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合水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2090200000180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5-06-24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专项规划

合水县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6-24 浏览次数: 【字体: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意见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1〕77号)、《甘肃省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和《甘肃省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4〕108号)及《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庆政办发〔2015〕31号)精神,全面推进我县现代农作物种业科学、有序、健康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我县种业竞争力、保障农业用种安全为目标,突出种业基地建设、企业培育、育种创新、种业监管四个重点环节,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整合种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商业化育种能力、市场竞争力、质量检测能力、市场监管能力、努力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种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按照自然、区位和技术优势,全县建成四大种业体系。一是建立良种生产繁育体系。建成县级冬小麦、玉米、豆类、小杂粮等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使我县特有的种质资源得到保护;建成相对集中、长期稳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种子生产基地1000亩;建立县级救灾备荒储备和种子生产保险制度。二是建立新品种实验展示体系。配合市级业务部门建立覆盖全市的新优品种试验示范和展示基地,新优品种展示逐步向村级覆盖。三是建立健全种子质量检测体系。积极争取省、市业务部门的支持和扶持,新建县种子检验室,配齐业务人员,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种子质量检测体系。四是健全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机构。实现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基本形成。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基地建设,增强供种保障能力。

1、科学规划布局。按照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分作物、分区域科学规划农作物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布局。通过扶持重点生产主体,加强农作物种子的生产、加工、质检和贮藏等能力建设,推动种子生产能力整体提升,切实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2、强化基地建设。组织开展标准化种子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注重企业参与,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作业机械配套,重点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种子生产基地,全面提高种子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种子供应数量和质量安全。

3、创新管理模式。鼓励和引导种子企业向生产优势区域集中,支持种子企业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等方式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对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种子基地予以保护和优先扶持。

(二)强化监督管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完善监管机构。县政府要按照“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总要求,健全种子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为种子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2、强化市场监管。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及委托经营管理。加强种子行政许可事后监管和日常执法。加大种子基地和购销环节的管理力度,打击无证生产、未审先推、未试先推、超范围生产、套牌侵权、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等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强化品种维权执法,加强新品种保护和信息服务。加强种子检疫,公安、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种子管理部门的协作,形成执法合力,强化种子市场监管。

3、完善配套体系。积极配合市级业务部门以庆阳市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为依托,以县级农作物品种试验(站)点为主体,建成覆盖全市不同生态区域、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品种试验网络,为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示范、推广提供支撑。加强农作物种子检测体系建设,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和“种子工程”项目,建成县种子质量检测实验室,提高种子质量监管能力。

四、重点项目

(一)农作物良种繁育体系。

 1、标准化种子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冬小麦、玉米、小杂粮、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到2020年,建成四大基地。一是建立优质冬小麦良种生产基地。以段家集乡、肖咀乡为主,建成优质冬小麦种子生产基地1000亩,年产种量25万公斤。二是建立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以固城川为主,建成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2000亩,年产种量80万公斤。三是建立小杂粮种子生产基地。以县川为主,建成糜谷、杂豆等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100亩,年产种量7500公斤。四是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以蒿咀铺乡为主,充分利用已建成的马铃薯种薯储藏库,建设标准化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2000亩,年产种量240万公斤。

2、救灾种子储备能力建设。立足于救灾和备荒的双重需要,建设县级种子储备体系。新建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库1座,建设面积400平方米,保障灾后恢复生产和市场调剂需要。

(二)种子管理体系。

1、种子执法能力建设。在县种子管理站现有设施的基础上,购置必要的专用执法设备,全面提升县种子管理机构快速机动执法能力。

2、种子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新建县种子检测实验室,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种子质量监测检验体系,满足农业生产用种安全需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牧局、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科技局、公安局、税务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合水县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现代种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研究解决种业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拟定重大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具体承担现代种业发展的日常工作。其他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靠实工作责任,紧密衔接配合,切实落实工作任务与措施,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

(二)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对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投入,支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研究、生物技术研究、种业科技创新。建立种子储备和保险制度。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提高种子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三)优化服务管理。加强执法队伍和制度建设,引入公众监督机制,建立问责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建立起相对集中的种业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提高农业部门在品种区试审定、品种保护、质量检验、分子检测、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市场监管,保护知识产权,切实做到管理到位、服务到位。

(四)加强信息交流。建立定期报告和工作信息交流制度。县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向市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报送一次工作实施情况。并邀请市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来我县实地检查指导工作,协助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