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2090200000185 | 发布机构: | |
| 生效日期: | 2013-05-30 | 废止日期: |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合水县名牌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了深入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升我县整体质量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根据《庆阳市名牌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庆政办发〔2012〕6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获得甘肃名牌产品3个,进一步扩大了品牌影响力,推动了全县产业结构调整。但全县企业及产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地方工业基础薄弱,规模以上企业较少,企业资金、技术和人才相对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有名牌产品产量、产值和市场占有率低,比较优势不明显。二是一些企业对实施名牌战略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对企业名牌发展的长远谋划和对品牌的经营维护,导致产业品牌优势不强,阻碍了企业发展。三是名牌产品集中度比较低。我县名牌产品虽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品牌分散,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四是名牌战略整体规划、资金保障、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等方面比较薄弱。“十二五”是我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推进质量振兴、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机遇期。全县上下要充分认识名牌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以石油煤炭、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特色文化产业为重点,不断提升全县企业质量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走以质取胜、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努力培育名牌,切实提高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原则。各乡(镇)政府、各职能部门负责全面推进名牌战略,加强宏观指导,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大力开展培育、宣传和保护名牌产品工作,制定扶持和奖励政策,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推进名牌战略。
2.企业主体原则。企业是推进名牌战略的主体。要充分认识创建名牌的重要性,树立产品质量是名牌生命源泉的理念,加强名牌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实力。
3.市场导向原则。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制定名牌战略发展规划,从产品质量、包装设计、市场培育、售后服务、品牌宣传和诚信建设等方面入手,把市场营销与名牌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4.质量第一原则。要从研发、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入手,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体系、测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用率。
5.突出重点原则。围绕全县产业调整和发展规划,选择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产品,完善扶持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吸引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主导产品、优势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到2015年,培育一批在全县支柱产业、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中具有主导地位的名牌产品,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支柱。
1、优势产业名牌产品数量明显增加。培育名牌,力争到“十二五”末,新增庆阳名牌产品2个以上,新增甘肃名牌产品2个以上,创中国名牌产品1个。
2、名牌产品的带动力明显提升。以产业链延伸和本县工业集中区为重点,形成具有行业主导能力的名牌产品和企业群体,扩大名牌生产企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名牌产品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3、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以新技术、新材料以及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科技产品为重点,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科技含量高、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
4、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企业质量意识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甘肃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全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总体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名牌培育重点
(一)培育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名牌产品。以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石油、煤炭深加工业相关产业、做优传统产业为引领,积极培育和发展以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的新兴产业。以合水县古象奶业有限责任公司、合水县振海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为依托,通过名牌的辐射和带动效应,引导企业提高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高端名牌产品。
(二)培育石油、煤炭深加工相关产业名牌产品。围绕科技进步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促进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以石油、煤炭深加工相关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培育一批满足经济建设需要的支柱品牌和名牌产品。
(三)培育对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较大影响的名牌产品。在酿造原料、淀粉、林果、蔬菜、肉奶制品、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加大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名牌产品培育力度,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培育果蔬制品、奶肉制品等产品。
(四)培育资源节约型产品和环境保护型名牌产品。以环境保护、工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新型材料等为重点,加快绿色、节能、环保、生态型产品自主品牌建设,积极培育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节能环保及清洁能源领域的示范性品牌企业及名牌产品。
(五)培育出口量大的自主名牌产品。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目标,引导企业扩大自主品牌出口比重,提升自主品牌盈利能力,走专业化品牌发展道路,支持优势品牌向区域名牌和中国名牌发展。
(六)培育凝聚地方文化特色的优势名牌产品。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目标推进名牌战略。传统工艺美术品等行业,培育一批体现我县文化的特色品牌。在文化产业方面,重点培育香包、刺绣等文化产品品牌。
四、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协调指导作用,组织实施名牌的培育、评价、宣传和保护工作,努力形成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协调推进的良好格局。各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推动和监督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快组织机构建设。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名牌战略,深入推进质量振兴,巩固提升名牌地位。
(二)加强政策扶持。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在投融资、技术创新、项目审批、信贷资金投放、进出口管理、企业改革重组等领域落实优惠政策,扶持优势产业发展。要建立稳定的奖励机制和投入机制,保障名牌培育、检验检测平台建设、标准体系建立、国际市场开拓和质量奖励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要在税收、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在政府采购招标、银行信贷等方面优先考虑;在技术改造科研立项等方面优先支持,在企业年检、信息咨询、进出口贸易等方面优先服务。要加快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步伐,支持企业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开展资本经营。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名牌企业的金融服务,推动银企合作,做大做强企业;要引导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进入政策鼓励发展的产业范围,依托名牌企业,加快我县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要引导企业不断强化名牌意识,落实争创名牌举措,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大力开展质量兴企活动,制定以质量为核心的名牌发展规划。要大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县属龙头企业创新科技开发机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淘汰落后装备工艺,提高名牌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要引导中小微型企业加强质量基础工作,完善原材料把关、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等质量控制体系。要引导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名牌经营能力。要把诚信建设作为企业名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的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加强企业质量信用管理,推动企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强化人才培训,为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人才保障和支持。
(四)严格名牌产品管理。县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要严格按照甘肃名牌产品的评价标准与认定办法,认真做好甘肃名牌产品的初评和推荐工作。要广泛开展市场占有率、用户满意度测评等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服务职能。要坚持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企业自愿申报、不增加企业负担、市场评价为主、不搞终身制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强化名牌评定,维护名牌的声誉与价值。对严重违反市场竞争规则及出现其他重大违规问题的,要及时上报省市名推委,取消其名牌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五)狠抓名牌宣传推介。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推进名牌战略的相关政策规定,加强名牌企业和产品的宣传推介,积极组织甘肃名牌企业参加产品展销、贸易洽谈、招商引资等活动,扩大名牌产品影响力。要充分利用质量振兴宣传月、“农耕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展示宣传名牌产品,引导群众识别和抵制假冒伪劣产品,提高名牌产品的形象和声誉,努力形成全社会重视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的良好氛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