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070211020000053000000/2025030300000056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5-03-03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部门文件 |
2025年全县春播主要农作物品种 布局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优化春播粮油作物品种区域布局,加快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集成推广应用,不断提升全县粮油综合生产能力,结合我县实际,现就2025年全县春播主要农作物品种布局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按照“示范品种新颖、搭配品种合理、主导品种突出”的原则,选用近年来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登记且适宜我县种植、高产稳产、综合性状好、适宜机械作业的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科学合理布局、良种良法配套,不断提高全县的良种覆盖率,达到粮油持续增产增效的目标。
二、品种选择与布局
(一)中南部川塬区。包括西华池、吉岘、何家畔、肖咀、段家集、店子等乡镇全域,太莪乡除罗塬外村组、固城镇前川3个村,该区域地势相对平坦,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农田土壤以黑垆土为主,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优越。玉米宜选用高产抗旱抗病抗倒伏的中晚熟品种,川台地可以选用高产密植抗病抗倒伏的晚熟品种,主栽品种推荐M1573、翔玉218、宁单19号、龙生 19、强盛 199、强硕168、登海3721等品种;搭配种植瑞普909、先玉1483、先玉1620、庆丰源9号等品种。春播大豆主栽品种推荐齐黄34号、陇中黄602号、陇黄2号、陇黄3号,冀豆17号、陇中黄601;搭配种植中黄13号、秦豆8号、开豆18号。复种大豆以晋豆19号、铁丰31号、陇黄2号、中黄30号等品种为主。春播马铃薯推荐陇薯7号、青薯9号、冀张薯性状好、12号、陇薯19号、V7等品种。
(二)北部丘陵区。包括板桥镇全域,老城镇(除杨坪村外)、蒿咀铺(除陈家河、林场外)等乡镇,该区域土壤相对瘠薄,干旱少雨,积温偏低,冻害频发。玉米宜选用耐旱稳产的中晚熟品种,主栽品种推荐强盛339、先玉1620、瑞普909、迪卡159、东单808、先玉1321、庆科玉1号等品种;搭配种植龙生19号、大丰14号、纵横836、恒丰728等品种。大豆以齐黄34号、中黄35号、铁豆62号、陇黄3号、东豆17号、东豆100等品种为主。春播马铃薯推荐种植青薯9号、陇薯7号、冀张薯12号、克新1号等品种。
(三)东部子午岭冷凉阴湿区。包括太白镇全部、蒿咀铺陈家河、干湫子林场区、老城镇杨坪村、太莪乡罗塬村、固城镇固城村等,该区域气候温凉阴湿,雨量充沛,无霜期较短。玉米应以中熟品种为主,主栽品种推荐大丰1407、东单1902、龙生888、先玉1483、金穗1203、龙生19号、玉龙7899、先玉698等;搭配种植翔玉998、强盛339、先玉1620、先玉1321、粒隆927等品种。大豆以齐黄34号、陇黄3号、开豆18号、晋遗30号、晋遗31号、银豆4号等品种为主,春播马铃薯推荐种植陇薯7号、LK99、费乌瑞它等品种。
三、主要栽培技术
(一)集成旱作技术。围绕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组装配套推广优良品种、精耕细作、顶凌覆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深松耕少免耕等保护性耕作、一膜两年用、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形成综合抗旱技术体系。加大大豆种植,麦后移栽荏,复种杂粮、马铃薯等各项配套增产技术推广力度。
(二)推广科学施肥。推广以有机肥替代化肥为核心的多元替代施肥方式,引导农民积造农家肥、施用商品有机肥,推广施用配方肥、专用肥。开展耕地质量快速培肥提升,推广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种植绿肥技术,重点通过增施商品有机肥、施用农家肥及新型肥料等综合农艺技术措施,带动耕地质量持续提升。因地制宜推广营养诊断、根层调控和精准施肥等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轻简化种肥同播、云端智能配肥、自动配肥、机械深施、有机肥替减化肥,叶面喷施等技术,促进施肥方式转变,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强化技术服务。围绕农时季节和农事生产,着力抓好春耕春管,“三夏”生产、秋冬种及冬季农业生产指导服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科学引导农民选择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结合近年来倒春寒、冰雹、洪水等极端突发农业灾害天气,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针对主要气象灾害发生规律,提前制定重大自然灾害防控预案,加强监测预警,落实“防重于救”理念,科学指导农户防灾减灾,为大面积提高粮油单产提供技术支撑。
(四)加强绿色防控。推广抗性品种、健康栽培、轮作倒茬、深耕除草等农艺措施,推广应用天敌昆虫、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和发酵生物农药,综合应用灯诱、性诱、色诱、食诱等诱集技术及地膜覆盖除草、防虫网避害等措施,指导轮换用药、交替用药及遵守安全间隔期用药,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加强玉米穗腐病、瘤黑粉病、青枯病、大斑病,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大豆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害防治。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