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070211020000063000000/2022030400000005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2-03-04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公共文化服务 |
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开展“三月三 放纸鸢”风筝节活动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阳春时节,风和日暖,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自古以来就有“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的民谚。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寓意,人们通过放风筝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崇敬。为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课余生活,3月3日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特别举办了一次主题为“三月三 放纸鸢”创意风筝社教活动。
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yuan),在纸鸢上装上竹哨,风吹竹哨,便发出古筝一样的声音,因此有了“风筝”的称呼。
通过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构思、策划、描边、填色,最后描绘出五彩斑斓的图案,绘制出孩子们对春天的梦想。
此次活动中,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们十分喜欢参与博物馆的社教活动,这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从小小的风筝身上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风筝精巧的制作、优美的造型,看到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