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打造东中部产业向西转移重要承接地行动方案》访谈
访谈嘉宾:省工信厅副厅长 黄宝荣
近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打造东中部产业向西转移重要承接地行动方案》(甘政办发〔2025〕19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行动方案》重点内容,省工信厅副厅长黄宝荣同志接受了甘肃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专访。
甘肃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请介绍下《行动方案》的出台背景和提出了哪些工作目标?
黄宝荣: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关于“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服务和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围绕国家所需、甘肃所能、未来所向,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拓展跨省域合作,积极承接产业梯度有序转移,着力打造东中部产业向西转移重要承接地。《行动方案》重点突出“实施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布局优化行动、实施承接优势特色产业转移攻坚行动、实施未来产业引育行动、实施区域产业发展协同行动”四大行动,力争2025年全省工信领域产业转移项目到位资金达到4400亿元以上;2030年全省工信领域产业转移项目到位资金翻一番。
甘肃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请介绍下《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
黄宝荣:《行动方案》对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提出总体要求,重点突出“实施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布局优化行动、实施承接优势特色产业转移攻坚行动、实施未来产业引育行动、实施区域产业发展协同行动”四大行动,明确加强组织实施。
一是实施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布局优化行动。打造兰白区域特色产业承接区、河西走廊新兴产业承接区、陇东南电子信息和能源化工承接区、南部片区绿色生态产业承接区等四个特色鲜明、错位互补的产业承接区。
1.兰白区域特色产业承接区。以兰州市为中心,兰白区域产业链互补协同,促进强省会资源要素集约化、产业协作高效化。兰州新区构建创新驱动型产业集群。白银市延伸有色、化工产业链条。定西市强化中医药等特色产业。
2.河西走廊新兴产业承接区。河西地区以新能源装备、新材料、核技术应用等产业为重点承接方向,推动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努力提升产业实力和竞争力。
3.陇东南电子信息和能源化工承接区。陇东南地区以电子信息制造、电工电气、能源化工等产业为重点承接方向,推动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4.南部绿色生态产业承接区。甘南州和临夏州围绕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招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二是实施承接优势特色产业转移攻坚行动。以工业和信息化领域9条重点产业链为着力点,实施石化化工产业提质延链、冶金有色产业提速强链、新材料产业提效增质、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提升优化、装备制造产业提档升级、电子产业链提级融合、信息产业提智赋能、生物医药产业提档扩量、特色农产品产业提标创新等9大专项工程。明确2025年、2030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目标任务,持续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和产业集聚发展。
1.石化化工产业提质延链。承接石化深加工等产业。围绕玉门硅氟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招引配套的生产设备等企业及项目。
2.冶金有色产业提速强链。加快有色金属产业从基础冶炼向精深加工跃升,承接钢压延加工、铝压延加工、稀有金属压延加工等产业。
3.新材料产业提效增质。聚焦石化化工、有色金属、钢铁、复合材料等,重点承接新型金属功能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产业。
4.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提升优化。重点发展发电机等关键核心部件与系统集成。承接“发输储用造”全产业链等相关产业。
5.装备制造产业提档升级。培育壮大石油化工等行业。东部地区重点承接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等产业;中部重点承接轨道交通核心部件等产业。
6.电子产业提级融合。全面提升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发展能级,重点承接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人工智能产业。
7.信息产业提智赋能。深化5G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重点承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产业,以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信息产业发展。
8.生物医药产业提档扩量。承接东中部道地中药材提取等项目,加快引进大型医药研发和生产制造企业。重点承接化学药及制剂、生物药品、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等产业。
9.特色农产品产业提标创新。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赋能行动。重点承接特色果蔬加工、特色粮油加工、特色畜产品加工、休闲食品、方便食品、植物饮料、葡萄酒等酿造加工和保健食品等产业。
三是实施未来产业引育行动。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6大领域,前瞻谋划承接一批新项目,抢占制高点,构建新优势,打造具有西北特色优势的未来产业新高地,塑造工业发展新动能。
四是实施区域产业发展协同行动。以东中部为重点,突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依托关中、兰西、成渝城市群,推动建立省际间产业转移统筹协调机制、重大承接项目促进服务机制等。加强与天津、山东等省市的产业培育和项目引进,推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产业承接提供人才支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