,农民承贷的投融资机制,解决投资问题。

(三)中药材产业扶持方向与环节

项目实行县政府牵头,各乡、镇政府及农业合作社负责组织实施的分级负责与分级管理制度,设有采购部、生产部、管理部、技术部、销售部等。项目建设单位已与甘肃天士力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由甘肃天士力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具体负责。种植人员则由技术人员采用集中传授、网络传授、现场指导等多种教授方式结合进行技术指导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当地土质、大气、水质等种植条件的情况,农机的操作技术与保养,种植品种的选择,肥料的种类、作用与使用,农药的种类、作用与使用,各种中药材的生长习性,中药材种植的一般技术和措施,常用中药材GAP种植技术,中药采摘及保鲜技术,中药材简单加工及储存技术等。

八、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合水县三年扶持优势特色产业规划投资2.92亿元,其中:财政资金2.075亿元,项目实施单位自筹0.845亿元。

(一)2019年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019年规划投资1958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5900万元,项目实施单位自筹3000万元。

(二)2020年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020年规划投资322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850万元,项目实施单位自筹2370万元。

(三)2021年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021年规划投资64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000万元,项目实施单位自筹2400万元。

九、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本次规划在三年内共扶持3个产业化优势特色专业合作社和1个农业发展投资公司的6个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实施,可实现营业收入1.6352万元,利润总额到达2420万元,直接带动农民增收8176万元。

(二)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可直接带动农户3612户,直接带动基地面积1.4万亩,新增就业岗位385个。项目建设还可以全面推动当地农业发展,促进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当地建立健全产业化经营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市场流通体系,实现优势特色产业壮大、农民增收和合作社增效三者协调发展。

(三)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农田土壤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导致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性能下降等重大问题,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十、环境影响评价

(一)苹果优势特色产业化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我县发展苹果优势特色产业,势必要大量新栽果树,而苹果树作为落叶乔木能够改善区域生存的环境质量。首先,苹果树可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新鲜氧气;并且还能够吸收工业化生产排放的有毒气体、滞留污染大气的烟尘粉尘和消除对人类有害的噪声污染等。其次,苹果树的大面积栽植是防风固沙的有效办法,可以起到减弱风速、阻滞风沙的侵蚀迁移,降低大风对土壤的水分蒸发,有效减少土壤风蚀。

(二)畜类(奶山羊养殖)优势特色产业化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1.合水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适宜,饲草丰富,四季分明,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发展奶山羊产业的优越条件。2.奶山羊养殖场、家庭羊场建设规模相对不大,实施地点分散,羊粪便呈颗粒状,便于清扫收集,对环境影响较小。羊奶加工厂的生产严格执行绿色生产工艺,实现零排放和零污染,对环境影响很小。3.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有污水、臭气、废渣。污水主要来源于奶站设备清洗水,污水内主要含有从设备中冲洗的残存羊奶等,以有机物为主。臭气,主要是奶山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气体,主要臭味物质为氨气和硫化氢等。臭气排放点集中在羊舍、堆粪场,产生源主要为羊粪尿。固体废物主要是羊食碎渣和羊粪、病死羊只等固体废物。4.奶山羊养殖场、家庭羊场主要分散在各乡镇的村庄周围,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对各种粪便等污染物采用堆积发酵处理措施,不易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奶山羊排泄的粪便为颗粒状,不易造成污染,易清除。家庭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分散,对环境影响较小,不需要采取工厂化的防治措施。

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非常小,羊场建设和奶山羊生产及羊奶加工中的污水、臭气、废渣、噪声,可采取污染治理措施,对环境影响不大。从产业政策与环境保护角度评估,该规划易通过环保评估,但在规模羊场建设和羊奶加工厂建设前必须经过当地环保部门对项目环境影响进行专门的评价和批复。

治理措施:1.污水治理措施。根据规划,养殖场和养殖园区的建设远离村庄,产生污水也比较分散,而且产生量较小,污染物以有机物为主,能够进行堆积发酵。挤奶设备的冲洗水,可用于羊舍冲洗,以节约用水。2.不良气体治理措施。不良气体主要来源于羊舍残留的尿液、粪便,因而,通过加强羊舍的卫生管理,及时对残留的尿、粪便进行清理和冲洗,可保持羊舍的清洁卫生,能够降低不良气体的排放。同时,对收集尿液、粪便及时堆积发酵处理,可减少不良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3.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对于养殖场、家庭羊场产生的羊尿液、粪便,日产日清,运往指定地点堆积发酵,也可以采取自然风干的办法处理,防止产生二次污染。病死羊只,要迅速进行深埋灭菌等填埋处理。

(三)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化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种苗种植基地生产过程中产生少量废弃的烂苗、植株茎蔓等,以及施用化肥农药将产生一些臭药味和药瓶药盒(袋)等固体废弃物。就种植基地而言,在实施过程和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环境保护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DB/T799-2002)等技术规程进行操作,不会对项目区水质、土壤、空气环境等造成任何污染。虽然本项目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但是项目运行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的重点措施有:

1.从当地土壤出发,结合中药材种植品种、生长特性等进行科学的施肥,注重增施有机肥,防止化肥施用过量对水源的影响。

2.病虫害的防治尽量采用农业措施和生物措施,必须采用化学防治时应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避免农药对环境产生破坏,确保药材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3.对种植、收获等环节产生的废弃烂叶、烂苗及秸秆等,进行深埋处理,腐化后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实现循环利用,不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评价:种苗种植基地建设地点不受“废气、废水、废渣”影响,生产环境清洁,无污染。生产中采用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与传统生产方法相比较有效地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量,从而减轻了对土壤、水质、空气的影响,有效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十一、保障措施

(一)强化宣传动员,营造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良好氛围。一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宣传栏、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造声势,推介合水县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提高本县优势特色产业的知名度、发展态势。二是以科技示范推广为契机,深入乡镇、村组,设立宣传点,向群众宣传特色优势产业的新技术、新信息、新动态。三是利用优势特色产业致富户进行典型引导和宣传,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积极作用。四是要通过大力宣传动员,将乡镇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上来,使全县上下形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合力。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双轨责任制。为了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县上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发改、财政、工信、交通、科技、水务、农牧、林业、畜牧、扶贫、农发、工商、质监、蔬菜、果业等部门负责人和12个乡镇长为成员的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相关技术单位牵头成立优势特色产业开发技术指导组或专家团,负责开展技术服务指导。

(三)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机制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创新产业运作机制。改变以往政府部门大包大揽的投入方式,通过实地考察、算账对比、明确产权等方法,帮助优势特色产业种植户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调动种植大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进行重点扶持,努力实现优势特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和标准化生产。二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探索采取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等符合实际的经营模式,切实加快推进农用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实现农村土地的依法、合理流转,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规模种植和助农增收夯实基础。三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的经营模式,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鼓励龙头企业采取最低保护价、设立风险资金、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

(四)严格督促检查,建立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考核机制。建立优势特色产业开发考核管理奖惩机制,进一步制定完善考核办法、产业开发扶持办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将优势特色产业开发纳入乡镇和部门绩效考核,与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挂钩,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年度任务有欠账的限期填平补齐。每年由优势特色产业开发领导小组,按照一个规划指导、一套扶持政策、一套班子抓促、一套科技服务体系、一个考核评价办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对生产基地核心区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技术指导服务等情况进行半年督查、年终考核,落实奖惩,推动工作开展。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