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合水县人民政府

农业农村局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部门文件>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53000000/2025030300000062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5-03-03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部门文件

复种青贮玉米技术方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03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品种选择。复种青贮玉米应选用成熟周期短、干物质产量高、单位干物质内能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牛羊适口性好的品种,如先玉1225、先玉335、龙高L2等品种。

二、整地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将前茬作物秸秆搬运出耕地,深翻后耙平、整平地块,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

三、播种规格。青贮玉米的产量来源于对光能和地力的利用,在一定范围内,叶面积系数越大,光能利用率越高,产量也越高,因此,合理密植才能高产。种植密度须从品种、播期、土壤肥力、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考虑。青贮玉米一般等行距播种,行距75厘米,株距在17~20厘米,亩植4500~5500株。

四、田间管理。青贮玉米苗期是生根发叶和茎、节、叶分化形成的营养生长时期,根系的大部分在此时形成。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生育打好基础。

1. 中耕除草。青贮玉米苗期中耕可进行1~2次,并结合施肥,适当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同时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

2. 水肥管理。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7.5~10公斤,苗期如缺水应及时进行灌水,在雨天、土壤潮湿积水的情况下,要注意开沟排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

3. 预防病害。原则上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玉米病害主要有大小叶斑病、锈病、纹枯病等。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虫、玉米蚜、棉铃虫、小地老虎等。可采取药剂防治,大小叶斑病、锈病可用50%多菌灵500倍、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500倍液喷施。玉米螟、粘虫可用10%氯氰菊酯2000倍加Bt粉800倍、玉米蚜可用20%康福多3000倍、棉铃虫可用Bt粉800倍加天力粉剂800倍喷杀。

五、收割

1. 收割期。青贮玉米最佳收割期应在腊熟中期,即乳线1/3~2/3时,此时干物质含量在26%~35%。青贮玉米收获过早,籽粒发育不好、水分含量多、淀粉含量低、饲料能量低,在制作青贮时营养损失严重,易造成青贮丁酸发酵,失去利用价值。青贮玉米收获过晚,粗纤维含量过高,青贮消化率降低;同时装窖时不易压实,保留大量空气,霉菌、腐败菌大量繁殖,霉烂变质。

2. 留茬高度。留茬高度应大于15厘米。留茬过低会增加青贮玉米木质素与粗灰分含量,造成青贮玉米消化率降低;并导致青贮玉米根部的泥土带入青贮中,造成梭菌发酵产生丁酸,且会增加青贮中硝酸盐含量。

3. 切割长度。青贮玉米最佳切割长度为0.95厘米~1.9厘米之间,根据青贮玉米的干物质含量来确定切割长度,干物质含量低时,应适当增加切割长度,干物质高,可缩短切割长度。青贮玉米的切割长度小于0.4厘米,会引起动物无法反刍,造成瘤胃内pH值下降,引起瘤胃酸中毒。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