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合水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2090200000195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09-12-31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专项规划

合水县2010—2015年集体林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2-31 浏览次数: 【字体:

为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农民发展集体林业主导产业的积极性,根据省林改办《关于抓紧编制集体林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甘林改办字〔2009〕5号)要求,结合全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和北方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面向市场、集中规模、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推进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大力发展林业主导产业,巩固和扩大林改成效。

  二、基本原则

1、生态经济双赢原则。在保护和发展生态的前提下,适当培育壮大林业产业,发展林业经济,实现生态与经济相辅相成。

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全县自然气候、土壤条件、立地条件,因地制宜,科学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宜树则树,宜果则果,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切实提高综合效益。

3、合理布局原则。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和产品结构,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4、全面发展原则。围绕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的优势领域,着力发展以文冠果种植为基础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建设和以繁养生态鸡为主的林下养殖业产业建设,加速培育新型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扩张林业经济总量。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努力提高林业产业发展质量,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示范基地,依托林业产业培育一批林产品深加工企业,培养一批林业产业发展带头人,不断创新林业产业经营模式,带动全县林业产业快速全面发展。

三、目标任务

以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为基本目标,分两步实施:

第一步:试点探索阶段(2010年至2012年)。发展林下养殖示范大户20个,中药材种植基地2处0.2万亩,经济林木种植基地3处0.24万亩,木本油料树种基地1处1.5万亩,园林绿化树种及花卉培育基地2处0.05万亩,生物食用菌基地4处0.1万亩,特色农作物基地7处0.28万亩,疏林地优化改造0.5万亩,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15户。

第二步: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至2015年)。建设林业优势产业基地11万亩(其中文冠果4.5万亩、中药材0.8万亩、经济林木1.5万亩,生物食用菌0.4万亩),地方特色产业基地(黄花菜、白瓜子)3万亩,园林绿化树种繁育基地0.12万亩,设施园艺(花卉)0.68万亩;发展林下养殖生态鸡30万只。

四、重点产业

(一)林下生态养殖业。在店子、吉岘等乡镇扩展生态养鸡基地,大力发展林下养鸡、蜂、鹿等养殖产业。到2015年底,林下生态养鸡规模达到60万只,年创产值3000万元。

(二)生物质能源业。在确保生态受保护的前提下,采取招商引资、承包、联合经营、流转等模式培育以文冠果为主的高产、优质、高效原料林基地。用3—5年时间,在老城镇等林缘乡镇建成4.5万亩文冠果种植基地,逐步培育和引进1—3家龙头企业,初步实现苗木栽培良种化、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

(三)经济林木产业。按照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自然条件和特色种植资源,建设苹果、山杏、核桃、梨、花椒等特色经济林木基地,栽植青苹0.5万亩,核桃0.5万亩,曹杏0.3万亩,其他特色经济林0.2万亩。在疏林地进行山杏嫁接、酸枣接大枣、高接换优,对坡度小于15°的宜林荒山种植青苹。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苹果、山杏、核桃、梨、花椒等产品的加工和流通。培育和引进果酸加工厂,对青苹原料进行深加工,逐步形成产品营销的市场主体,增加林产品附加值。

五、区域布局

根据全县林地类型,在幼林地主要发展以繁养生态鸡为主的林下养殖业,疏林地主要发展黄花菜、优质饲草和以柴胡、芍药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同时间植核桃等适用经济林木,宜林荒山主要发展以青苹、曹杏、文冠果为主的经济林木。

(一)以生态鸡为主的林下养殖业。在店子乡生态养殖基地基础上,2012年底建成年出栏10万只的生态养殖基地1处,带动周边太莪、固城等乡镇在幼林地下发展养殖业,到2015年全县发展生态养鸡累计达到60万只。同时,探索林下养蜂、养鹿等林下多种养殖经营模式。

(二)以芍药、柴胡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从2010年开始,在吉岘乡、何家畔乡建成芍药种植基地2—3处,总种植面积0.2万亩,并探索全县疏林地中药材规模种植经营模式,到2015年使全县疏林地种植中药材达到1万亩。

