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合水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2090200000175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1-03-24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合水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3-24 浏览次数: 【字体:

“十二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工作提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推动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意见》、《庆阳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合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教育工作现状

  “十一五”期间,全县教育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大教育工作者按照“工作创一流、名次争上游”和“抓落实、干到位”的工作要求,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稳步调整教育布局,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的目标任务。

1、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稳步提高。“十一五”末,全县初等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完成率达到99.05%;初级中等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9.43%,完成率达到98.73%,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以内,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5年。

2、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实施灾后重建、危房改造、校安工程等各类建设项目,新、改建校舍7.2万平方米,全县校舍面积达到18.6万平方米,高中、初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分别达到9平方米、5.25平方米、5.37平方米;15所中小学仪器图书装备达到国颁三类标准,小学、中学生均图书分别达到6册、5.26册;全面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新建微机室34个,微机总装机1071台;建成卫星数据收视点173个,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3、布局调整成效显著。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教学点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原则,先后撤并农村中小学132所,建办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建办寄宿制学校11所。2009年在县城北区开工新建规划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寄宿制乐蟠初中,2010年秋季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板桥、店子等六所乡镇初中一次性撤并,全县教育布局趋于合理。

4、教育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教育工作评估考核制度的意见》等七个文件,建立了“三年一聘”的教师聘任新机制,进一步深化以“校长选任负责制、教师全员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工资结构奖金制”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四制”改革和“校财局管”财务管理制度,为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及制度保障。

5、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普通高考质量稳中有升,二本以上进线率由2005年的20.41%上升到2010年的23.92%,“十一五”期间向大专以上院校累计输送学生3455名;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生合格率达到69.6%,初中毕业会考合格率达到25.1%,在全市综合排名位次逐年上升。

6、特色学校创建有序推进。深入开展了读书、推普、示范学校创建和“远离网吧,认真学习”等活动,三里店小学等13所学校被命名为县级“综合示范性学校”,太白初中等22所学校分别被命名为县级“读书活动示范校”、“普通话推广示范校”、“无烟示范校”。全县教育工作先后六次荣获全市教育目标管理综合考核一等奖。

7、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招录教师305名,辞退临时代课教师804名,公推公选中小学校长36名。采取“青蓝工程、结对帮扶、校本培训、个人研修”等培训方式,共举办各类教师培训班10期,并组织部分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赴外地考察学习9次。全县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教师417人(次),荣获“甘肃省园丁奖”2人,获甘肃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1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提高到98%、94.9%、45.8%。

8、职业教育取得新进展。坚持走“联合办学,订单培养”的职教工作路子,合水职中先后与北京石景山、深圳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及大中专院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开展多渠道办学,共同提高办学综合竞争力。综合楼及实训楼已建成投入使用,自办石油化工、农林、家电维修等3个热门专业。实行 “三级联动、双线承包”的招生考核奖惩机制,办学规模逐年扩大,2010年合水职中升格为合水职专,为合水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县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教育发展总体水平和全市兄弟县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教育改革和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危房比例偏高,高中阶段学校负债沉重。二是全民对教育的重视氛围不浓,教育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三是安全管理不到位。学校周边环境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矛盾较为突出,校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指导思想

“十二五”全县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社会战略地位,按照“以人为本办教育、促进均衡办教育、扩大规模办教育、提升内涵办教育、打造特色办教育”的办学思路,把“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创新,力争跻身全市教育强县行列。

三、目标任务

1、统筹发展各类教育

  (1)学前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公办、民办学前教育的各项惠民政策,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序列,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积极利用闲置校产,全面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建县城南区、北区幼儿园,每个乡镇、中心村至少各建办一所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县直幼儿园办园标准分别达到省颁二类以上和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县、乡、村三级幼儿园规模分别达到500名、200名和100名以上,全县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

  (2)义务教育。积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力争把西华池初中、乐蟠初中、老城九年制、西华池小学、三里店小学建办成市级综合示范性学校。继续扩大乐蟠初中等中小学办学规模,接纳广大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就读。到“十二五”末,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毕业率达到98%以上。小学毕业生素质测试及初中毕业会考全科合格率每年分别提高5%、3%以上。

  (3)高中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扩大合水一中、合水职专办学规模, 到“十二五”末,将合水一中建办成省级示范性高中,在校学生达到3500人,高考二本以上进线率达到30%。将合水职专建办成省级重点职业中专,在校学生达到3500人,学生毕业率达到99%,就业率达到95%。促进高中教育特色化和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4)成人教育。在县职教中心建成全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配备各类培训设备及专职工作人员,年培训各类专业人才5000人(次),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每百人中有8名“科技明白人”、每千人中有5名农民技术员、每万人中有3名农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促使全县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率达到99.5%,脱盲人员全部得到巩固,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

2、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积极拓宽资金争取渠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全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改扩建校舍7万平方米。到“十二五”末,将布局调整拟保留的19所中小学建成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小学生均校舍达到8平方米,独立初中、高中阶段学校生均校舍达到11平方米以上,中小学寄宿率分别达到75%、50%;全面消除危房校舍,危房再生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以内,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教学仪器配备达到国家标准,文体器材和图书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配备标准;县直学校全部开通校园网,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建起微机室,高中生机比达到3:1,初中达到5:1,小学达到20:1。

3、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坚持数量质量并举,拓宽教师补充渠道,强化教师培训培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到“十二五”末,全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100%、98%、60%,其中,小学教师大专学历比例达到45%,初中教师本科学历比例达到30%,高中教师中硕士学历比例达到8%,真正构建学科分布合理、专业搭配科学、业务素质精湛的教师队伍。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优先谋划教育发展,在财政分配中优先保障教育经费,在公共资源配置中优先满足教育需求。建立政府领导,教育、发改、人社、财政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协调指导有关部门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形成各级领导重视教育、部门联动研究教育和全社会支持教育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导向作用,把教育发展任务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核心指标纳入考核内容。切实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关注教育,推介教育,共同营造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大教育投入。统筹各项财政收入,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优先予以保障。按照国家及省市要求,全面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两个比例”,确保年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20.5%且每年按0.5%幅度增长。把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县财政足额落实应分担资金,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政策,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制定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各类教育税收抵扣减免政策,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经费用于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努力解决办学经费不足问题。健全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贫助学机制,构建覆盖各类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设立贫困大学生入学县级财政资助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入学。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高中阶段助学金制度,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大力实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扶持政策和各类助学金,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3、改善办学条件。争取并统筹各类项目资金8.9亿元,全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幼儿园项目建设。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薄弱校改造,切实解决城乡、区域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全面加强并积极实施校园数字化工程,加快并完善教育信息传输、资源共享和科学管理三大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发展高水平、高质量的现代基础教育,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着力解决学生择校问题,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4、加快布局调整。按照“四个集中”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及时掌握国家投资导向,捕捉有关政策信息,建立项目储备库,争取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我县,为教育布局调整奠定坚实基础。按照“因地制宜、整体规划,先建后撤、规模办学,提高层次、效益吸引”的思路,把学校规划用地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科学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到“十二五”末,创建标准化寄宿制中小学19所,促进区域教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附件:合水县教育系统“十二五”期间基本建设项目规划表.xls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