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推进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 改革实施方案》访谈
近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推进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22〕43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围绕《实施方案》的出台背景、改革目标、政策措施等内容,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驰接受了甘肃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专访。
甘肃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请您介绍一下《实施方案》的出台背景?
王驰:2021年初,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推动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坚持“疏堵结合”控制新增,总结推广“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经验做法,促进依法履职、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同年3月,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推动构建符合各地实际的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工作模式。2021年12月,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和省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要求,为了巩固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工作成果,构建房地产规范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省自然资源厅在学习借鉴湖南等省份先进做法、总结我省试点经验基础上,起草了《甘肃省推进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实施方案》,报请省政府审定后,于2022年4月6日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这次“交房即交证”改革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王驰:“交房即交证”改革适用于全省各县市区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所有新建商品房项目。同时,鼓励各地将经济适用房等政策性住房纳入“交房即交证”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新建商品房实行现房销售。
甘肃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全省推进“交房即交证”改革工作,主要想取得哪些成效、达到哪些目标?
王驰:推进“交房即交证”改革是落实“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旨在统筹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建设项目“多测合一”“互联网+政务服务”、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市政公用服务报装接入等改革事项,优化整合商品房预售、竣工验收备案、房屋交付使用、不动产登记办理等流程,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监管、企业主责、购房人配合的责任体系,最终实现新建商品房主权与产权同步。
甘肃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全省“交房即交证”改革工作如何安排部署?
王驰:《实施方案》明确,全省县市区城镇规划区范围内今年有新建商品房交付的,5月底前各县区要确定1个项目开展试点;8月1日起在嘉峪关、金昌、兰州新区率先推行“交房即交证”,其他市州选择1个县市区推行;到2023年1月1日,全省各县市区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新建商品房要全部实行“交房即交证”。目前,正在协调相关部门出台实施方案,要求市县政府加强宣传,制定工作方案,划定路线图、绘制流程图、明确时间表。
甘肃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改革工作有哪些具体措施?
王驰:《实施方案》从调整优化办事窗口、优化整合业务流程、加强平台协同共享、强化监管约束等4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措施。一是调整优化办事窗口。进一步落实《甘肃省不动产登记窗口标准化建设指南(试行)》等标准规范,加强窗口建设,推进不动产登记与建设项目审批、税费收缴、房屋交易及公共服务等各类申请“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二是优化整合业务流程。首先要严把审批关口,对不具备相应条件、未缴清相关税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严禁违规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严格落实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制定“交房即交证”标准化商品房预售合同范本,优化预售合同网签备案。其次是重新梳理并明确了新建商品房从预售,到竣工验收,再到房屋交付使用、不动产登记办理等各环节的流程和标准。三是加强平台协同共享。加快建成全省集中统一的甘肃省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平台,实现覆盖全省、面向大众并延伸到房地产开发企业、金融机构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为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省内通办”奠定基础;强化部门信息共享集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信息的“互通、互推、互认、互用”,推进不动产单元代码与工程建设项目、土地权属资料、规划许可、房屋买卖合同、抵押合同、完税凭证等“一码关联”;加大电子证照共享应用。四是强化监管约束。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对房地产用地、项目、企业实行全过程监管,切实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特别是要打通房地产企业全生命周期监管链条,健全以合同管理为主线的房地产企业诚信体系,把合同履约、预售资金监管、企业信用评价、银行信贷、联合惩戒等贯通起来,引导开发企业依法履行市场主体责任,诚信经营、依法建设。将预售资金监管期限延长至该商品房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之日,确保所有预售资金直接存入监管账户,优先用于支付所欠税费及工程款。对违法建设、违规交房、擅自增加或转嫁应由企业承担费用等行为,记入企业不良或严重不良信用信息,有关部门共享企业信用评价信息,实行联合奖惩。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