(三)引进适合本地生长的生物食用菌种。在蒿咀铺、太白、太莪、固城等林缘乡镇建成生物食用菌种植基地4处,种植面积0.3万亩,为全县发展生物食用菌种提供种植经验。

(四)以黄花菜、白瓜子为主的特色农作物种植。在前塬乡镇疏林地内种植黄花菜2.7万亩,白瓜子0.2万亩,地头瓜0.1万亩。

(五)以青苹、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木栽植。在老城、蒿咀铺、太莪、板桥等乡镇选择坡度小于15°的宜林荒山、荒滩区域,建成经济林木栽植示范基地4处,重点发展以提供果酸原料为主的青苹基地,到2012年底种植面积达到0.5万亩,并建成1—2个果酸加工厂。同时,在疏林地内间植核桃等经济林木1万亩,促进疏林地向经济林转变。

(六)以文冠果为主的木本油料树种栽植。以老城镇为重点,在林缘乡镇建立文冠果栽植示范基地,通过招商引资、联合经营等模式,扩大种植规模,2015年底完成栽植4.5万亩,培育和引进文冠果加工企业1—3家。

(七)以丁香、金盏菊、紫斑牡丹为主的特色花卉种植。在吉岘乡等前塬乡镇立地条件较好的疏林地内,建成绿化树种栽植基地1处、花卉种植基地1—2处,着力发展珍稀绿化苗木、盆景鲜花、根艺等。

(八)发展林上经济。争取省林业技术部门支持,重点对山杏嫁接、酸枣接大枣、高接换优等关键技术进行技术攻关,对全县立地条件适宜的疏林地进行改造。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领导体系。一是县乡两级政府主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建立推进林业产业发展的领导机构。二是把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全县产业发展规划进行扶持。三是实行目标管理,把发展林业产业完成情况纳入全县年度考核范畴,依据考核情况进行奖优罚劣。四是在林业部门设立主抓产业发展的机构,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协调服务。五是积极鼓励扶持林业产业协会等各类社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产业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完善服务管理机制。我县集体林地大多数为生态公益林,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县上保留护林员设置,着力加强林业资源防护管理。针对林改后农民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实际,建立“三统三分、统分结合”的服务管理机制,坚持林农自主经营与民主管理相结合。植树造林由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由农户分户栽植,林木管护由集体统一组织,分户落实管护措施,森林经营由集体统一帮助抚育,分户自主经营,对于单家独户搞不好、搞不了的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由集体统一组织实施,调动农民群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杜绝乱挖、乱采、乱捕、放牧和滥占林地等问题的发生。

(三)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谋划符合国家投资方向的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和省市扶持,改善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同时,鼓励扶持农户进行联户自主经营,引导企业和个人投资林业产业,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产业发展。

(四)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从切实提升农民林业经营观念着手,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服务,大力推广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先进经验,通过示范带动,树立科学的经验理念,广泛应用先进的运作模式,切实提高产业发展实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林业生产力,组织编印林业经营实用教材,面向林农开展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培训等,引导林农参与发展精加工、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同时,组织有基础的林业产业带头人考察学习外地先进经营模式,开拓思路,提高素质,为发展壮大林业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五)建立科技服务网络。积极争取省市林业部门对合水林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邀请专家支援合水林业科技服务工作,重点就沙棘采摘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林产品品种改良等课题进行攻关研究,解决农民发展林业产业的技术障碍。建立由省市林业技术人员、乡镇林技员和村级示范户组成覆盖全县的“三级林业科技服务网络”,组织建立高效林业示范点,采用广播、图册、光盘、讲课、现场指导、电话咨询、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传授林业科技信息、理论和实用技术。

(六)推行互助经营模式。针对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政府“统”不了、部门“包”不了、农户“办”不了或“办起来不合算”的难题,引导支持农民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实现互助经营,降低林产品生产和流通成本,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中交易费用大、风险成本高的问题。激发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鼓励联合从事林产品加工业,促进资源整合、资本集聚,带动产业提速增效。

(七)创新对口帮扶机制。建立领导联系一个重点项目、部门扶持一个示范基地的部门帮扶机制,加大对口扶持力度,实现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八)制定政策扶持措施。一是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优化投资结构,创新投入机制,建立林业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功能,鼓励企业资金、民间资金和外资等社会资金流向林业产业开发项目,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二是给林业产业发展以必要的信贷支持,实行优惠利率,延长贷款期和宽限期,稳定财政贴息政策,落实林地、林木资源抵押政策,逐步把林业产业发展贷款纳入政策性银行贷款范围。三是争取现行林业优惠政策长期实行,争取省市出台扶持政策,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产品初级加工所得免征所得税。逐步降低育林基金征收水平,并扩大返还经营者的比例。争取省市给予苗木栽植补助,激发农民造林积极性。四是根据国家政策,逐步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