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 无障碍
  • 本站地图
  •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公众参与>在线访谈>详细内容

《甘肃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访谈

访谈单位:中国甘肃门户网站 访谈时间:2018-08-18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国•甘肃”门户网站:请您介绍一下《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

  李旺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党的十九大到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大计”,即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作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三期叠加”的重大阶段判断。强调了“两个重大”的工作定性,即抓生态工作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等生态文明五大体系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以新时代的新站位新视角,准确认识把握省情,深刻汲取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教训,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做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战略部署,布局打造包括循环农业产业在内的十大生态产业,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循环农业是全省十大生态产业中独居优势和区域特色,又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产业扶贫需要的绿色生态产业,也是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发展循环农业是甘肃基于资源条件、政策机遇和发展需要的战略选择,我省有“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 “错峰头”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有循环经济示范省的发展平台,有戈壁生态农业、旱作节水农业、粮饲兼顾型农业等创新性的探索实践。全面实施《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具体行动,旨在创新走出一条农牧结合、粮饲兼顾、草畜配套、种养循环、产加销一体化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农业发展之路,进而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经济绿色循环发展的目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县域经济起到关键的产业支撑作用。

  “中国•甘肃”门户网站:请您介绍一下《行动计划》要实现那些目标?

  李旺泽:当前,省委省政府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度重视,强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握好“两个优先”,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要把握好“两个融合”,即城乡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要把握好“五个振兴”,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同时,还强调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循环农业发展目标契合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一系列决策部署。重在打造甘肃戈壁生态农业品牌,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完善特色农业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提档升级。

  《行动计划》提出了分阶段目标,到2020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绿色与特色优势充分发挥,鲜明的区域循环主导模式基本形成,生产方式加快转变,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基本实现,绿色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产业融合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产品优质安全的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到2025年,循环农业优势彰显,打响绿色生态品牌,建成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构建市场潜力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绿色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废弃物全面实现资源化利用,农产品供给更加优质安全。《行动计划》具体明确安排了近三年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五方面发展目标。

  一是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创新推广以秸秆和畜禽粪便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技术和模式,突出打造一批循环农业示范样板和亮点,力争创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示范县30个、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面积达到2000万亩以上,粮改饲面积达到800万亩以上,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0%。

  二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要显著提升。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75%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50%以上。

  三是农业投入品使用要坚决做到减量节约。全省年节约农业用水15亿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7,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全面减量化。

  四是生态环境要切实得到改善。年新修梯田100万亩,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个百分点,基本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78%,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3%,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五是产业融合要协同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有大的突破,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休闲观光农业健康发展,以休闲农业为重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带动受益农户50万户,循环农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中国•甘肃”门户网站:《行动计划》都有哪些具体任务?

  李旺泽:《行动计划》主要从“立足优化区域生态布局,加快构建六大循环农业模式,实施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等循环农业重大工程两个大的方面,提出了14项具体任务,每一项都明确了牵头部门。

  第一个大的方面就是立足优化区域生态布局,加快构建我省六大区域循环农业模式。一是在河西地区,以基质无土栽培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为核心,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大力推广“草-畜-沼-种”“草-畜-沼-菜”“草-畜-沼-果”等模式和“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双向等循环模式,突出培育河西戈壁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新业态。二是在陇东地区,加强黄土塬区综合治理,优化种养结构,构建“有机粮果菜种植-畜禽养殖-有机肥还田”“果-沼-畜”等模式,着力推广陇东粮畜果一体化区域循环模式。三是在中部干旱地区,围绕小流域综合治理,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技术,构建“饲草(秸秆)-畜禽养殖-沼气-有机肥-绿色农产品”“中药材-药渣(下脚料)-饲料-养殖业”“马铃薯加工副产物(薯渣、薯液)-处理提取蛋白饲料-生态养殖”等模式,大力推广中部小流域治理与产业开发循环模式。四是在中部沿黄灌溉区,加快建设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重点推广“秸秆-畜禽养殖-沼气-有机肥-果园(菜园)-无公害农产品”“秸秆(尾菜)-基质-食用菌基地-菌糠-生物饲料有机肥-生态养殖和有机农业”等循环农业模式,加快推广沿黄灌区绿色高效现代都市农业循环模式。五是在陇南及天水南部山地区,围绕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统筹种养业、林果业、旅游业,重点推广“林果-林下养禽养蜂(食用菌、药材)-有机肥-有机农产品”“尾菜-养殖-沼气-有机肥-种植”等立体复合型循环农业模式,加快推广“林-草-禽”等林下经济循环农业模式,积极推广陇南及天水南部山地农林立体复合生态循环模式。六是在甘南等高寒草原牧区,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发展舍饲养殖,重点推广“牧区繁殖、农区育肥”“农区供草、牧区舍饲”畜草双向对流的循环模式,推广“畜-粪便-有机肥-无公害农产品”“牧草-养畜-加工”等循环模式,示范推广甘南及祁连山高寒牧区草地生态畜牧业循环模式。

