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2090200000187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3-05-25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区域规划 |
合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板桥乡经济综合示范乡镇(2013—2015年)规划》的通知
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省市驻合有关单位:
《板桥乡经济综合示范乡镇(2013—2015年)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合水县人民政府
2013年5月25日
板桥乡经济综合示范乡镇(2013—2015年)规划
为了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提升小城镇建设档次和水平,县委、县政府决定把板桥乡确定为经济综合示范乡镇,现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3年,即:2013—2015年)。
一、基本情况
板桥乡位于庆城合水两县的交界处,全乡共辖12个村67个村民小组,4225户20083人,总土地面积173.5平方公里。马莲河、县川河和国道309、211线在此融汇,雷西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条件便利,水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2012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657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88万元,粮食总产量1.114万吨,财政收入135万元。
二、发展潜力
一是财政收入增幅较大。2012年,全乡完成财政收入135万元,占全年任务100万元的107%,较上年增长了17.4%。二是项目工作基础较好。全乡上下始终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的理念,围绕“转观念、调结构、上项目、谋发展”的工作思路,保持了抓项目的目标不变、力度不减、热情不降,项目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2012年共争取项目4个110万元,实施项目6个515万元。三是招商引资环境良好。按照“诚心招商、亲情招商、上门招商”的总体思路,动员全乡上下出点子、想办法、齐参与,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活动。2012年完成招商引资5800万元,占任务5500万元的105%。四是产业开发初具规模。全乡按照“塬区连片苹果带植黄花、川区设施蔬菜规模发展、山区规模种草舍饲养畜”的经济发展思路,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蔬菜产业,坚持以政策扶持为动力,以协会带动为纽带,以科技支撑为关键,以设施基地为抓手,以增加收入为目标,全力打造县川蔬菜基地。共恢复投产二代日光温室300亩,恢复早春大棚1700亩,水泥立柱大棚 540 亩,种植甘蓝、青菜、卷心菜等地膜商品菜2700 亩,种植全膜马铃薯3960 亩。苹果产业,充分利用自然优势,继续采取在定祥塬以空档补植为主,太白崤塬集中连片新栽与断档补植相结合的办法,以公路为主线,逐步向塬边四咀推进,全年新栽、补植果树2705亩,全乡累计达到20000亩。草畜产业,2012年全乡新增规模养殖户35 户,黄牛存栏8050 头,养猪4560 头,肉绒羊2.85 万只,完成种草1200亩,完成青贮氨化饲草 1.5 万吨。劳务输出,年内完成剩余劳动力输转4600人,创劳务收入4600万元;五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乡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水泥路,村组80%基本实现了通砂石路道目标。2012年,投资500万元实施了河岸帮砌工程;投资30万元,改造城区供水1200米,建成新农村人饮工程2处。电视、通信、网络基本全覆盖。六是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年共发放各类惠农资金742.1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养老保险参合率96%。七是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国道309、211线在此融汇,雷西高速公路、甜罗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条件便利,水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是合水的门户乡镇。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县、乡“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工业经济发展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市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化招商引资手段,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形成板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发展的新格局。
四、发展目标
通过3年的示范乡镇建设,全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使板桥乡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人居环境全面优化,商贸物流业突飞猛进,小城镇功能日益完备,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小城镇初步建成。
五、规划内容及规模
规划3年时间(2013—1015年),共分为3部分实施,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和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总投资14000万元。
(一)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多元化投资的原则,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改善全乡经济发展硬环境,夯实发展基础。
1、乡村道路建设。加快全乡村组道路建设,形成以太白坳塬、定祥塬、马莲河沿线为主干线贯穿全境,村组道路水泥硬化通主干线接塬的交通网络体系,提高通行能力及通达深度,解决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资料运输问题。全乡新修3条公路16公里;新修村组砂石道路17条70公里,建大桥2座,建漫水桥1座。
2、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坚持“蓄、引、提、改、节”五措并举,全面实施集雨水窖、小电井、机井、管道引水等水利工程,彻底解决太白坳塬群众生活安全用水问题,基本解决农业灌溉困难。
3、加快信息化建设。以20户以下自然盲村“村村通”工程和“户户通”工程为主,确保全乡网络全覆盖,不断提升信息网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4、加快人居环境改善。以居民点建设、旧庄园改造工程为重点,坚持分户与集中连片的修建原则,全力改善全乡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共新建小康居民点2处120户,旧庄园改造50户,绿化荒山2000亩。
5、抓好板桥街道东扩西伸工程建设。采取现状出让和招商引资等方式,启动实施板桥乡街道东扩西伸工程,进一步提升小城镇品位和档次。
6、抓好街道排水工程建设。结合309国道整修硬化项目,对街道进行提质改造,压埋排水管道1000米,硬化人行道12000平方米,安装路灯50盏。
(二)产业开发。以现有资源优势和群众传统习惯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完善配套设施,加快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增强全乡经济发展能力。
1、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以设施瓜菜生产为主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确保生产区蔬菜生产成规模、上档次。共建成设施蔬菜生产区2处,种植各类蔬菜4000亩。
2、大力发展林果产业。以标准化果园建设为主导,推广标准化技术,提升现有苹果产业生产质量。建成苹果生产专业村3个,新建、改造优质苹果园1500亩.
3、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以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劳务技能项目培训为依托,加大劳务培训投入,切实提高全乡劳务人员务工技能,增加劳务收入。年培训输出务工人员4700人次,确保户均培训输转1人。
(三)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牢固树立民生至上理念,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健全完善“国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社会保障”等民生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全乡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1、提高群众医疗健康水平。加强以村级卫生室为重点的项目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小病就医困难问题,新建村级卫生室4处。
2、改善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以群众健身和娱乐心身为目的,全力改善群众农闲文化娱乐生活水平,建成穆旗黄河古象遗址景区休闲文化广场1处。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为重点,切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成乡中心敬老院,每村建成1所老年幸福互助院,确保五大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重点示范乡建设,是县委、县政府立足全县城镇发展实际,建立门户城市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对于迅速提升城镇化水平,进一步聚集人口、资金、产业等发展要素,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抢抓政策机遇,积极整合资金、产业等要素,加快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十二五”城镇化发展的良好开局。
(二)加强领导,靠实责任。为确保板桥乡经济综合示范点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县上成立了由县级联乡领导任组长,板桥乡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县委办、政府办、县委农村部、县发改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务局、国土局、扶贫办、环保局、蔬菜办、果业局、财政局、民政局、林业和草原局、招商局、房管局、农牧局等18个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板桥乡经济综合示范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全面负责板桥乡经济综合示范点建设的组织、协调、规划和实施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板桥乡经济综合示范点建设建设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定向支持、合力推动示范镇建设。涉及的各单位要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采取得力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对职能有交叉的工作,要主动衔接,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完成;对疑难问题,要共同研究,集思广益,开阔思路,确保建设顺利推进。
(四)落实项目,抓紧启动。各单位要依据各自职能,积极整合资金、项目等发展要素,尽快将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对目前尚未落实的项目,要积极沟通衔接,争取项目尽快立项;对已经落实的项目,要迅速开展前期工作,抓紧开工建设;对在建的项目,要严格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对竣工的项目,要及时组织竣工验收,做到建管并重。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