  第二个方面是实施循环农业带动性标志性工程,切实推进农业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一是以我省河西五市为主,围绕合理开发利用河西戈壁、沙漠、盐碱地和废弃地,建设工厂化育苗中心、基质标准化加工厂及冷链物流配套建设,创建戈壁农业产业园,加快实施戈壁生态农业工程。二是以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农牧区建设为突破口,引导压减籽粒玉米,调种饲用玉米、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作物,大力实施“粮改饲”工程。三是以秸秆饲料化利用为主导,肥料化、基质化利用为补充,能源化利用为辅助,全面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四是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式,深入实施畜禽粪污循环利用工程。五是围绕六大特色产业加工环节的下脚料和废弃物,以实施薯渣、薯液、果渣、药渣、尾菜、秸秆、麦麸、油料饼粕、畜禽皮毛骨血等下脚料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与无害化处理为主,推进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工程;六是围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七是推广垄膜沟灌、膜下滴灌、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覆盖抑蒸、全膜双垄沟播等节水技术,着力实施农业水资源高效节约利用工程。八是强化农田生态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

  “中国•甘肃”门户网站:《行动计划》的工作路径是什么?

  李旺泽:《行动计划》主要从打造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打造戈壁生态农业品牌、建立循环农业标准体系等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13条具体的工作路径。

  一是围绕打造循环农业产业链,提升甘肃特色农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种养循环基地、打造生态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完善农产品产销对接和市场体系、推进“三园一体”建设、强化“陇”字号品牌创建培育等6条具体工作路径,开展特色优势产业绿色生产方式改造,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循环。

  二是围绕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打造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新高地,提出了着力建设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循环农业产业链、田园综合体以及打造戈壁生态农业绿色名片等4条具体的工作路径,合理开发利用河西戈壁、沙漠、盐碱地和废弃地,打造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水平高、综合生产能力强、生态环境友好、资源利用高效、产品特色鲜明的戈壁农业产业带。

  三是围绕建立健全循环农业标准体系,推动农业发展绿色崛起,提出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健全质量追溯体系等3条具体工作路径,统筹推进循环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真正把特色、绿色、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出来。

  “中国•甘肃”门户网站:《行动计划》将如何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李旺泽: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必须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发展潜力等,找准着力点,牵住循环农业的牛鼻子,突出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注重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和分类施策。各级农牧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明确将发展循环农业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内容,抓好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主要指标的监测和考核;要求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循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基层农经农技服务体系和创新循环农业政策支撑体系,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组织和政策支撑保障。

  “中国•甘肃”门户网站: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甘肃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政治任务。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是否对脱贫攻坚工作有直接的带动作用?

  李旺泽:我省脱贫攻坚任务重、难度大,最大的难点还在于产业基础薄弱。基于此,今年以来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以来,省委省政府对脱贫攻坚从顶层设计、工作重点、配套政策等方面,做了一系列谋划和部署,着力夯实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各方责任、基层队伍和工作作风“五个基础”,特别是聚焦产业扶贫这个重中之重,省里从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等方面作了重新的安排部署。应该说,围绕产业扶贫抓的重点工作,与循环产业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循环农业产业,本身就是我们在贫困地区摆布和推进的富民增收产业。

  今年为了启动实施好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行动,省级层面整合财政资金超过10亿元,围绕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戈壁生态农业、国家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等,组织实施了32项重点工程(项目),撬动龙头企业、经销商、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投资近百亿元。围绕行动计划确定的产业融合发展目标,我们通过统筹推进项目和各项政策措施等落实,力争到2020年,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家,县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1万家,家庭农场2万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提升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同时,省委省政府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近一段时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产业扶贫的利好政策,我们要抢抓机遇,用好这些政策红利。例如,省上对未有脱贫的近50万贫困户,按每人5000元、平均一户约2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为了把这批资金用到刀刃上,省上要求将一半,即1万元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另一半约1万元产权必须用到贫困户,可由贫困户入股到合作社或龙头企业搞股份合作,建起带贫的利益联结机制。这不仅能够有效组织农民进市场,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而且还通过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的有效组织,使分散的千家万户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生产标准,连片或者整村整乡建起规模种养业基地,或者通过土地流转,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机械有机融合推广使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让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挣股金,到产业园务工挣现金,入股产业园挣股金,通过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通过股份合作式,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所以我们将统筹推进循环农业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做到互促共进,良性互动。总之,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全省上下团结一心,紧紧围绕着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和整体思路,发扬敢死拼命精神,苦抓实干,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特色产业稳步发展、老百姓脱贫致富、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崛起发展之路。